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毛澤東:抗日時期的經濟問題和財政問題

  時間:2005-09-10 09:32    來源:     
 
 


  發展經濟,保障供給,是我們的經濟工作和財政工作的總方針。但是有許多同志,片面地看重了財政,不懂得整個經濟的重要性;他們的腦子終日只在單純的財政收支問題上打圈子,打來打去,還是不能解決問題。這是一種陳舊的保守的觀點在這些同志的頭腦中作怪的緣故。他們不知道財政政策的好壞固然足以影響經濟,但是決定財政的卻是經濟。未有經濟無基礎而可以解決財政困難的,未有經濟不發展而可以使財政充裕的。陜甘寧邊區的財政問題,就是幾萬軍隊和工作人員的生活費和事業費的供給問題,也就是抗日經費的供給問題。這些經費,都是由人民的賦稅及幾萬軍隊和工作人員自己的生産來解決的。如果不發展人民經濟和公營經濟,我們就只有束手待斃。財政困難,只有從切切實實的有效的經濟發展上才能解決。忘記發展經濟,忘記開闢財源,而企圖從收縮必不可少的財政開支去解決財政困難的保守觀點,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

五年以來,我們經過了幾個階段。最大的一次困難是在一九四○年和一九四一年,國民黨的兩次反共磨擦一,都在這一時期。我們曾經弄到幾乎沒有衣穿,沒有油吃,沒有紙,沒有菜,戰士沒有鞋襪,工作人員在冬天沒有被蓋。國民黨用停發經費和經濟封鎖來對待我們,企圖把我們困死,我們的困難真是大極了。但是我們渡過了困難。這不但是由於邊區人民給了我們糧食吃,尤其是由於我們下決心自己動手,建立了自己的公營經濟。邊區政府辦了許多的自給工業;軍隊進行了大規模的生産運動,發展了以自給為目標的農工商業;幾萬機關學校人員,也發展了同樣的自給經濟。軍隊和機關學校所發展的這種自給經濟是目前這種特殊條件下的特殊産物,它在其他歷史條件下是不合理的和不可理解的,但在目前卻是完全合理並且完全必要的。我們就用這些辦法戰勝了困難。只有發展經濟才能保障供給這一真理,不是被明白無疑的歷史事實給我們證明了嗎?到了現在,我們雖則還有很多的困難,但是我們的公營經濟的基礎,已經打下了。一九四三年再來一年,我們的基礎就更加穩固了。

發展經濟的路線是正確的路線,但發展不是冒險的無根據的發展。有些同志不顧此時此地的具體條件,空嚷發展,例如要求建設重工業,提出大鹽業計劃、大軍工計劃等,都是不切實際的,不能採用的。黨的路線是正確的發展路線,一方面要反對陳舊的保守的觀點,另一方面又要反對空洞的不切實際的大計劃。這就是黨在財政經濟工作中的兩條戰線上的鬥爭。

我們要發展公營經濟,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人民給我們幫助的重要性。人民給了我們糧食吃:一九四○年的九萬擔,一九四一年的二十萬擔,一九四二年的十六萬擔二,保證了軍隊和工作人員的食糧。截至一九四一年,我們公營農業中的糧食生産一項,還是很微弱的,我們在糧食方面還是依靠老百姓。今後雖然一定要加重軍隊的糧食生産,但是暫時也還只能主要地依靠老百姓。陜甘寧邊區雖然是沒有直接遭受戰爭破壞的後方環境,但是地廣人稀,只有一百五十萬人口,供給這樣多的糧食,是不容易的。老百姓為我們運公鹽和出公鹽代金,一九四一年還買了五百萬元公債,也是不小的負擔。為了抗日和建國的需要,人民是應該負擔的,人民很知道這種必要性。在公家極端困難時,要人民多負擔一點,也是必要的,也得到人民的諒解。但是我們一方面取之於民,一方面就要使人民經濟有所增長,有所補充。這就是對人民的農業、畜牧業、手工業、鹽業和商業,採取幫助其發展的適當步驟和辦法,使人民有所失同時又有所得,並且使所得大於所失,才能支援長期的抗日戰爭。

有些同志不顧戰爭的需要,單純地強調政府應施“仁政”,這是錯誤的觀點。因為抗日戰爭如果不勝利,所謂“仁政”不過是施在日本帝國主義身上,於人民是不相干的。反過來,人民負擔雖然一時有些重,但是戰勝了政府和軍隊的難關,支援了抗日戰爭,打敗了敵人,人民就有好日子過,這個才是革命政府的大仁政。

另外的錯誤觀點,就是不顧人民困難,只顧政府和軍隊的需要,竭澤而漁,誅求無已。這是國民黨的思想,我們決不能承襲。我們一時候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但是我們立即動手建設了公營經濟。一九四一年和一九四二年兩年中,軍隊和機關學校因自己動手而獲得解決的部分,佔了整個需要的大部分。這是中國歷史上從來未有的奇跡,這是我們不可征服的物質基礎。我們的自給經濟愈發展,我們加在人民身上的賦稅就可以愈減輕。一九三七年至一九三九年的第一個階段中,我們取之於民是很少的;在這一階段內,大大地休養了民力。一九四○年至一九四二年為第二階段,人民負擔加重了。一九四三年以後,可以走上第三階段。如果我們的公營經濟在一九四三年和一九四四年兩年內是繼續發展的,如果我們在陜甘寧邊區的軍隊在這兩年內獲得全部或大部屯田的機會,那末,在兩年以後,人民負擔又可減輕了,民力又可得到休養了。這個趨勢是可能實現的,我們應該準備這樣做。

我們要批駁這樣那樣的偏見,而提出我們黨的正確的口號,這就是“發展經濟,保障供給”。在公私關係上,就是“公私兼顧”,或叫“軍民兼顧”。我們認為只有這樣的口號,才是正確的口號。只有實事求是地發展公營和民營的經濟,才能保障財政的供給。雖在困難時期,我們仍要注意賦稅的限度,使負擔雖重而民不傷。而一經有了辦法,就要減輕人民負擔,藉以休養民力。

國民黨的頑固分子覺得邊區的建設是無希望的,邊區的困難是不可克服的困難,他們每天都在等待著邊區“塌臺”。對於這種人,我們用不著和他們辯論,他們是永遠也看不到我們“塌臺”的日子的,我們只會興盛起來。他們不知道在共産黨和邊區革命政府的領導下,人民群眾總是擁護黨和政府的。黨和政府在經濟和財政方面也一定有辦法,足以渡過任何嚴重的困難。我們現在的困難,有的已經渡過,有的快要渡過。我們曾經歷過比現在還要困難到多少倍的時候,那樣的困難我們也渡過了。現在華北華中各根據地的困難,比陜甘寧邊區要大得多,那裏天天有嚴重的戰爭,那裏已經支援了五年半,那裏也一定能夠繼續支援,直到勝利。在我們面前是沒有悲觀的,我們能夠戰勝任何的困難。

這次陜甘寧邊區高級幹部會議以後,我們就要實行“精兵簡政”三。這一次精兵簡政,必須是嚴格的、徹底的、普遍的,而不是敷衍的、不痛不癢的、局部的。在這次精兵簡政中,必須達到精簡、統一、效能、節約和反對官僚主義五項目的。這五項,對於我們的經濟工作和財政工作,關係極大。精簡之後,減少了消費性的支出,增加了生産的收入,不但直接給予財政以好影響,而且可以減少人民的負擔,影響人民的經濟。經濟和財政工作機構中的不統一、鬧獨立性、各自為政等惡劣現象,必須克服,而建立統一的、指揮如意的、使政策和制度能貫徹到底的工作系統。這種統一的系統建立後,工作效能就可以增加。節約是一切工作機關都要注意的,經濟和財政工作機關尤其要注意。實行節約的結果,可以節省一大批不必要的和浪費性的支出,其數目可以達到幾千萬元。從事經濟和財政業務的工作人員,還必須克服存在著的有些還是很嚴重的官僚主義,例如貪污現象,擺空架子,無益的“正規化”,文牘主義等等。如果我們把這五項要求在黨的、政府的、軍隊的各個系統中完全實行起來,那我們的這次精兵簡政,就算達到了目的,我們的困難就一定能克服,那些笑我們會要“塌臺”的人們的嘴巴也就可以被我們封住了。

註釋

這是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高級幹部會議上所作的報告《經濟問題與財政問題》的第一章,原題為《關於過去工作的基本總結》。一九四一年和一九四二年是抗日戰爭期間根據地最困難的時期。由於日本侵略軍的野蠻進攻和國民黨的包圍封鎖,根據地的財政發生了極大的困難。毛澤東指出黨必須努力領導人民發展農業生産和其他生産事業,並號召根據地的機關、學校、部隊盡可能地實行生産自給,以便克服財政和經濟的困難。毛澤東的《經濟問題與財政問題》一書,以及《開展根據地的減租、生産和擁政愛民運動》、《組織起來》等文,就是當時中國共産黨領導根據地生産運動的基本綱領。在《經濟問題與財政問題》一書裏,毛澤東著重地批判了那種離開發展經濟而單純在財政收支問題上打主意的錯誤思想,和那種不注意動員人民幫助人民發展生産渡過困難而只注意向人民要東西的錯誤作風,提出了黨的“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正確方針。在這個方針之下發展起來的陜甘寧邊區和敵後各抗日根據地的生産運動,得到了巨大的成績,不但使根據地軍民勝利地渡過了抗日戰爭的最困難時期,而且給中國共産黨在後來對於經濟建設工作的領導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1〕 這裡指國民黨發動的第一、第二次反共高潮。參見本卷《評國民黨十一中全會和三屆二次國民參政會》中關於這兩次反共高潮的敘述。

〔2〕 毛澤東在這裡所舉的糧食數字,是一九四○年至一九四二年陜甘寧邊區農民各年所繳納的公糧(即農業稅)的總數。

〔3〕 見本卷《一個極其重要的政策》注〔1〕。

(一九四二年十二月)

 

民族魂網站 

  


(責任編輯:齊曉靖)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