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攜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字號:
金融危機中的中國農村:政策最好 農民增收仍難

  時間:2009-09-23 16:03    來源:新華網     
 
 

  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已持續一年多。對於中國這一傳統農業大國來説,這場危機在給製造業造成衝擊的同時,也給農業生産、農村經濟和農民生活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有關專家指出,一年以來,中國糧食價格穩中有升,受金融危機影響不明顯。

  “這與中國糧食市場未完全與世界接軌有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韓俊説。

  糧價穩定加之政策扶持,今年中國糧食生産保持了良好勢頭,農村種植業收入比較平穩。但農民收入上半年增長明顯下降,農民增收形勢仍然嚴峻。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認為,危機在微觀層面上確實對農村家庭産生一定影響,但總體看,“三農”形勢相對樂觀。

  糧食生産穩定增長 農民增收形勢仍嚴峻

  “從中央到省市縣,各級政府都制訂了鼓勵農民種糧的優惠政策,我們似乎沒有理由拒絕種糧。”浙江青田農民陳則榮説。

  陳則榮所在的浙江省青田縣,今年掀起了種糧熱,約有140公頃西瓜田被移插水稻,成了稻田。

  中央和地方政府持續穩定的支農政策,有效調動和保護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使得今年糧食生産繼續呈現良好的發展局面。國家糧食局副局長曾麗瑛21日表示,從當前情況看,全年糧食生産將連續第6年獲得豐收。

  另一方面,由於外出打工收入和往年相比回落較快,同時畜牧業、養殖業等收入減少。中國農民收入上半年增長明顯下降。

  “農民增收形勢仍然嚴峻。”韓俊説。

  隨著黑龍江省肇源縣一處橋梁工程的結束,在那裏忙碌了好幾個月的農民工賈玉和,懷揣著可觀的工資回到家鄉哈爾濱市阿城區楊樹鄉林場村。一進家門,他又高興不起來了,家裏的毛皮動物養殖每況愈下,眼看著又要賠不少錢。 
 
  始於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使這對夫婦的收入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在金融危機未發生之前的2006年,賈玉和外出打工收入一萬多元,而妻子在家搞狐狸養殖,掙了兩萬多元。

  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政府出臺了約4萬億元人民幣的投資計劃等一系列經濟刺激措施,部分和賈玉和一樣從事基礎設施建設等相關行業的農民工從中受益。賈玉和的年收入增加到3萬元,可家裏的養殖卻難以為繼。

  “從去年底形勢就不好了,一直挺著,盼著,這價格就是沒上去。今年冬天都賤賣處理掉,不養了。”賈玉和説。

  賈玉和家的情況並非個例。哈爾濱市阿城區畜牧局畜牧站站長劉再河説,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市場需求減少,毛皮動物養殖效益下降,加之養殖量過大,導致皮張滯銷,飼養規模大幅萎縮。

  “畜牧業也受到了不利影響。”劉再河説,“從今年年初開始,畜産品價格下降,農民養殖戶效益下滑甚至虧損,整體來看,畜牧業不景氣。”

  劉再河舉例説,從今年年初開始,玉米和玉粕價格一直上漲,阿城區生豬每公斤生産成本約為10元,而年初以來每公斤銷售價格為8.5元到10元。8月以來,雖然生豬價格略漲,但總賬算下來,養豬農戶還處於虧損狀態。

  農産品進出口影響仍在持續

  作為傳統的農業大國,農産品進出口貿易對中國至關重要。然而受金融危機影響,全球農産品需求的急速萎縮、價格下跌,對中國農産品出口和進口均産生了較大影響。

  以農業大省黑龍江為例,金融危機致使俄、日、韓、美等黑龍江省主要農産品出口市場的失業率上升,居民消費能力下降,農産品需求萎縮,訂單減少,導致黑龍江省農産品出口下降。
哈爾濱海關統計數據顯示,曾經是這個省優勢出口産品的乳品,今年1-8月僅出口0.4萬噸,同比下降78.5%。值得關注的是,今年黑龍江省乳品有4個月為零出口,且4-6月連續3個月為零出口,這是前所未有的現象。 
 
  另一方面,近年來由於國內壓榨市場産能過剩,而國産大豆産量很有限,大豆供需缺口嚴重依賴進口彌補,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金融危機一定程度上使得進口大豆的價格更低,內外價差明顯形成價格高地,刺激了大豆進口量激增,進而衝擊了中國的大豆産業,造成部分企業停産或倒閉。

  有關專家建議,國家應加強農産品進出口監測預警,密切關注國內、國際市場農産品價格及成本變化,合理調控進出口。進一步加大農業補貼力度,增強補貼透明度,創新補貼方式,提高農民的積極性。同時,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力度,增強産品附加值,積極打造知名品牌,以“綠色”贏得市場口碑,帶動農産品出口。

  農民工務工出現新“潮流”

  在廣大的中國農村,受危機影響最直接的,當然還是外出打工的農民工。危機伊始,受外需萎縮、訂單下滑等因素影響,中國約有兩千萬農民工失去工作崗位而返鄉。

  眼下,隨著經濟企穩回升和外貿訂單增加,中國東部沿海重現“用工荒”。

  “國家擴大內需,保增長、保就業方面的相關措施,在今年下半年見到成效,農民工就業有所回暖。”韓俊説。

  但經歷了危機洗禮的農民工的表現卻與以往大不一樣。一方面,仍有大批農民工奔赴長三角和珠三角“淘金”。

  在來回奔波兩個多月後,在深圳經營一家人力資源公司,被譽為“農民工司令”的張全收終於撐不住了。剛從上蔡老家回深圳的他,一下火車就被直接送進了醫院,挂了一夜吊針後,第二天回到深圳公司的他依然打著吊瓶處理手頭的工作。

  “8萬、10萬都不夠分給廠家的。”儘管目前只招收了幾百人到公司,但這段時間,張全收的全順公司預計將最少招收1萬人。沿海地區的玩具、電子、製鞋、食品的用工缺口在張全收這裡得到了最集中的體現。

  另一方面,大批基建項目的開工建設、部分産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以及地方政府為解決返鄉農民工就業問題而採取的一系列措施,使得不少農民工選擇了就地或就近從業。

  “現在中西部地區農村都在積極招商引資,很多人就近就業,這與原來的廣東模式一樣。”溫鐵軍説。

  目前,在曾經的勞動力輸出大省四川和河南等地,也出現了招工難的問題。不少多年在外闖蕩的熟練技工在求職時,考慮的已不僅僅是薪酬。

  “工廠環境和福利都要好一些。我有信心,因為我是熟練工,企業一般都很缺。”四川威遠25歲的農民工倪曉剛説。
哈爾濱海關統計數據顯示,曾經是這個省優勢出口産品的乳品,今年1-8月僅出口0.4萬噸,同比下降78.5%。值得關注的是,今年黑龍江省乳品有4個月為零出口,且4-6月連續3個月為零出口,這是前所未有的現象。 

  另一方面,近年來由於國內壓榨市場産能過剩,而國産大豆産量很有限,大豆供需缺口嚴重依賴進口彌補,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金融危機一定程度上使得進口大豆的價格更低,內外價差明顯形成價格高地,刺激了大豆進口量激增,進而衝擊了中國的大豆産業,造成部分企業停産或倒閉。

  有關專家建議,國家應加強農産品進出口監測預警,密切關注國內、國際市場農産品價格及成本變化,合理調控進出口。進一步加大農業補貼力度,增強補貼透明度,創新補貼方式,提高農民的積極性。同時,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力度,增強産品附加值,積極打造知名品牌,以“綠色”贏得市場口碑,帶動農産品出口。

  農民工務工出現新“潮流”

  在廣大的中國農村,受危機影響最直接的,當然還是外出打工的農民工。危機伊始,受外需萎縮、訂單下滑等因素影響,中國約有兩千萬農民工失去工作崗位而返鄉。

  眼下,隨著經濟企穩回升和外貿訂單增加,中國東部沿海重現“用工荒”。

  “國家擴大內需,保增長、保就業方面的相關措施,在今年下半年見到成效,農民工就業有所回暖。”韓俊説。

  但經歷了危機洗禮的農民工的表現卻與以往大不一樣。一方面,仍有大批農民工奔赴長三角和珠三角“淘金”。

  在來回奔波兩個多月後,在深圳經營一家人力資源公司,被譽為“農民工司令”的張全收終於撐不住了。剛從上蔡老家回深圳的他,一下火車就被直接送進了醫院,挂了一夜吊針後,第二天回到深圳公司的他依然打著吊瓶處理手頭的工作。

  “8萬、10萬都不夠分給廠家的。”儘管目前只招收了幾百人到公司,但這段時間,張全收的全順公司預計將最少招收1萬人。沿海地區的玩具、電子、製鞋、食品的用工缺口在張全收這裡得到了最集中的體現。

  另一方面,大批基建項目的開工建設、部分産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以及地方政府為解決返鄉農民工就業問題而採取的一系列措施,使得不少農民工選擇了就地或就近從業。

  “現在中西部地區農村都在積極招商引資,很多人就近就業,這與原來的廣東模式一樣。”溫鐵軍説。

  目前,在曾經的勞動力輸出大省四川和河南等地,也出現了招工難的問題。不少多年在外闖蕩的熟練技工在求職時,考慮的已不僅僅是薪酬。

  “工廠環境和福利都要好一些。我有信心,因為我是熟練工,企業一般都很缺。”四川威遠25歲的農民工倪曉剛説。

  哈爾濱海關統計數據顯示,曾經是這個省優勢出口産品的乳品,今年1-8月僅出口0.4萬噸,同比下降78.5%。值得關注的是,今年黑龍江省乳品有4個月為零出口,且4-6月連續3個月為零出口,這是前所未有的現象。 
 
  另一方面,近年來由於國內壓榨市場産能過剩,而國産大豆産量很有限,大豆供需缺口嚴重依賴進口彌補,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金融危機一定程度上使得進口大豆的價格更低,內外價差明顯形成價格高地,刺激了大豆進口量激增,進而衝擊了中國的大豆産業,造成部分企業停産或倒閉。

  有關專家建議,國家應加強農産品進出口監測預警,密切關注國內、國際市場農産品價格及成本變化,合理調控進出口。進一步加大農業補貼力度,增強補貼透明度,創新補貼方式,提高農民的積極性。同時,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力度,增強産品附加值,積極打造知名品牌,以“綠色”贏得市場口碑,帶動農産品出口。

  農民工務工出現新“潮流”

  在廣大的中國農村,受危機影響最直接的,當然還是外出打工的農民工。危機伊始,受外需萎縮、訂單下滑等因素影響,中國約有兩千萬農民工失去工作崗位而返鄉。

  眼下,隨著經濟企穩回升和外貿訂單增加,中國東部沿海重現“用工荒”。

  “國家擴大內需,保增長、保就業方面的相關措施,在今年下半年見到成效,農民工就業有所回暖。”韓俊説。

  但經歷了危機洗禮的農民工的表現卻與以往大不一樣。一方面,仍有大批農民工奔赴長三角和珠三角“淘金”。

  在來回奔波兩個多月後,在深圳經營一家人力資源公司,被譽為“農民工司令”的張全收終於撐不住了。剛從上蔡老家回深圳的他,一下火車就被直接送進了醫院,挂了一夜吊針後,第二天回到深圳公司的他依然打著吊瓶處理手頭的工作。

  “8萬、10萬都不夠分給廠家的。”儘管目前只招收了幾百人到公司,但這段時間,張全收的全順公司預計將最少招收1萬人。沿海地區的玩具、電子、製鞋、食品的用工缺口在張全收這裡得到了最集中的體現。

  另一方面,大批基建項目的開工建設、部分産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以及地方政府為解決返鄉農民工就業問題而採取的一系列措施,使得不少農民工選擇了就地或就近從業。

  “現在中西部地區農村都在積極招商引資,很多人就近就業,這與原來的廣東模式一樣。”溫鐵軍説。

  目前,在曾經的勞動力輸出大省四川和河南等地,也出現了招工難的問題。不少多年在外闖蕩的熟練技工在求職時,考慮的已不僅僅是薪酬。

  “工廠環境和福利都要好一些。我有信心,因為我是熟練工,企業一般都很缺。”四川威遠25歲的農民工倪曉剛説。

  專家:喜憂並存 相對樂觀

  對此次金融危機對農村經濟的影響,溫鐵軍持相對樂觀的態度。他説,目前看來,金融危機對農民個體只是暫時性的收入降低的影響。“但城鄉收入差距可能會持續擴大,這方面不容樂觀。”

  “總的來説,目前中國‘三農’處於一個歷史以來政策最好的時期。”溫鐵軍説,“但有機也有危。”

  “機”是國家扶持政策好,農業在承載了多次危機後得到了休養;“危”則主要表現在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教育費用、醫療費用太貴,以及中國人多地少的小農弱勢農業尚無法與北美、澳洲大農場競爭等。(執筆:劉剛 曹霽陽;參與采寫:蔡敏 任沁沁 李亞彪 牛琪 吳宇) 

 
編輯: 肖燕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