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甘寧邊區的東面是黃河天塹,河防線北起府谷,南至宜川,蜿蜒500余公里,它是陜甘寧邊區的重要屏障,也是中共中央、中央軍委與敵後各抗日根據地聯繫的惟一通道。從1938年起,日軍向邊區河防不斷發動進攻,企圖強渡黃河,突破西北重要門戶,切斷陜甘寧邊區與各抗日根據地的聯繫,威脅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指揮中樞的安全。
太原失守後,日軍逼近黃河,威脅邊區安全,陜甘寧邊區河防守備部隊進入臨戰狀態。1938年2月27日,日軍109師進佔黃河東岸要口軍渡、磧口,直迫河防,並猛烈炮擊西岸吳堡、宋家川河防陣地。留守兵團警備第8團扼守宋家川一帶渡口,警備第3團以一部兵力渡河,向柳林敵後襲擊。3月13日,進佔保德的日軍2000余人進抵神府磐塘渡口對岸,首先炮擊河防陣地,爾後在10余架飛機的掩護下,開始強渡黃河。河防守備部隊在日軍密集渡河時,以突然猛烈火力,擊敵于半渡之中。並以機動兵力一部,乘日軍渡河混亂之際,迂迴渡過黃河,襲擊日軍側背,在八路軍第120師積極配合下,迫使進犯河防的日軍撤退。
1939年1月1日,日軍分3路,每路1000余人,向黃河沿岸的馬頭關、涼水岩、泥金灘挺進,先後佔領上述三據點河東陣地,以猛烈炮火轟擊留守兵團河防陣地,並以飛機10余架投擲毒劑彈,在破壞數段河防陣地後,即在火力掩護下進行強渡。警備第5團乘日軍運動集結時,進行猛烈火力還擊,擊毀其部分船隻,殲敵一部,日軍被迫撤回黃河東岸。
1939年6月4日,日軍1萬餘人進佔軍渡,在黃河東岸構築工事,並以炮火轟擊河西宋家川、棗林坪一線河防陣地;6日,日軍又以1.5萬餘人進佔孟門、磧口,以飛機向河西河防陣地及陜甘寧邊區內地城市進行猛烈轟炸。面對日軍重兵壓境,陜甘寧邊區政府組織與動員全邊區軍民全力支援河防部隊。黃河以東八路軍部隊于敵後破襲日軍交通線,日軍腹背受敵,被迫全線撤退。至此,日軍對邊區河防最大的一次進攻又告失敗。
1941年11月2日,日軍1500余人在炮火和飛機掩護下西渡。第2團在河東部隊配合下擊退日軍進犯。此後,日軍因兵力嚴重不足,逐漸減少了對邊區的進犯,至1943年,被迫停止對邊區的進攻。
八路軍留守兵團河防部隊在陜甘寧邊區和晉西北人民支援和地方武裝配合下,從1938年至1942年進行大小戰鬥100余次,使千里河防始終未被日軍突破,這在中國抗日戰爭的江河防禦作戰中,是絕無僅有的輝煌戰績。
(責任編輯:齊曉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