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徐驤:以死保衛臺灣

  時間:2005-10-23 09:13    來源:     
 
 


  在近代中國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臺灣的鬥爭中,涌現過無數的英雄;抗擊日寇,以死保衛臺灣的徐驤,就是其中令人崇敬的一個。

  徐驤(?-1895年),出生在臺南的一個農民家庭裏。甲午戰爭以前,他一邊種地,一邊讀書和學習武藝。他的性格堅強,為人豪爽,時常把自己的勞動所得,分給貧寒鄉鄰,因此,深受鄉里人民的愛戴。

  1895年4月,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慘敗,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神聖的寶島臺灣被割讓給日本。消息傳出,激起了全國人民的無比憤怒。國內輿論紛紛譴責割讓臺灣,有人作詩痛斥那些只會投降賣國的高官顯貴:“向來無一策,富貴只求和”。臺灣人民更是悲憤萬分。在臺北市,人們紛紛集會,在街頭演講,抗議清政府的賣國行徑。這時,徐驤再也不能平靜地呆在家裏,他整天奔走在人群中,對大家説:“朝廷沒有力量保衛臺灣,我們民眾能夠保衛她,只要眾志成城,山可以移,海也可以乾涸!”他號召大家組織起來,用自己的鮮血保衛家園。

  5月下旬,清政府任命的“割臺大臣”李經方在美國顧問陪同下,來到基隆口外日本軍艦上,會見日本的所謂“臺灣總督”,辦理交割臺灣的手續。6月初,日本侵略軍在佔領臺北後,開始向臺中、臺南進攻。當時守衛臺中和臺南的只有劉永福的軍隊數千人,兵力非常單薄。在這時,徐驤挺身而出,召集民眾作了激動人心的動員演説。他發出“在這生死存亡之際,我們要人自為戰,家自為守,就是戰到我們的骨血與臺灣俱為灰燼,這也是光榮的”的號召。當時,徐驤聲音便咽,淚如雨下。民眾中不少人也都失聲痛哭。立時就有人握拳擊掌,表示願意投軍參戰。會後,各鄉民眾選拔了青壯年編成義軍,名為“民團”,一致推舉徐驤為民團長。在徐驤的指揮下,民團一邊從早到晚刻苦訓練,一邊積極地配合劉永福軍隊守衛各險要關口。

  新竹是日軍向臺南進犯的咽喉要地,守衛這裡的是劉永福部將楊紫雲。在戰鬥激烈進行時,徐驤親自率領義軍一千多人趕來助戰。日軍雖然用大炮猛烈轟擊,但是,始終不能突破守軍和義軍的防線,於是他們使用卑鄙的手段,收買漢奸作嚮導,抄後路迂迴襲擊守軍,使守軍處於腹背受敵的境地。一這時,楊紫雲在混戰中犧牲,徐驤只得率領義軍且戰且走。日軍分兵緊緊追趕他們,徐驤鎮靜地想出新的對策。他針對日本侵略軍不熟悉地形的弱點,果斷地命令一部分戰士在小路上故意暴露給日軍。以吸引住敵人,拖延時間,然後自己率領大部分戰士繞到日軍的背後,發起突然攻擊。日軍作夢也沒有想到,徐驤會在“敗”中,反而將他們包圍了。當時,行進在山間密林小道上的日本侵略軍,道路不熟,所帶大炮又不能發揮作用,逃無處逃,躲無處躲,結果,有一百多人做了徐驤的俘虜。

  接著,更為激烈的大甲溪之戰開始了。日軍仗著人多勢眾,佔領新竹後,隨即便把侵略的矛頭指向了與新竹相距不遠的大甲溪。大甲溪的溪面寬闊彎曲,水流湍急,沿岸叢林雜生,形勢非常險要。當日軍到達時,徐驤也率領義軍趕到這裡,與守軍將領一起商討禦敵的辦法。會上,徐驤經過週密思考,發言道:“我軍勢弱,又無大炮,不利與敵人正面交鋒。大甲溪支流縱橫,可依溪設下幾支伏兵,誘敵來攻,我軍攔抄伏擊,必定可以制勝。”大家一致同意他的建議,並爭當前鋒。開仗後,日軍果然中伏潰退,在他們倉促搶渡溪水時,預先埋伏在溪水對岸的徐驤,乘日軍剛剛渡過一半人馬時,指揮義軍向侵略軍發起猛烈進攻。徐驤身先士卒衝在隊伍最前面,義軍戰士也個個勇猛衝殺,無不以一當百。戰場上喊殺聲響成一片。日本侵略軍象驚弓之鳥,前後不能相顧,隊伍大亂,不少士兵紛紛落水,死傷慘重。這樣,大甲溪之戰就以日軍失敗,中國軍民勝利而結束。但是,日本侵略軍依仗人多和武器好,再加上有漢奸為其內應,最後費了很大力氣,還是攻陷了大甲溪。之後,他們移兵進攻臺中地區重鎮彰化。10月上旬,日軍佔領彰化後,又大舉進攻臺南門戶嘉義。徐驤和守將商議,決定在城外的軍營中,埋下大量地雷、炸藥,然後棄營撤回城裏。侵略者不知是計,紛紛涌入軍營,到了半夜忽然發出巨響,好象天崩地裂一般,地雷接連爆炸,日軍無處躲藏,死傷七百餘人。在棄營逃命的途中,又遭到義軍的伏擊。第二天,被慘敗激怒的日軍集中炮火轟擊嘉義城,並從轟坍的城墻處攻入城裏。義軍在徐驤的率領下,與侵略者展開肉搏戰。就在這次戰鬥中,侵略軍近衛師團師團長中將北白川能久親王被義軍和守軍斃傷喪命。

  接著,日軍又集中兵力進攻防衛臺南的最後一道屏障曾文溪。這時,大家心裏都明白,最後的時刻來到了。在商討軍事行動的會議上,徐驤沉重地分析了形勢,斬釘截鐵地説:“此地(曾文溪)一失,臺灣就亡了,我不願生還中原,在此決死一戰,不能再撤。”眾將都為徐驤的大無畏精神所感動,大家一致決定堅守曾文溪。戰鬥打響了。日軍依仗數倍于守軍的兵力和優勢火炮,分兵幾路向曾文溪發起進攻。守軍在徐驤等人的率領下拼死抗擊,曾文溪南岸戰場上炮火連天,硝煙瀰漫。就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刻,守軍將士彈盡糧絕,這時,曾經發誓“不願偷生回大陸”的徐驤振臂高呼:“大丈夫為國捐軀,死而無憾”,率領義軍戰士向敵人發動衝擊,在搏鬥中,徐驤身受重傷,壯烈殉國。

  徐驤犧牲後不久,臺南陷於敵手,但是,此後的五十餘年間,臺灣的骨肉同胞為了使臺灣能早日回到祖國懷抱,在徐驤的英雄業績鼓舞下,一直與日本侵略軍作著不屈不撓的鬥爭。   


  (責任編輯:清水)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