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香山碧雲寺
時間:2011-06-28 10:41 來源:香山公園
碧雲寺始建於元至順二年(1331年),原名碧雲庵,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明正德九年(1514年)和明天啟三年(1623年),太監于經和魏忠賢先後對碧雲寺進行擴建,具有明代建築特點的碧雲寺基本形成。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對碧雲寺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擴建,新建了羅漢堂、金剛寶座塔和水泉院,形成了現在的規模。
碧雲寺位於香山公園內的北面,全寺依山而建,坐西朝東,整個佈局是以排列在中軸線上的六進院落為主體,南北各配一組院落,佔地4萬餘平方米,殿堂依山層層疊起,堪稱西山最為美麗的寺院。于1957年被北京市政府列為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第一進院落是山門殿,殿內兩尊金剛力士塑像是佛教守護寺門的神將,俗稱哼哈二將。殿外兩側分列著鐘樓和鼓樓。
第二進院落是彌勒佛殿,存有明代銅鑄彌勒佛像。
第三進院落是大雄寶殿,是碧雲寺的正殿。殿內的塑像群反映的是佛祖釋迦牟尼講經説法的場景。
第四進院落是菩薩殿,殿內供有大勢智、文殊、觀音、普賢、地藏五尊菩薩像以及24尊天神像。
第五進院落原名為普明妙覺殿,現為孫中山紀念堂。孫中山先生於1925年3月在北京逝世,靈柩暫厝碧雲寺,1929年移陵南京前,其靈柩移至普明妙覺殿,在此設靈堂,舉行3天公祭,於是將此殿更名為孫中山紀念堂。紀念堂門楣上方紅色牌匾為宋慶齡所題寫。紀念堂內正中為孫中山塑像,兩邊玻璃櫃裏分別陳列的是孫中山先生的書信、手稿、著作和蘇聯政府所贈的水晶棺。紀念堂兩邊分別設有展室,詳細介紹了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業績。另設有放映廳,播放《孫中山與碧雲寺》記錄片。
第六進院落是金剛寶座塔,這裡是碧雲寺的最高點,塔高34.7米,分為三層,第二層是孫中山先生衣冠冢。
羅漢堂是碧雲寺內一組獨具特色的建築,位於碧雲寺內南側,殿內共有508尊木質漆金羅漢塑像。每一尊雕塑栩栩如生,個性鮮明,具有很高的宗教藝術價值。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