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耀漢
時間:2011-07-05 16:31 來源:辛亥革命網
每年的清明節,漢川的幹部群眾、師生自發地來到仙女山北麓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前向革命先烈敬獻花籃,緬懷先烈,聽教員講述先烈們為革命奮鬥的歷史,追憶為革命而獻身的梁耀漢等先烈的驚天地、泣鬼神的往事。
立志報國
梁耀漢,1883年7月出生於漢川馬口鎮。家裏開有榨坊和棉花坊,是當地有名的富裕大戶,有兄弟七人,他排行老六。他聰明伶俐,學文習武十分刻苦,曾參加科舉考試,中武秀才。
家裏聘請曾當過太平軍的楊藻廷為家廷教師,在楊先生的循循善誘下,耀漢更加認清了清廷腐敗、列強橫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社會狀況,産生了反清排滿、為國為民族奮鬥的偉大志向。
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八國聯軍入侵中國。耀漢為祖國的命運擔憂,深感自己的力量太渺小,決定去海外留學,增長知識廣結愛國志士,投身於反清的革命洪流之中。
留學日本
1903年,耀漢和同鄉鄒幼雲一起自費來到日本,準備進入士官學校學習陸軍,由於清政府“非官費生不得入士官學校”的規定,他選擇進入經緯學校。
他在日本刻苦學習的同時仍積極從事革命活動,廣結革命志士,宣傳反清的革命思想。同年,拒俄運動爆發,他報名參加“拒俄義勇隊”,準備回國參戰。
他和同志們相約,回國以後發動群眾,把反清的革命運動推向高潮。
創立學社
1905年2月,耀漢完成學業帶著同志們的重托回到祖國。他首先鼓動鄉親去軍營當兵,他説:“革命應從實地做起,漢人多一兵,則滿人少一兵;漢人多一槍,則滿人少一槍。”一時間投入軍隊的鄉親達100多人。
他的這種思想和吳祿貞“運動新軍”的思想不謀而合,在軍隊中發展力量,發展革命同志、建立組織是武昌起義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後參加漢川起義的骨幹多是當過兵接受過革命思想的同志。
耀漢也入新軍前鋒營當士兵,不久進入陸軍特別小學堂深造。在同學中宣傳革命思想,廣結革命志士。
1905年初夏,他在武昌左二巷成立革命團體“群學社”, 不久又在郎家巷開辦“明新公學”。把革命活動搞的有聲有色,吸收了李亞東、季雨霖、張難先、黃金門等一批著名的黨人。它的成立比“日知會”的成立還早一年。他親自經營校務,在學子中強化革命思想,激發同學們的革命熱情。不少人後來成為武昌起義的骨幹。
1906年春,他與吳貢三、殷子衡在黃州成立“鳩譯書舍”,大量翻印《警世鐘》、《猛回頭》等革命刊物,在社會上廣為散發。
1906年2月“日知會” 成立,不久,“群學社”、“明新公學” 與“日知會”合併,耀漢成為“日知會”的領袖之一。“鳩譯書舍”也成為“日知會”的印刷機關。
“日知會”也成為當時中國大陸最大的唯一的革命團體。“日知會”和“同盟會”政治目標一致,中山先生把“日知會”作為自己的組織。後來學者認為“日知會”就是“同盟會”湖北分會。
虎口脫險
1906年10月,萍瀏醴起義爆發,在日本的中山先生派胡瑛、譚人鳳、梁鐘漢、朱元成、寧調元五人回國策動起義。梁鐘漢遵中山先生之命來到武昌和劉靜庵、梁耀漢商議,聯絡武昌同志響應。不料由於叛徒的告密,劉靜庵、胡瑛、張難先、梁鐘漢等九人被捕。這就是當時震動全國的“日知會”丙午之獄。
1907年2月16日(農曆正月十四)淩晨,省緝捕隊長徐升率緝捕隊及襄河水師數十人將漢川馬口鎮梁家大院團團包圍,企圖捉拿“日知會”首領梁耀漢。早起的街鄰陳玉山發覺情況不妙,翻墻給耀漢報信,耀漢穿上破舊長衫,提上竹籃,裝作施藥的郎中從容走出大門。徐升一摸被子還是熱的,氣急敗壞將梁家翻了個底朝天,銀子首飾連搜帶搶,最後把耀漢的夫人周氏五嫂張氏和黃警亞的父親抓回去交差。
緝捕隊嘗到了甜頭,後又對梁家大院突襲了五次,表面上是捉拿朝廷要犯,實是搶劫財物。經過這番折騰梁家財物蕩盡了。
繼續革命
僥倖逃脫地耀漢沒有被同志們、兄長的被捕所嚇倒,一面四處奔走為獄中的同志呼號,一面繼續進行反清鬥爭。
他與同志找到教會,通過教會向清政府施壓。1907年5月,他和數十名同志策劃劫獄行動,不料走露風聲,獄方嚴陣以待,劫獄只好放棄。
1909年,他更名梁棟赴四川新軍十七鎮司令部工作,1910年考入四川陸軍講武堂,1911年畢業回司令部任參謀。在這段時間他暗中積蓄力量,廣結四川革命同志,為起義大計作準備。
1911年,四川鐵路風潮爆發,耀漢派同志分赴川省各地,聯絡革命同志、會黨準備暴動,組織發展了一支強有力的革命力量。
四川響應武昌起義後,都督蒲殿俊、副都督朱慶瀾致武昌電文明確指出:“四川新軍早為梁(棟)、向(岩)運動成熟”。
武昌起義前夕,黨人赴川找到梁耀漢,通報武昌情況,希望四川響應,共舉義旗。耀漢找到四川防軍統領朱敦五,面陳起義大計,朱向他介紹馬提督,耀漢與馬約定自己率同志在督署放火為號,防軍在外響應,一舉攻下四川督署。到時耀漢率同志在督暑放火,而防軍毫無動靜,方知道馬提督是個陽奉陰違的傢夥。耀漢只好和同志冒充清軍官,以巡查為名逃出督署。黨人鄧衡堂被捕,耀漢組織的四川起義失敗。
鐵路大臣端方率湖北新軍三十一標、三十二標一營赴川妄圖撲滅四川鐵路風潮,11月13日到達資州,耀漢代表四川黨人與湖北新軍黨人楊傑臣、胡浩然等取得了聯繫,支援並協助新軍取得資州起義的成功。
四川革命成功後,耀漢被推舉為四川巡警總廳正司令官。
身沒名存
武昌起義的骨幹不少是“日知會”員,耀漢是與劉靜庵齊名的“日知會“首領,在黨人中享有極高的威望,他的機智、勇敢、正直令黨人折服。
1912年2月,黎副總統應湖北黨人的要求電調耀漢回鄂工作,並派專人赴川迎接。耀漢只好辭去所任職務,四川軍政府給予川江巡閱使名義並派士兵護送。
由於耀漢一行人所持武器精良,船至四川奉節,遭到匪兵的襲擊,耀漢和同志劉力群壯烈犧牲。
消息傳來,湖北黨人、漢川民眾深感悲憤與痛惜,年僅30歲就犧牲于異省他鄉,其靈柩回鄂後,漢川人民向軍政府請願,要求將其忠骸運回漢川,以陳天華葬湖南嶽麓山為例,將其葬于仙女山。以激勵同志們報效祖國。
1912年4月,中山先生來鄂聞耀漢犧牲的消息説道:“梁耀漢為革命奮鬥,不幸遇害,忠魂毅魄,永遠長存”。
梁耀漢短暫的一生,是為革命艱苦奮鬥的一生。他走到哪就革命到哪。在他的帶動下,其兄鐘漢、弟輝漢、妻周氏都走上革命道路。為武昌起義、漢川起義作出了貢獻,堪稱漢川辛亥革命第一人。
漢川人民沒有忘記她的優秀兒女。漢川烈士紀念碑高高矗立在仙女山北麓,每年清明,碑前放滿了鮮花,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教員向同學們講述先烈梁耀漢為革命奮鬥的故事。
編輯:徐維彬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