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百團大戰 (1940.08.20 - 12.05)

  時間:2005-09-10 14:49    來源: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期間我八路軍在華北敵後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的戰役。這一戰役,沉重地打擊了侵華日軍,粉碎了敵人圍困我敵後軍民的“囚籠政策”,遲滯了敵人向大後方的進攻,提高了我八路軍的聲望,打擊了國民黨的投降氣焰,鼓舞了全國軍民的鬥志,堅定了敵後軍民爭取抗日戰爭勝利的信心。 

  一、一九四○年的八月,中國抗日戰爭已經進入到第四個年頭。當時,德意日法西斯互相勾結,妄圖稱霸世界。由於過去一個時期,英美法一味採取妥協政策,助長了敵人的反動氣焰。在德意橫行歐洲之際,日本準備打通平漢路南下,在亞洲發動新的冒險。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日本帝國主義對國民黨一方面在政治上採取誘降政策,另一方面在軍事上繼續向國民黨施加壓力,揚言要兵分三路向蔣介石的大後方進攻,南路由越南進攻昆明;中路由宜昌進攻重慶;北路經洛陽進攻西安、蘭州。在日本帝國主義的壓力和汪精衛等國民黨投降派的勸降下,國民黨莫衷一是,投降活動日益加劇。烏雲濃重地籠罩著國民黨統治區的大片國土。
  在敵人後方,我軍在廣大人民的支援下越戰越強,對敵人的威脅越來越大。乙太行山為例,我們的實力已由挺進太行初期的兩個半旅,發展為十一個半旅。敵人為了束縛抗日軍民的手腳,大搞“囚籠政策”,使我們的敵後抗戰面臨著嚴重的困難。當時,劉伯承師長曾生動地比喻説:從“囚籠政策”的意義上來説,鐵路好比柱子,公路好比鏈子,據點好比鎖子。日寇現在正忙於裝置這樣一個“囚籠”,企圖把我抗日根據地的軍民分割開來,永遠作它屠刀下的羔羊,任其宰割。
  為了挽救時局,打擊國民黨頑固派的投降活動,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擴大和鞏固抗日根據地,一九四○年七月二十二日,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和左權副參謀長簽發了上報中央軍委、同時下達一二○師、一二九師和晉察冀軍區的《戰役預備命令》。這個命令明確地分析了全國的抗戰形勢和華北的整個時局,闡述了這次戰役的意義,規定了這次戰役的目的是:“以徹底破壞正太路若干要隘,消滅部隊敵人,恢復若干重要關隘據點,較長時間截斷該線交通,並乘勝擴大,拔除該線南北地區若干據點,開展沿線兩側工作,基本是截斷該線交通為目的。”
  正太路,從正定到太原,全長二百四十九公里。它橫貫太行山脈,在崇山峻嶺間蜿蜒西去,把巍巍太行劈成兩截。它是華北敵人的重要戰略交通線,也是對我根據地進行破壞的重要封鎖線之一。在這條鐵路線上,有天險娘子關和日軍在華北的重要燃料基地陽泉、井陘煤礦。除太原與石家莊外,日軍以第四、第八、第九三個混成旅團共三千六百餘人,分佈在五十個據點裏,守備在這條鐵路線上。沿線大小城鎮、車站和橋梁隧道附近,均築有堅固據點,各以數十至數百人的兵力擔任守備。鐵路兩側二十至三十里左右,均構有一線週邊據點。敵人還經常派裝甲車軋道巡邏,自吹自擂這是一條“鋼鐵封鎖線”。
  七月間,我軍十八集團軍(八路軍)左權副參謀長曾帶著彭總的初步設想,由總部所在地沿清漳河下來,到了一二九師師部駐地,見到了劉伯承師長和鄧小平政委。當時,左副參謀長傳達了彭總的初步設想,説:這次破擊戰的主要目標,放在正太路上,而平漢、同蒲、白晉、平綏、北寧各線都要配合行動。除一二九師和晉察冀部隊外,一二○師和豫、綏、熱的八路軍、決死隊都將參加作戰。鄧政委聽後明確果斷地説:“這個設想我看行,可以這麼幹!”劉師長聽後也很贊同。他們認為,這個戰役非常重要,因為只有切斷敵人的交通命脈,華北敵後的抗戰局面才能改觀,也只有狠狠痛擊敵人,國民黨頑固派的投降陰謀才能有所收斂。鄧政委和劉師長接著吩咐我説:“打破敵人‘囚籠政策’,這一著棋太好了,彭總設想得很好。正式命令下達之前,一切戰役準備工作你們可以提前搞。”遵照劉、鄧道長的指示,我立刻開始了這一工作。
  八月八日,集團軍總司令部發出《戰役行動命令》,同時發出《破壞戰術之一般指示》。接到命令之後,劉、鄧首長立刻忙起來。他們在作戰室裏通宵達旦地思謀著、指揮著。我忙著組織進行對地形敵情的偵察;兵力兵器的配屬;道路的選擇;彈藥器材的準備;群眾參戰的動員;後方勤務保障等工作。
  八月十八日,我們在一二九師前進指揮所──和順、榆次和榆社三縣交界的石拐鎮,即太行軍區的第二軍分區司令部所在地,召集了由左、中、右翼破擊隊指揮員參加的作戰會議。會上,傳達了朱總司令、彭副總司令八月八日下達的戰鬥命令:由我一二九師主力部隊和晉察冀軍區部隊共同擔任正太路破擊任務。集總分工由聶榮臻司令員指揮下的晉察冀軍區部隊,以十五個團的兵力,破擊陽泉以東、石家莊以西的正太鐵路東段;由劉、鄧首長指揮的我師部隊與決死隊的一、三縱隊也是十五個團,擔任陽泉至榆次段破擊作戰任務。在作戰會議上,我把正太路上敵人分佈情況,詳細作了介紹。根據朱總司令、彭副總司令作戰命令和劉、鄧首長的作戰決心,將太行、太岳部隊主要兵力作了如下部署:以十個團破擊正太路西段,另以二十八個團及地方武裝,分佈在平漢、白晉、同蒲諸線,進行廣泛的破路襲敵,以策應正太路的作戰。作戰的主要方面,分為三路:左翼破擊隊以三八六旅之十六團,決死一縱隊之二十五團、三十八團組成,佔領壽陽、榆次間敵軍據點,破壞該段鐵路;右翼破擊隊以新十旅之二十八團和三十團組成,佔領陽泉、壽陽間敵軍據點,破壞該段鐵路;以三八五旅之七六九團、十四團及三八六旅之七七二團組成中央縱隊,開進平定以西的天華池、葦池村地區。並以一部主要兵力控制陽泉西南之獅垴山,擔任阻擊由陽泉出犯或由平遼線援正太線的敵人,保證破擊作戰的順利實施;以新十旅二十九團及三八五旅十三團結合平、遼、榆等地方武裝,分別對平遼、榆遼公路進行破擊。牽制各該線守敵,並配合中央縱隊消滅回援之敵,保證我主力側後安全。
  根據集總關於攻佔敵軍據點,特別是鐵路沿線據點,是達成破壞任務的先決條件的指示,我們要求,在戰役發動之後,各個破擊部隊,要乘夜繞過敵外
圍據點,首先對鐵路線上守備之敵展開進攻。最後我還講了通信聯絡和後勤保障等問題。
  劉師長精神很好。我講完後,他指著作戰地圖,又強調了一些重要地方。鄧政委簡明而扼要地講了執行朱總司令、彭副總司令作戰命令的重要意義,他指出:“對正太路破壞得越徹底,我們就越主動。這一仗必須打好,堅決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擴大和鞏固抗日根據地,克服投降危險,振奮全國軍民抗戰勝利信心,提高我軍戰鬥力。”他還特別指出:“這個戰役打好了,不僅對推動全國抗戰,提高有志人士堅持抗戰的信心有重大意義,而且對國際反法西斯鬥爭也會有重大影響。” 

  二、按照朱總司令、彭副總司令和劉、鄧首長的行動決心,我軍于八月二十日晚,以秘密神速的行動。果敢而勇猛的動作,開始對正太路守敵發起全線攻擊。由於我軍集中了優勢兵力,又經過週密縝慎的準備,摸清了全線守敵,敵除石家莊、太原外,僅有三千六百餘人,戰線綿長,敵人首尾不能相顧。我軍在全線投入幾十個團的兵力,十倍于敵,造成了在這一地區敵我力量對比上,我佔絕對優勢的局面。所以敵人在我軍的強大攻勢面前,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戰鬥發展比較順利。戰役一開始,戰場上主動權即在我軍手中控制著。
  經過一晝夜激戰,我太行、太岳部隊的左、右翼破擊部隊連續攻克蘆家莊、和尚足、馬首、桑掌等車站、據點,消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破壞了敵方的術工物;打開了戰場,為破路和進一步擴大戰果掃清了障礙。
到八月二十五日,我太行、太岳部隊又連續攻克上湖、燕子溝、坡頭、狼峪、張凈,同時攻克週邊據點治西。至此,正太路西段鐵路除壽陽等少數據點外,已基本為我控制。
  與此同時,我晉察冀軍區兄弟部隊,在正太路東段經三小時激戰一舉攻克了娘子關要隘,還攻佔了井陘煤礦,使敵在華北的燃料基地損失慘重。在晉西北,我一二○師破擊大同到陽曲的同蒲路一線,以及汾離公路全線,以阻止敵人向正太路增援。八月二十一日攻佔靜樂
  到忻縣公路上的重要據點康家會。同時,平漢路、德石路、北寧路及其他主要公路均切斷。這一階段作戰目的基本得以實現。
  隨著正太路上車站、據點,一個又一個地被拔除,我參戰部隊、遊擊隊、民兵和人民群眾,在“不留一條鐵軌,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座橋梁”的戰鬥口號下,冒著敵機的低空掃射,對鐵路、公路及一切附屬建築物展開了大規模的破壞;車站、水塔、橋梁、路基被拆毀、被炸掉。有的還把拆下的路軌抬到數十里外埋掉,把枕木放火燒掉。
  在破擊戰役開始之前,劉、鄧首長根據對敵情的認真分析,就已經預料到,由於敵指揮官驕橫暴戾,並且器小易盈,戰役發起之後,駐紮在這條鐵路上的敵人片山旅團,將會抽集大部兵力,進擊我右側背。所以,在戰役發起前研究兵力部署時,劉、鄧首長一再要求我們注意這個問題。根據首長的指示,我們決定把師的主要打擊力量預伏在獅垴山一線,以防敵人拊我側背。獅垴山位於陽泉西南,是控制正太鐵路的咽喉要地。劉師長特別關照要我審時度勢,嚴格指示部隊,注意蔭蔽集結,不要暴露意圖。果然不出所料,戰役發起後,陽泉敵片山旅團為挽救其分散守備部隊被我各個擊破的命運,糾集了其一切可能調用之兵力,並武裝了住在陽泉的日本人,自八月二十一日起,開始向我獅垴山高地發動了猛烈的進攻,兵力從六七百人增至一千五百人。在大批飛機的輪翻轟炸下,敵人向獅垴山拼命攻擊,企圖強奪這一有關戰役敗的要點,阻撓我戰役計劃的進行。守衛獅垴山的部隊發揚勇敢戰鬥的作風,憑險阻擊,頑強戰鬥。他們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給敵以重大殺傷,僅二十一日,敵人就傷亡百餘,遺屍四十余具。二十二日晨,敵二百餘人又向獅垴山東北高地進攻,激戰終日,敵仍無進展。次日,敵又以炮火對我陣地轟擊,並大肆施放毒氣。午後,敵機二十余架,輪番低空轟炸、掃射,均未奏效。獅垴山爭奪戰,我軍整整堅持了六晝夜,有力地保障了左翼部隊的行動。這個戰鬥充分説明瞭我軍不但攻如猛虎,而且守如泰山,大煞了“赫赫皇軍”的威風。左翼部隊連日在高平、道坪、紅凹、卷峪溝地區殲敵後,爭取了主動,安全轉移。我三八六旅和決死一縱隊六日到達榆社西北之雙峰地區,把從太谷出犯之敵三十六師團永野大隊包圍,經一晝夜激戰,殲敵四百餘人,敵永野大隊長被我擊斃。
  從八月二十日到九月十日,我軍在民兵的支援配合下,按照預定計劃展開,經過二十多天的奮戰,任務全部完成。與此同時,正太路東段、平漢路、同蒲路北段,以及德石路、北寧路和其他主要公路均被破壞或切斷,使華北之敵各交通線陷於癱瘓。第一階段作戰勝利結束。
  早在第一階段作戰結束前,彭總就提出了乘勝擴大戰果的設想,八月三十一日用電報上報中央軍委,同時下發各部隊負責同志。九月十日,中共中央發出了《關於擊戰和友的軍事行動指示》要求我軍應集中力量打擊敵人,明確指出,應依照華北百團戰役先例,在山東及華中組織一次至幾次大規模的對敵進攻行動,在華北則應擴大百團大戰戰役行動。這樣,中央不僅完全肯定了由朱總司令和彭副總司令組織和指揮的這一戰役行動,而且贊同擴張戰果的意見。
  根據集總的指示,我太行、太岳部隊第二階段作戰中心是拔除遼縣至榆社公路沿線敵軍據點,相機收復和順、遼縣兩城。並準備在遼、榆、武地區殲滅可能由平遼或白晉方面增援之敵。榆社到遼縣的公路是敵人入我根據地的平遼公路前鋒段,敵人早就企圖把這條公路再向榆社西南延伸,經武鄉與白晉路連接,以達到其分割我太北區、便於運兵的目的。
  榆遼公路上的敵情是,該段共有榆社、沿華、石匣、管頭等七個城鎮與村落據點,由第四混成旅團之池邊大隊主力守備。
  由於這段公路突出伸入我根據地內,敵工事設施堅固,兵力兵器較強,象榆社、管頭就各有一個加強中隊兵力守備。我們的戰役部署是:以三八六旅、決死一縱隊共四個團為左集團,攻取榆社、沿華、王景三據點;以三八五旅並指揮二十三團為右集團,攻取管頭、鋪上、紅崖頭、關帝垴、小嶺底等據點:一部扼守遼縣以西之狼牙山,阻擊遼縣可能西援之敵;以新十旅分佈于和遼線上破路襲敵,牽制並阻止昔陽、和順出犯之敵,配合作戰。
  榆遼戰役,于九月二十三夜發起。正如所預料的那樣,遼縣之敵即行西援。我按照劉師長、鄧政委的意圖,立即下令預伏在狼牙山的部隊伏擊敵人,敵增援部隊即被擊退。二十四日我連克沿華、王景、小嶺底、鋪上等四據點。此時,我進攻榆社部隊,激戰方酣,敵人在我強烈火力與猛烈攻擊下,開始放毒氣,我採取了防毒措施,繼續戰鬥。榆社之敵有城墻,有暗堡,有充足的彈藥,豐富的糧秣,而且有飛機的支援,易守難攻。在敵猛烈炮火面前,為了減少傷亡,我軍進行了坑道近迫作業,用炸藥炸開敵堡,乘硝煙攻入城內,解放了榆社。
  與此同時,我進攻管頭部隊,由於地形所限,在佔其一個碉堡後,未獲進展。我右翼集團除一部分兵力圍困管頭外,抽一部分兵力先攻取石匣,然後,又返兵再攻管頭。這時:敵已彈盡糧絕,我軍遂又克管頭。經過上述戰鬥,榆遼公路被我軍徹底破壞,守敵大部被我殲滅,據點被我蕩平。
  我軍在第二階段整個戰役進程中,重視實施戰略機動,強調要在運動中殲敵。集總下達的第二階段作戰計劃中,要求我師相機解放遼縣縣城。正當部隊向遼縣週邊運動時,突然獲番武鄉敵人來援。於是,劉、鄧首長毫不猶豫地要我下令除留少部分部隊圍城外,撤回進攻遼縣的部隊,把主力預伏在榆遼公路的紅岩頭一帶,準備打伏擊。攻堅戰鬥馬上變為圍點打援,把敵人調出堅固的築城地域,在崎嶇山地上殲敵。
  部隊半夜十二點到達預伏地點,拂曉就打了個成功的伏擊戰。
  從九月二十日至十月二十日,戰役的第二階段主要戰鬥除上述在太行地區的榆社、遼縣戰役外,尚有晉察冀地區的淶源、靈丘戰役,冀中的任丘戰役和晉西北地區朔縣到原平間的同蒲路破擊等。
  為了配合正面作戰,我冀南、太行、太岳部隊等也取得了不小的勝利。冀南軍區四旅、七旅、八旅和新九旅及路西之十一旅積極戰鬥,配合太行軍民將平漢路元氏、安陽段作了嚴重破壞,炸毀了該段大部橋梁,並一度攻擊邢臺車站。對正在修築的德石鐵路和邯濟鐵路的路基也進行了破擊。太行區我新一旅除對安陽、磁縣間鐵路和長治、潞城間公路進行輾圍破擊外,並襲入長治機常我太岳部隊對白晉、同薄作了連續破擊,直接配合了榆遼戰役,牽制了敵人。
  第一和第二兩個階段的作戰,給敵以沉重打擊,使日偽軍陷於異常混亂的局面,敵人急忙調集部隊進行報復掃蕩。從十月六日到十二月五日,百團大戰進入歷時兩個月左右的第三階段,即反掃蕩階段。
  敵人的掃蕩首先從太行開始,以後又在平西、晉西北、晉察冀、冀中等地進行。十月十日遼縣、武鄉、潞城、襄垣等地之敵三千余人,犯我濁漳河兩岸,用什麼“捕捉奔襲”、“輾圍快剔”、“鐵壁合圍”、“梳篦戰術”向我根據地軍民進行報復。我三八五旅、三八六旅和決死一縱隊避實就虛,節節阻敵。我新十旅一部在弓家溝設伏,擊毀敵人四十輛汽車;我三八五旅十四團阻止犯麻田之敵,在黃煙洞抗擊敵人達三日之久。
  十月二十六日,武鄉之敵岡崎大隊五百人,取道關家垴西進。我三八五旅、三八六旅和新十旅主力及決死一縱兩個團,奉集總命令將敵包圍于關家垴。彭總和劉、鄧首長親臨前線指揮。他們冒著敵人的炮火,觀察地形,及時發出命令和指示。部隊于二十七日對侵入關家垴之敵發起總攻。敵一邊堅守待援,一邊攻佔風垴頂,並有三四架敵機輪番空襲。關家垴戰鬥非洲激烈,我與敵展開了短兵肉搏,幾經反覆,將敵大部殲滅。風垴頂的戰鬥也很激烈,我連續猛攻,予敵大量殺傷,在援軍接應下,殘敵倉皇而逃。
  繼掃蕩太行之後,同蒲路敵四十一師團、白晉路敵第九混成旅團,糾集七千之餘,向我太岳區沁源及其以北地區合擊,我避其銳氣,打其弱點,在官灘地區,一舉殺傷敵百餘人。又在胡漢坪戰鬥中與敵展開十多次肉搏,殺傷敵一百六十余人。
掃蕩太行、太岳之敵,先後共達三萬餘人,經我軍民兩月奮戰,到十二月初,終於粉碎了敵人的報復掃蕩。
  從正太路破擊至榆遼戰役和反掃蕩,在歷時三個多月的作戰中,我太行、太岳部隊指戰員英勇作戰,友鄰部隊協同配合,勝利地完成了正太鐵路西段的破擊任務,拔除了榆遼公路上的據點:加上其他各條戰線對同蒲、平漢、德石主要鐵路幹線及公路交通所進行的破壞,沉重地打擊了敵人的“囚籠政策”,給予日軍第四混成旅團的德江、原田、池邊、鈴木、坂井等五個大隊和敵三十六師團永野大隊以殲滅性的打擊,斃傷日、偽軍五千余人,繳獲甚多。在粉碎敵人掃蕩的第三階段中,我軍又斃傷日偽軍二千七百餘人。在浴血奮戰中,我全體指戰員充分發揚了英勇頑強、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在整整三個半月作戰中,我親眼看到彭副總司令、劉師長、鄧政委和左權副參謀長,時常廢寢忘食,運籌帷幄:冒著槍林彈雨,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指揮部隊勇猛殺敵。為了勝利,他們曆盡千辛萬苦,使我永生難忘。面對裝備優良、補給充足的敵人,我軍克服了種種困難。有的部隊在二十二個晝夜中,很少吃到一頓飽飯,睡過一宿足覺,有時一天只喝兩次南瓜湯,在陣地上睡一覺。戰士們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輕傷不下火線,重傷不哭,有的一連負傷兩次,仍堅持戰鬥。就是這樣,我們戰勝了不可一世的敵人,取得了偉大勝利,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正如朱德總司令所説:沒有這個時期八路軍的英勇犧牲和艱苦奮鬥,就不能夠有今日百團大戰的偉大勝利。
  在百團在戰中,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戰,踴躍支前,也是取得勝利的最基本的因素。在東德石西至同蒲,北至正太遼闊戰場上,廣大人民群眾積極配合部隊拆墻、破路,送彈藥、運軍糧、搶救傷員。特別是在正太、榆遼戰役中,我們聽到和看到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壽陽縣景上村自衛隊員王蟬余等三人在火線上奮不顧身地搶救傷員,一個犧牲了,第二個上去又犧牲了,第三個再上去,終於把傷員搶救下來。和順縣寺溝村劉蔣氏老大娘,從戰場上一連背走了七個傷員。和西縣自衛大隊長率領群眾搶救傷員數十人,並抬著傷員與敵人打遊擊。……這無數的事例,都説明瞭人民群眾對戰役勝利作了多麼重大的貢獻。 

  三、自八月二十日起到十二月五日止,歷時三個月又十五天的百團大戰,以我敵後軍民的偉大勝利、敵人的慘重失敗而告終。在整個戰役過程中,我敵後軍民共進行大小戰鬥一千八百多次,計斃傷日軍二萬多人;偽軍五千多人;俘日軍二百八十多人、偽軍一萬八千多人;破壞鐵路九百多裏、公路三千里;破壞橋梁、車站二百五十八處;並繳獲了大批武器和軍用物資。
  在百團大戰中,我們為什麼能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取得如此巨大的勝利呢?除了上面提到的我軍英勇頑強的作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敵後軍民的團結一致,密切配合外,我覺得還有些情況也值得我們認真加以總結。
首先,我們認真執行了黨在當時的政策策略和戰略方針。
  當時,中國正處在民族危亡的關頭,我黨中央作了《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政策的決定》,同時還發表了《對時局宣言》,提出了要“團結到底,抗戰到底”的方針。百團大戰就是為了貫徹黨的這一方針,以實際行動來振奮人心,遏止投降逆流,爭取時局的好轉。在對日作戰中,我軍的戰略方針基本是遊擊戰,但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百團大戰就是在這一正確方針下實施展開的。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根據敵我雙方的態勢,靈活地變換鬥爭策略,這是永操勝卷的法寶。由於百團大戰堅持了黨的正確的戰略方針,才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其次是較好地實行了靈活機動的戰略原則,鍛鍊了我敵後軍民,提高了我軍作戰能力。這次作戰的特點:一是它的主動性。這與我在抗戰初期所進行的反圍攻、反掃蕩戰役不完全一樣。那時,我們處於被封鎖的地位,有時迫於應付,主動性校而這次我軍作戰是經過充分準備,採取迅速而突然的襲擊,給敵以猝不及防的打擊。二是它的協同性,由於是大規模的戰役進攻。以正太路為重點,戰線以各破擊線總長計算,約達
  五千華里左右,我軍有一百團左右,並有大量軍民參加了作戰,在集總統一號令、統一指揮下行動,這在我軍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這次作戰的戰術特點還具體表現在,首先是把攻克據點與破壞交通緊密相結合。攻佔敵人鐵路線上的據點,是破壞鐵路的先決條件,迅速破壞了交通,使敵人不便集結兵力,又是殲滅分散之敵的手段。因此,何時側重於“破”,又如何側重於“擊”,這種指揮藝術,必須適時掌握。其次是設伏與圍點打援交替運用。在敵我技術裝備懸殊的條件下,對交通線之敵據點,往往採取奇襲手段。奇襲蘆家莊、巧攻上湖、強襲和尚足,攻奪馬首都是這種戰術的運用。有時也採取圍點或吸敵打援的辦法,如圍困落摩寺和遼縣以及獅垴山、關家垴戰鬥,紅崖底、弓家溝設伏等等均屬這類。在整個戰役中,有奇襲,有圍困,有吸敵打援,有聲東擊西,完全根據敵情、我情、任務、地形的變化而決定。戰術上變幻無窮,兵力使用上游刃有餘,在戰法上才能做到“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對於這些,彭總和劉、鄧首長,在百團大戰中都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再一個需要提及的是,成功地運用了大兵團作戰。百團大戰中,我軍投入兵力之多(一百個團左右),襲擊敵人之眾(敵在華北的五個師團、九個旅團約十五萬每人平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擊),戰線之長(各破擊線合計長度約五千余裏),戰場之廣(遍及晉、冀、豫、察、熱、綏等)都是空前的。不論是在主戰場,還是協同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勝利。這在我軍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為以後我軍開展大兵團作戰,提供了很好的經驗。
  當年,劉伯承同志談到百團大戰的戰作意義和影響時曾指出:百團大戰的勝利,提高了全國軍民抗戰勝利的信心,對於克服投降妥協危險起了重大作用。當時國民黨頑固派的投降危險非常嚴重,不少人對能否戰勝日軍信心不足,悲觀失望和投降妥協的空氣瀰漫著國民黨統治區。百團大戰一掃這種空氣,振奮了全國人民的抗戰信心。連國民黨的軍隊也有反響。衛立煌當時就給朱、彭總、副司令打來電報説:貴部發動百團大戰,不僅給予敵寇以致命之打擊,且予友軍以精神之鼓勵。給日本帝國主義滅亡中國的政略、戰略都是一次沉重打擊。就連蔣介石在給朱德、彭德懷同志發來的“嘉獎電”中也不得不承認,八路軍“斷然出擊,予敵甚大打擊”。
  這使國民黨頑固派當時所謂的“八路軍遊而不擊”的反共謊言不攻自破了。
  百團大戰不僅震動中國,而且震動世界。美國合眾社駐北平記者,當時衝破敵人的嚴密封鎖,向國際上連續報道了百團大戰的消息;美國著名記者史沫特萊曾對百團大戰作了這樣的描述:從晉西高山,到東海海岸,從黃河畔到長城邊,都成了戰常“一百團人打擊了敵人的整個經濟、交通線和封鎖網,戰鬥是熾烈而無情的。”
  總之,百團大戰成績是巨大的,戰果是輝煌的,意義也是深遠的。我們要認真總結百團大戰的作戰經驗,為把我軍建設成為革命化、現代化的強大軍隊而努力奮鬥。
在百團大戰中英勇獻身的烈士們永垂不朽!

(責任編輯:齊曉靖)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