近日,縉雲縣第三次文物普查辦在東渡鎮兆岸村進行文物普查時欣喜地發現,該村的陳氏良公祠正在進行緊張地修繕。村民們自發地加入修繕隊伍,挑的挑、搬的搬、抬的抬,幹得不亦樂乎。據宗祠修繕負責人陳老先生介紹,陳氏良公祠始建於清乾隆年間,佔地約660平方米,在陳氏族人宗親的共同努力下,共籌得修繕資金30多萬元,從去年10月份開始進行施工,目前已完成屋面的翻修,糟朽梁架、柱子的更換,木雕構件的修補和重新雕刻、地面的平整及外墻的粉刷等工作,預計到年底就能全部完工。
兆岸陳氏為該縣一大望族,自元代起卜築兆岸,瓜瓞綿綿,不斷發展,現有人丁2000多。該村文物遺存較為豐富,有縣級文保單位明代進士廳、陳氏總祠、陳氏良公祠及數幢保存較好的清代古民居建築。其中位於村口的陳氏總祠始建於明弘治年間,佔地約750平方米,共前後三進,歷代有過大修,由於歷史原因,曾遭到不同程度地破壞。2004年,該村成立了陳氏宗祠修繕委員會,共籌集修繕資金30余萬元,對陳氏總祠進行了大規模修繕。修葺一新的陳氏總祠外觀氣勢宏偉,門樓豪華氣派,青瓦、白墻、高聳馬頭古樸清新;內部精雕細鏤,梁枋、牛腿雕刻動植物圖案,形態各異,生動逼真,柱上雕刻楹聯,廂房樓上護欄彩繪人物故事圖案,寫意抒情,曲盡奇妙。陳氏總祠現已成為村中集會場所和村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附近也想進行宗祠修繕的蘭口村和石鬆村等熱心村民紛紛跑來參觀取經。
該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自去年11月份開展以來,進展順利。到目前止,已進行了壺鎮鎮(包括原雁嶺鄉、白竹鄉)、仙都農管處、三溪鄉、前路鄉的野外調查工作,共普查了344個自然村,222個行政村,普查登記點321處,其中復查77處,新發現244處。通過前段時間的普查,發現該縣遺存的古建築較多,尤以宗祠和民居建築為最。據不完全統計,該縣尚存各個時期的宗祠建築400多座,一般在聚族而居的大村落中,都還保留有宗祠建築,有的不止一處,有總祠、子祠或是各姓氏祠。現在,隨著農村經濟條件的改善和村民文物保護意識的提高,村民自發集資修繕宗祠的熱情越來越高。他們不辭辛苦,多方籌資,然後在文物業務部門的指導下,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儘量保存原來的建築形制、建築結構、原有的建築材料和建築工藝,最大限度地保存文物的歷史資訊。近幾年,大源鎮小章村的蔡氏宗祠、新建鎮西岸村的呂氏宗祠、馬渡村的胡氏宗祠、東渡鎮東溪村的楊氏宗祠、舒洪鎮姓王村的王氏宗祠、雙溪鄉西洋村的范氏宗祠等都進行了不同程度地修繕。修繕後的宗祠成為當地重要的公共建築,既造福于村民,又給後人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産,具有重要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