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鼎

時間:2011-07-05 16:39   來源:羅氏家園
  羅鼎(1878-1911),字叔明,化名馬整合。四川榮縣城關鎮人。幼入私塾讀書,喜文史,崇敬民族英雄,隨父習武,擅長劍術。

  1900年,聞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悲憤至極。《辛醜條約》簽訂後,他認為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必須推翻清王朝統治。

  1907年,在川南地區秘密組織“東山會黨”,進行反帝反清革命活動。

  1909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1月,同革命黨入李子徐等,在川南地區聚集民軍200余人,與熊克武、廖騰霄密定,16日進攻叔府。軍至屏山附近與清軍遭遇,激戰終日,彈盡援絕而失敗。羅遂化名馬整合,潛往隆昌、自流井一帶活動。28日,在自流井與王天傑密議,重整隊伍,再行起義。事泄,被清政府通緝,查封羅家商號,沒收全部家産,兄弟外逃避難,父、祖相繼含恨去世。

  1910年2月,羅與熊克武、張培爵等活動於敘府、重慶等地,後與謝持在川黔邊創辦川南水利畜牧公司,作為革命黨人聯絡點。

  1911年,應黃興電召,秘密組織人員赴廣州參加起義。途中聞起義失敗,遂率眾回川,經赤水與清軍苦戰.消滅大部分清軍後隻身回渝。

  四川保路事起,10月下旬,奉命去貴州仁懷縣召集舊部,率起義軍挺進川甫,與黨人王煥卿、韓碩生等領導的民軍會合,公推羅為川南一帶民軍統領,統一指揮,先後攻克江安、敘永、古宋、古藺等縣,建立革命政權。

  11月下旬,羅鼎受蜀軍政府派遣,赴川南各地視察獨立情況,深知古藺宣佈獨立後,軍政大權為原清巡防軍管帶李曉清獨攬、無一黨人參政。地方惡霸與李狼狽為奸,為非作歹,遂于12月6日至古藺縣城。李曉清表面歡迎,虛與委蛇,將羅與隨行工作人員安排在城內關帝廟內住宿,隨帶士兵安排駐城外。當日羅約集地方人士集會,申言軍政大權集于一身,不合孫小山制定的軍政、民政分掌之政綱,要李揮一去一,李表示“贊同”。會後.李密令親信哨官鋇兵1隊,于l2月7日(農曆十月十七日)拂曉,包圍羅等住處,向羅開槍射擊,羅鼎中7彈當場犧牲,時年33歲。

  1912年3月18日蜀軍政府頒布羅鼎為烈士。羅靈摳護送回鄉後,縣人舉行追悼大會。烈士遺體破葬天慶山。1946年春,遷葬北郊烈士陵園,在重慶參加完政治協商會議,在周恩來副官顏泰龍陪同下回鄉的吳玉章主持遷葬儀式並講了話。

  附:羅啟明《羅叔明先烈》

  羅鼎,字叔明,四川省榮縣城關人,光緒年間住河街皂角巷(現河街46號院內),生於光緒三年(1878年),出身在五世同堂的大家族裏,兄妹六人,叔明排行在四。少年時,隨父習武,擅長劍術,從小養成剛毅、爽朗的性格。除習武外、在祖父開辦的學堂讀書。空閒時,父輩們經常談論清王朝宮庭奢侈豪華,大臣們爾虞我詐,帝國主義列強,利用不平等條約所得的特權,在中國進行無情的經濟掠奪,欺壓和奴役中國人民。清政府的喪權辱國,官吏重重剝削,土豪劣紳.互相勾結,人民災難深重,掙紮在死亡線上,父輩們的義憤,給羅叔明心地裏播下對清王朝仇恨的種子。羅氏家族,在他祖父羅東成的統率下,經營的生意興隆,在河街饒家橋(火神廟對門,現水泵廠一車間地址)開設銀貿莊,衣莊,又在河街現46號店堂,開設紙資鋪。叔明青年時期在成都讀書,在此期間,他結識了許多思想進步的青年,參加了一些社會活動,對統治中國人民的清政府的政治衰敗,財政危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由於帝國主義的侵略,使中國喪失了獨立的地位,加上外國資本主義越來越猛烈的衝擊,使中國自給自足的經濟日益解體,農民、手工業者大量破産,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月益加劇,廣大人民遭到殘暴的政治壓迫與沉重的經濟負擔,迫使人民群眾起來反杭,他認識到只有結束清王朝的統冶,中國人民才有出路。清王朝的腐朽,和義和團運動,為叔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礎。

  特別是庚子年,光緒二十六乍(1900年),叔明獲悉八國聯軍侵入中國領土,由於清軍腐朽,一觸即潰,光緒二十六年七月十九日,(1900年8月13日),侵略軍抵近北京時,慈禧攜帶光緒,文武百官倉促逃離北京,一夜之間,侵路軍進城,大肆燒係擄掠,從京津之間,遇人就殺,遇房就燒,使九十萬人無家可歸,侵略軍所到之處,街上屍體狼籍。慈禧為了保住她的統治地位。出賣民族利益,接受侵略國提出的任何要求,在京簽訂了賣國的《辛醜條約》,“庚子賠款”項,已是帝國主義加在中國人民頭上的絞索,清主朝為付清十億兩白銀的鉅款,並下令強迫各省每年攤派二千方兩。叔明在庚子後對清王朝的腐敗,喪權辱因,出賣民族利益,痛不欲生,他激昂地説:“華夏子孫,豈忍列強淩辱,民族興亡,匹夫有責,雪國恥,不惜滿腔熱血,乃叔明之志也”。
  從此,他從室庭走向社會,1900年至l911年,他結識了很多進步人士,叔明贊同他們的革命主張,“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必須反對清主朝時統治,全國一致起來,必須誓死苦戰,才能救得中國。”“我中國今日欲擺脫滿州人之羈押,不可不革命,我中國欲獨立.不可不革命”。1904年,孫中山指出:“只有推翻清王朝的統治,以一個新的,開明進步的政府來代替舊政府,把過時的滿清君主政體,改變為‘中華民國’,才能真正解決中國的問題”。在這些民主革命的思想影響下,走上了革命道路。1907年叔明在川南地區秘密組織東山會黨,聯絡革命志士,以推翻清王朝的統治為目的,組織革命武裝。

  己酋年冬,宣統元年十一月(1909年12月)與會黨共謀攻嘉(樂山)、敘(宣賓),在政治上給清王朝一定打擊,動員起來,壯大革命力量。光緒三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905年8月20日)中國同盟會成立後,在革命宣傳,革命的實際行動上開展工作,革命派認為;“要中國擺脫受帝國主義列強宰割瓜分的命運,獨立強盛起來,就必須推翻清政府.要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只有進行武裝鬥爭。”

  叔明在宣統元年(1909)由李準、趙伯倫筍人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成為同盟會的正式成員會員,為推翻滿清王朝,找到了正確的道路。叔明于宣統元年十月,他率勁旅二百餘人與同盟會員李子徐等赴敘(宜賓)與熊克武:廖騰宵等人秘密決定於十一月十六月搗屏,一攻敘(宜賓),由於起義計謀泄漏,清軍早有準備,義軍傷亡慘重,起支失敗。為吸取失敗教訓,保存革命力量,何機而動。叔明化名馬整合,活動在川東、隆昌,自貢一帶。十二月二十八日他赴自貢與王天傑計議,重整隊伍,準備再次起義,但議計又洩露。

  清政府得知羅叔明是榮縣人,命令榮縣政府緝拿他.並封閉羅氏商號,沒收全部財産,銀貿莊、衣莊,紙貨鋪倒閉,家業一掃精光。祖父輩對清政府的暴行在憤恨之下相繼去世,至此大家庭分家,各家都搬到西街南華宮(廟子)居住,三哥羅訓之為躲避清政府,避難於成都造紙廠。五弟羅叔前到樂山暫避,六弟在家幫人維持生活,僅管家庭破産,兄弟之間對叔明的革命舉動是支援的。

  為了繼續推翻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在同盟會的佈置下,他在發展革命力量和物資的籌備上積極準備,庚戌春,宣統二年一月(1901年2月),叔明會同熊克武赴敘(宜賓),三月到渝,與張培爵、謝持發展革命力量,迎接武裝起義,在貴州邊境集資創貴川南永利畜牧公司,叔明主管公司一切事務,表面看來,公司是搞貿易,而實際是同盟會設在川南的革命聯絡點,專通黨人消息,傳達同盟會的指示,秘密組織革命武裝。

  辛亥正月,宣統三年一月,(1911年2月)廣東以黃興為首的革命黨人,準備在宣統三月三日(1911年4月)發動了一于次武裝起義,當時廣州起義時間一再變動,他仍按原約定的時間,秘密組織起義骨幹赴廣州,隊伍行至上海、得知黃興于4月27日武裝起義失敗,叔明立即率部返回四川,經赤水、集民軍與清軍苦戰,清軍被消滅其大部,民軍東進與黨人匯合於渝。

  四川保路運功的浪潮在“成都血案”後,人民群眾鬥爭情緒高昂,爆發了席捲全省的全民性的起義,罷市罷課的事件的不斷發生,各地同盟會骨幹相繼武裝。保路運動進入推翻清王朝統治的武裝鬥爭階段。叔明見武裝起義的時機基本成熟,與同盟會張培爵,楊庶堪,熊克武同志研究,決定於十月起義。八月,叔明和楊兆蓉共策反防軍、派龔祝三同志到瀘州,並將兩尊開花炮機柄卸下,交作信物,同時又派徐琢成去胡市運團防槍支。九月初,叔明由貴州邊界的仁懷縣,率民軍挺進川南與川南革命黨人王煥卿、韓麗生等取得聯繫。川南各地同志軍的力量互相配合,各路同志軍,公推羅叔明為川南一帶統領,指揮川南起義軍行動,並計劃攻佔三十個縣。宣統三年,起義軍進行武裝起義,勢如破竹,清軍潰不成軍,土崩瓦解,浪狽逃竄。九月三日,叔明和李國禎指揮起義軍,首戰攻克合州(合江),二十四日攻克江安,二十八日攻克古宋,並宣佈獨立。起義軍進城,紀律嚴明,秋毫不犯,民眾歡迎。為收編清軍殘部,宣統三年十月十六日(1911年),古藺清軍管帶李曉青尚在城內,叔毋欲以口舌説降情軍,減少流血犧牲,並率輕騎十余人進入古藺城,清王朝統治即將崩潰的形勢下、李曉青死心塌地的為清王朝效勞,徉裝接受起義軍的收編,並留叔明在關帝廟下榻,十七日半夜,在李曉青的指揮下,降軍劉清雲,周古生率二百餘人包圍關帝廟,頓時槍聲大作,殺聲四起.對突然發生的事變,叔明立即組織部隊抵抗,待機突圍,則令受傷的同志上房掩蔽,經過一個多小時激戰,少數同志突圍,多數同志犧牲,為了掩護同志,叔明在敵人的亂槍中,身負七處重傷,在推翻清王朝的革命鬥爭中,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壯烈犧牲、犧牲時僅三十三歲,起義軍聞叔明在古藺遇害,在同盟會其他會員的指揮下,十八日攻克古藺,收殮羅叔明烈士遺體,並護送回藉(當時榮縣已經獨立),停放在饒家橋店內,獨立後的榮縣同盟會黨人為羅叔明烈士開了追掉會,初葬在城內天慶山(玉皇觀廟外)。

  辛亥革命成功後,一九一二年三月,中華民國臨時府府,陸軍部長通電紀念殉難烈士,電文,“民國統一共和告成,中外人心,同深歡慶。此實吾全國殉難諸先烈及存亡諸將士鐵血之功,其間赴湯蹈火,陷陣衝鋒,功未成而身先死,名煙沒而久不彰,如諸烈士在,何可勝道,雖殉難之先後遲速不園,可愛國愛民之苦衷,耿耿不滅,于天壤則一也”。一九一二年三月十八日,蜀軍政府公佈四川死難烈士,榮縣有羅叔明、謝奉崎、龍鳴劍、姚文仲,但新洲五人。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吳玉章同志從重慶,回榮縣探親訪友,視察榮縣工作期間,在人民體育場,為羅叔明先烈舉行了隆重的遷葬儀式。會上吳老發表了演説,高度評價了羅叔明的戰鬥一生,並指出;“我們紀念辛亥革命烈士。就是要實行孫中山先生提出的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新三民主義,抗日戰爭勝利了,就是要民主,要反對打內戰。反對國民黨一黨專政,建立民主聯合政府承”並勉兩烈士家屬要繼承先烈遺志,化悲痛為力量,發揚榮縣人民在革命鬥爭中,忘我敵鬥,不怕犧牲,前赴後繼的無榮傳統,希望子孫們努力學習成為國家有用之材。”為使遷葬遊行熱鬧,隆重,吳老叫烈士親屬羅宣昭準備樂隊鑼鼓,偽政府準備送先烈遺骨的靈樞。遷葬那天,榮縣偽政府宮員,老同盟會員賴君奇、趙叔堯等人,地方上的知名人士以及烈士親屬陪同吳老,在鞭炮齊鳴,鑼鼓喧天的送葬隊伍,將先烈遺骨護送到北門外,幽靜秀麗的雙溪書閣忠烈祠後烈士陵園公葬。

  一九八四牢八月十日

  注:作者係烈士羅啟明的侄孫女

  在國民黨統治時期老同盟會員賴君奇、趙叔堯等人,常到天慶山環祭羅叔明先烈,他們見到烈士長眠的地方,墳頭矮小,雜草叢生,到處都是瓦礫,一片淒涼景象,國民黨地方政府,對待革命領有勳勞的先軀者。如此不負貴任,長此下去,烈士的墳地,隨著時間的流逝會夷為平地,烈士將被後人遺忘,為使子孫後代能緬懷先烈,繼承先烈的革命遺志,曾多次向國民黨政府建議搬遷烈士墓地,後經偽省府同意,批准於民國三十四年九月(西元1945年10月)動工建基,民國三十五年一月(1946年2月)羅叔明烈士陵園在宋橫溪閣落成。

編輯:徐維彬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