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11月1日消息 臺灣海軍繼續推行所謂“本土化”政策,日前突然對購自美國的四艘驅逐艦重新更名,由原來的“德”字號分別改為“基隆號”、“蘇澳號”、“左營號”和“馬公號”。
臺灣《中國時報》31日發表署名黃榮志的文章指出,軍艦名稱以臺灣地名並無不可,不過按世界上的海軍通例,第一線艦隻名稱多來自於保鄉衛土壯烈犧牲者或戰功彪炳的英雄、將領,激勵軍人傚法先烈大膽無畏浩然捐身的戰鬥精神,祈求英靈保祐戰艦每戰必勝。
譬如老牌海權國荷蘭的海軍現役戰鬥艦隻名稱中,一定有十七世紀時的海上英雄De Ruyter、Tromp、二戰時與日軍交戰殉職的海軍將領Doorman等人,韓國自製新一代戰艦名稱,更出之於李朝時期率朝鮮水軍抵抗日本侵略壯烈殉國的忠武公李舜臣等人。
文章説,臺灣陷入日本殖民統治之後,島內民眾有組織地自發抗日遊擊戰持續數年之久。日軍在臺灣病死與作戰傷亡者達兩萬多人,甚至包括日軍統帥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臺灣抗日民軍領袖吳湯興、吳彭年、徐驤、姜紹祖等人,不分族群共同抵抗日軍,先後在抗日戰鬥中犧牲。
今年是中國軍民八年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六十週年。有鋻於多重歷史意義,文章認為,四艘驅逐艦應改用抵禦日寇犧牲的臺灣義軍領袖命名,告慰保鄉衛土犧牲的抗日先烈。(言恒)
(責任編輯:清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