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范
時間:2011-07-05 16:34 來源:炎黃縱橫
陳范(1860—1913年),字叔柔、叔疇,號夢坡、瑤天等,祖籍湖南衡山,生於江蘇陽湖(今江蘇常州)。
陳范接受了幾年正規的封建教育後,參加科舉考試,希望能夠取得功名,謀得個一官半職。開始差強人意,中了秀才,但接下來竟是“累試不第”。直到1889年才中了乙科舉人。1891年就任江西鉛山知縣。
1895年,鉛山縣的河口鎮爆發了一起教案——河口教案。事發後,陳范被彈劾落職。1897年,他來到上海謀生。一日,從朋友處得知,《蘇報》欲出售,正在尋求買主,考慮到自己對文字工作的興趣,心想買下它,嘗試一下辦報。
《蘇報》創刊于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六月二十六日,日刊,是一家日本商報紙。該報因銷售不暢而虧折日多,1898年出售給了陳范。陳范接管《蘇報》後,摘去了外商的牌子,將它變為中國人自己的報紙。陳范的妹夫汪文溥、兒子陳仲彝、女兒陳擷芬也趕來報館幫忙。
此時正值戊戌政變後,輿論普遍低調,即使是上海租界也是如此,陳范不為時局所動,一改其原先的平實內容和陳腐氣息,毅然堅持維新立場,倡導立憲保皇,乃至“時人多以康黨目之”,連連受到了流亡日本的梁啟超的稱讚。但是,《蘇報》一開始就面臨著嚴重的困境,一是稿源匱乏,其次是銷售不暢,有倒閉的危險。為了改變了《蘇報》的命運,陳范努力尋找解決辦法。此時正值1900年夏,唐才常、林圭等人在上海組織正氣會,“務合海內仁人志士,共講愛國忠君之實,以濟時艱”, 陳范參加了這個會。這次會議與隨後急劇變化的時局對他影響很大,從而及時地進行了自我思想調整,由保皇、勤王而漸趨激進。陳范思想的轉變,促使《蘇報》的政治態度也悄然發生轉變。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4月,由蔡元培、蔣智由、黃宗仰等人發起,在上海成立了中國教育會,共有會員100多人,陳范也是成員之一。中國教育會成立後,于11月上海南洋公學(交通大學的前身)成立了愛國學社。愛國學社教員蔡元培、吳稚暉、章太炎等7人輪流每日為報社寫評論,併發表愛國師生言論。比如,從1903年2月起,《蘇報》特辟《學界風潮》一欄,將各地學堂中的腐敗黑暗現象公之於眾,讚揚進步師生的抗爭。這樣一來,《蘇報》大為世人矚目,不但稿源不成問題,而且銷售量也節節攀升。到了1903年5月27日,陳范正式聘請愛國學社學生章士釗為《蘇報》主筆時,“《蘇報》迅速向輝煌的頂峰攀升”。 6月1日,章士釗對《蘇報》進行了大改革, 使得形式更加活潑,內容更加充足、精練,論説的分量重了,戰鬥性更強了,幾乎以一種全新的姿態屹立於眾家報林之中。6月7日,章士釗在《蘇報》上發表《論中國當道者皆革命黨》一文,矛頭直指滿清大吏。陳范對他讚揚有加。 陳范心存革命信念,他對革命黨領袖孫中山十分仰慕,但只聞其名,並不認識其人。這時有個鎮江人叫錢寶仁,自稱是“孫中山”,剛從日本秘密返國“策動革命”,陳范對此“深信不疑”,讓他到蘇報館工作,甚至於“一切革命策略,惟錢寶仁之馬首是瞻,不自違異”。吳稚暉、蔡元培兩人看出了此人的虛假與不可靠。可是,陳范卻不以為然。
《蘇報》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澎湃的激情、犀利的文筆,發表了鄒容的《革命軍》一書和章太炎批駁康有為的政論文等一系列有著強烈革命色彩的文章,將革命聲浪發揮到極致。
《蘇報》如此的張揚和無所顧忌,引起了清朝統治者的震驚和仇視,清統治者再也不能容忍了,決定向《蘇報》下毒手了。1903年6月20日,兩江總督魏光燾派遣江蘇候補道俞明震到上海,要他聯絡租界當局共同查辦愛國學社和《蘇報》。陳范接到警告後,根本不理睬,依然我行我素。6月26日,竟刊出文章《論江南陸師學堂指退學生為革命黨事》,指名斥責俞明震。27日、28日又連續發表了言詞激烈的文章,抨擊清廷,聲稱“革命之事不可一日緩”。 29日,更是登峰造極,將章太炎駁康有為的長文摘錄一段,冠以《康有為與覺羅君之關係》的標題發表,矛頭直指清朝皇帝載湉,斥之為“小丑”。清朝當局忍無可忍,查封了《蘇報》,並通緝陳范,製造了轟動一時的“蘇報案”。
案發後,陳范在友人的幫助下,逃到了日本,先到東京後又到了橫濱。在橫濱山下町寓所,陳范終於見到了心儀已久的革命巨子孫中山先生。孫中山革命的見解,使他很受教育和鼓舞。
1904年(光緒三十年)冬,馮自由、梁慕光、胡毅生等人在橫濱組織洪門三點會,陳范攜其二妾和女兒陳擷芬與會,並加入了該會,投身到革命的實踐中去了。後來,洪門策劃和參與多起武裝起義,陳范積極奔走,為武裝起義募集資金,聲援國內的反清鬥爭,為革命做了不少事情。
1905年夏,陳范經香港回到了上海,誰知這一回來,陳范竟是自投羅網。清廷將他逮捕了。陳范在獄中關押了一年多時間,後經多方營救才被釋放出來。1906年秋,陳范出獄,移居浙江溫州,過著居無定所、飄泊不定的生活。
1907年5月22日,潮州黃岡駐軍搜捕革命黨人,黃岡革命黨人被迫倉促起事,佔領黃岡,湖南也受其影響,醴陵縣令汪文溥準備乘機興兵響應,陳范將新軍協統定興人劉玉堂介紹給汪,説:“此勇士,緩急可用。”可惜,這次黃岡之役由於清軍大舉進攻,起義軍裝備落後,糧食又不足,與敵軍激戰後,死傷慘重,最後歸於失敗。汪文溥也因準備響應而事情敗露,被捕入獄,陳范與史良輾轉營救。
1910年5月,陳范患上了嚴重的足疾,一百餘日不能移步,疾病的纏繞、內心的煎熬,使他心力交瘁,幾乎死去。就在這種情況下,他也“未能忘天下事”。1911年 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湖南起義響應。10月22日,革命黨人焦達峰、陳作新率新軍攻打長沙,成立了湖南軍政府。不料隨後發生了兵變。 1912年3月,陳范離開了湖南回到了上海。
1909年,柳亞子等發起成立了南社,陳范毅然加入。此後,陳范與柳亞子等寫出了許多抨擊反動統治、悼念革命先烈、緬懷民族志士的詩歌。1912年6月,陳范又與柳亞子、高天梅、葉楚傖、李叔同等15人發起組織了國學商兌會,出版旨在保存國粹、振興國學的刊物《國學叢選》,並於1912年9月發行。
上海光復後,陳范重操舊業,任《太平洋報》筆政,懷著對民國的美好憧憬,發表了一系列政論文章。1912年7月,陳范應北京《民主報》社的邀請,赴京任該報編輯。在京期間,陳范發起組織了國學商兌會分會,希望通過分會的創立,壯大南社和國學商兌會的影響。在陳范的努力下,許多嚮往革命的男女青年加入了該會。
後來,陳范與時任《民主報》主筆的景耀月政見不合,同時又因水土不服,回到了常州後又到上海。接下來的日子裏,陳范幾乎全是在貧病交加之中度過的。 在陳范生命的最後歲月裏,他僅靠寫詩文和小説換取養老之資,聊免饑寒。
1913年5月16日,一代報人陳范在貧病中與世長辭,結束了他坎坷淒涼的一生,終年54歲。死後竟“無以為殮”,靠著親友的捐贈,才將其遺體裝殮,置棺于上海西門斜橋之湖南會館。獲知陳范去世的消息,柳亞子寫了一首《哭蛻俺》詩悼念他。詩曰:
少年攬轡志澄清,垂老中原未厭兵。
伐鼓撞鐘天下計,破家亡命劫余生。
元龍豪氣銷難盡,杜老文章晚更成。
嘆息萬方多難日,放翁家祭若為情。
24年後,南京國民政府對陳范“特予明令褒揚,用彰潛德”。
編輯:徐維彬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