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訪老臺胞郭炤烈:“臺灣人的心是中國人的心”

  時間:2005-10-20 10:15    來源:     
 
    
  “1945年10月25日臺灣光復,日本人在臺灣50年來苦心經營的‘皇民化’教育在一夜間就被推翻了。”今年81歲的老臺胞郭炤烈感嘆道,“50年的奴化教育,我們日文説得比中文好,我們對日本的了解比對大陸的了解多,但臺灣人的心還是中國人的心。”

  郭炤烈夫人周漢武教授告訴記者,直到今天,郭老的日語仍然比中文流利,因為從出生到光復,他説了20多年的日語。郭炤烈1924年出生在臺中。他回憶道:“在學校,老師大多都是日本人,只許講日本話,講臺灣話是要受處罰的,老師一直教導我們,我們是天皇的臣民,臺灣人是日本人。”

  “但日本的奴化教育改變得了語言,改變不了我的心。” 郭炤烈説,“父親告訴我,我們郭家的根在太原,是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後代。”

  日本統治臺灣的最後一任總督安藤利吉曾坦言:“據本人所見,對臺灣人並無絕對加以信賴的勇氣和自信。”郭炤烈説,這説明,殖民者自己也知道50年的“皇民化”教育只是白費心機。他説,臺灣人從來都不相信日本的“皇民化”教育,在日本統治下他們不過是三等國民。“日本人將本國人稱為內地人,是最高等級的;接下來是朝鮮人,稱為半島人;而臺灣人則稱為本島人。”在公車上,內地人和臺灣人要分開乘坐,並且臺灣人很難獲得中等和高等教育。

  在日本的統治下,郭炤烈一家的生活非常困難,父親在政府機構裏做勤雜工,收入難以養活全家。郭炤烈還沒有櫃檯高的時候就在布店裏做工,最小的妹妹被當作童養媳嫁了出去。“日本在臺灣的統治,為的是掠奪資源,並不是為了臺灣人民的幸福。”郭炤烈説。

  1945年10月25日,臺北中山堂,日軍正式向中國軍隊投降。郭炤烈從電臺裏聽到這個消息,激動萬分。他説,十幾年來課堂上老師所講的“臺灣人是日本人”的説法,立刻就像蛛網一樣一捅就破。

  臺灣光復後第二年,在日治時期難以獲得高等教育的郭炤烈作為臺灣第一屆公費生,到北京大學唸書。1946年初冬,從基隆出發,到達塘沽港時,大雪紛飛。他回憶説:“一下船,我用力踩了踩腳下的土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到祖國大陸了!”臨行前,母親裝了一瓶臺中的水,郭炤烈把它灑在北大的校園。

  新中國成立後,郭炤烈留在大陸,成為著名的國際關係學專家,並出任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等職。撫今追昔,他説:“增進兩岸的理解和溝通,實現和平統一是我一生最大的心願。”(來源:新華網 記者 金旼旼)


  (責任編輯:清水)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