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海峽時評:共同的記憶和企盼

  時間:2005-10-27 10:13    來源:     
 
   

    新華網北京10月26日電(記者 張勇)

    連日來,海峽兩岸以及港澳地區各界都在舉行紀念臺灣光復60週年的系列活動,紀念這個對於中華民族和現代中國有著重要意義的歷史性時刻。這共同的紀念,再一次喚醒兩岸骨肉同胞共禦外侮、捍衛國家和民族生存與尊嚴的共同記憶,也再一次激發兩岸中華兒女對於和平發展、振興中華的共同企盼。

    110年前,由於晚清國力的衰落,祖國的寶島臺灣被日本侵略者割據;60年前,經過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國人的並肩浴血,中華民族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臺灣和澎湖列島也終於重回祖國的懷抱——這一個多世紀的風雨滄桑,是中華民族史冊上不可磨滅的篇章,也是兩岸同胞難以忘卻的共同記憶。

    這甘苦與共的歷史記憶告訴我們:兩岸同胞唇齒相依,休戚與共,命運相連。《馬關條約》簽署之日,在大陸,來北京會試的18省千余名舉人“公車上書”,反對割讓臺灣;東南各省民眾或捐輸餉銀,或結隊赴臺,支援臺灣軍民……臺灣民眾始終心繫祖國、心向祖國,與侵略者展開了曠日持久、不屈不撓的武裝鬥爭和文化、政治抗爭。正如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先生所言,儘管臺灣被迫與大陸分離半個世紀,但兩者的“生命之旅”實際上從未切割,兩岸志士仁人也始終相互支援,並肩作戰。

    這歷久彌新的歷史記憶也告訴我們:自1945年始,臺灣已擺脫殖民統治,重新納入中國版圖,這一歷史事實是不容否認、無法篡改的。儘管近半個多世紀裏,臺灣同祖國大陸處於分離狀態,但這絲毫沒有改變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法律地位,也沒有改變臺灣和大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重溫這段歷史和記憶,人們只會更加增強對這一事實的認識和尊重。

    在這不容抹煞的記憶和事實面前,島內某些人對於臺灣光復的“選擇性遺忘”就顯得格外虛妄和可笑了。近幾年來,島內當權者昧於事實,刻意對臺灣光復的紀念活動進行降溫,千方百計淡化“光復”所蘊含的“回歸祖國”意涵,寡廉鮮恥地把“光復”説成“終戰”,對日本殖民統治百般粉飾,並鼓吹所謂“臺灣地位未定論”。今年的情形也不例外,當局又一次對臺灣光復冷漠以對,甚至對相關紀念活動極盡歪曲和誣衊之能事……其真實的用心,就是妄圖篡改歷史,蒙蔽世人,為其“臺獨建國”圖謀尋求法理依據。

    然而,歷史終究是不容忘卻和篡改的,海峽兩岸的血脈更是無法割斷的。面對“臺獨”分子的囂張和寡廉鮮恥,島內多個政黨和團體今年紛紛舉行各種活動緬懷抗日先烈,紀念抗日勝利和臺灣光復,充分展現了臺灣同胞愛國愛鄉的民族精神和氣節。一位知名臺灣學者更是在一個紀念活動上疾呼:“抗戰勝利、臺灣光復,無一無我臺灣同胞的血淚和奮鬥,我臺灣同胞又何能置於中國之外?中國,是我臺灣人民不可剝奪的權利;中國,是我臺灣人民不可侮辱的尊嚴;中國,是我臺灣人民的血脈淵源;中國,是我臺灣人民以鮮血捍衛的祖國!”

    誠哉斯言!壯哉斯言!

    中國永遠是兩岸同胞共有的家園。在歷史的風雨中,兩岸同胞鑄成了共同的血脈和記憶,也由此擁有了共同的企盼。“願兩岸同胞共同戮力完成祖國的和平統一”,“讓我們的子子孫孫能永遠做一個抬頭挺胸、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這是一位來京參加臺灣光復紀念活動的臺灣學者的肺腑之言,相信也正是兩岸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完) 


  責任編輯:清水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