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從臺灣來
 
 
普通臺商林家舖子 20年見證兩岸農産品貿易

  時間:2006-10-19 09:53    來源:     
 
 

 

  20年前初到黑龍江的臺灣商人林志鴻,只是一個貪戀祖國大陸美景的普通遊客;20年後的他,成了臺灣水果在大陸的代名詞。
 
  林志鴻掌控的上海吉谷商貿公司(下稱“吉谷”),目前幾乎獨佔了上海從臺灣進口水果業務。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之子連勝文,也應邀為其充當了“臺果”形象代言人。

  饒有趣味的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林志鴻胞弟林志隆,同樣做出了一番大事業。他把一種産自大陸的藥材運到臺灣製成飲料,甚至勾畫出“打造中國可口可樂”的藍圖。

  隨著兩岸農業合作論壇日前在海南舉辦,林家兄弟再次成為兩岸媒體追逐的焦點。

  “中國可口可樂”之夢

  在那次黑龍江之行半年後,林志鴻又來到了東北,“這回我是來看看什麼藥材可以開發,拿回去研究研究!”原本在臺灣從事藥品生意的林志鴻回憶説。果然如願以償,林志鴻從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帶回了當地中藥材——刺五加(學名:西伯利亞人參)。1987年,刺五加被林志鴻批量引進臺灣。用了不到兩年時間,刺五加被開發成有氧飲料——“老虎牙齒”,並一炮打響,連續7年被《遠見》雜誌評為臺灣地區第一大軟飲料品牌。

  其實,作為最早來大陸發展的臺商,林志鴻一開始並沒有在大陸設立公司,而是在北京賓館長期包房。這期間,林志鴻大陸和臺灣各待半年。1990年,林志鴻轉戰上海,年底在上海買房定居,並很快成了“上海女婿”。

  2000年,林志鴻再次回到上海,開起了吉谷咖啡廳,借此結交朋友,尋找投資機會。就在林志鴻“舉目四望”時,一幫在廣東、海南種植臺灣水果的朋友找到府來,希望做銷售的林志鴻提點水果銷售的建議。

  “我首先想到水果配送,就這樣開始賣起了臺灣水果。”林志鴻輕鬆地回憶道。而從東北源源不斷購買刺五加到臺灣加工的工作,交給了弟弟林志隆。

  林志隆沒有辜負胞兄的信任。“我們現在每年從大陸購買好幾噸刺五加去臺灣加工,並且每年還以20%的幅度在遞增。”林志隆説,“臺灣藥材質地比較差,生産也比較少,也有臺灣人去學種刺五加,但效果不好。”

  林志隆還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去年他開始引進西藏人參紅景天,開發的保健品在臺灣市場已經佔到20%份額。而“老虎牙齒”對公司利潤貢獻率已達10%。“大陸物産豐富,我們有行銷技術,二者結合效果不錯,可以把大陸物品很好地商品化,取長補短、合作共贏。”

  傳統藥材也能變成時尚飲料,這令去臺灣考察的雙鴨山市市長和市臺辦主任驚嘆不已。然而林志隆的胃口還不止於此,“我們希望把它變成中國的可口可樂,因為美國的可口可樂最早也是從喉嚨藥成分開始的。”

  據林志隆透露,把在臺灣暢銷的“老虎牙齒”生産線引到大陸的事,正在計劃當中。“我們兄弟倆一個把大陸的藥材運到臺灣銷售,一個把臺灣的水果運到大陸來賣,剛好是互補互利。”林志鴻笑道。

  從“小連戰”到臺灣“果星”

  對於經營臺果的林志鴻,鮮有人知道他還是一位深諳水果種植的行家。年輕時的林志鴻曾在臺“農委會”工作,由於長相酷似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被“農委會”的同事們稱為“小連戰”。

  在“農委會”工作期間,林志鴻的足跡遍佈南臺灣地區高雄、臺東、屏東、嘉義、臺南、雲林等8個縣,從而結識了一大批果農朋友,對種植、銷售果品的甜酸苦辣瞭如指掌。正是這段經歷使他與水果結下了不解之緣。

  為了做好水果生意,林志鴻以他太太的名義在大陸註冊了一家公司,2003年啟用上海吉谷商貿公司之名。新公司的第一單買賣就達人民幣80萬元。興奮的林志鴻借助郵局數據庫,找來了註冊資金500萬元以上的近萬家公司地址,花1萬元成本發出了8000份宣傳單。

  一開始,因為運輸渠道和價格因素,林志鴻用臺灣本地産水果搭配一些在廣東産的臺灣水果出售,甚至還到上海龍吳路水果市場批發本地水果摻和出售。

  隨著業務越做越大,林志鴻開始全部賣“正宗臺果”,公司員工也從4人增加到50多人,配送車從自己的別克車變成了10多輛專用卡車。同時,他花20萬元建成的小冷庫,也變成了3個大冷庫、近4000平方米廠房。去年一年,就賣出800噸臺灣水果,比前年增加了500噸。

  業界人士估計,臺灣水果在上海的市場應該可以達到5000噸,這讓林志鴻“竊喜”不已。此前另一家臺果銷售商,已幾近停業。“他們沒有注意臺果在上海的細分市場,把所有檔次的水果都引進來,結果影響了銷路,而我們一直走高端路線。”林志鴻説。

  對於去年以來的銷量劇增,林志鴻認為,這得益於兩岸商貿的進一步交流,尤其是去年連戰訪問大陸以後,兩岸農産品貿易的大力衝刺。

  去年5月,國、親、新三黨主席先後率團訪問大陸,兩岸的經貿空前熱絡起來。一系列有利於兩岸經貿交往的政策措施先後出臺,更讓臺商受惠良多。

  2005年,大陸進口臺灣水果量最大的是上海龍吳港,吉谷就佔據了其中的90%。林志鴻由此獲得了臺灣“果星”的稱號。目前,林志鴻的客戶95%是上海本地人。這與林志鴻初衷有些相左,“看來只要是好東西,在上海就有一定的客戶群。”

  長期浸淫兩岸貿易的林志鴻,也體會到了一些做生意的難處。“比如通航問題,由於沒有直航,運輸成本增加了近20%,價格也就跟著上去了。”目前,在上海銷售的臺灣水果,價格是本地水果的2~3倍。“去年我們經營很辛苦。”林志鴻説。

  此外,在吉谷目前每年近1000噸的水果銷售中,近600噸是靠自己配送出售,剩下的才能在大賣場銷售。但大賣場20%的提成和13%的增值稅,讓林志鴻有些“不堪重負”。“我們的銷售成本太高,而要讓臺灣水果真正市民化,就需要走大賣場路線。所以我們非常希望能與本地水果同稅銷售。”林志鴻説。

  林志鴻還建議臺灣農民來大陸租種土地,以降低臺果成本。據他介紹,目前,臺灣有一半稻田休耕。在臺灣,每畝地租金在人民幣20萬~25萬元/年,而大陸是800~1000元/年。

  他還期待,在把臺灣亞熱帶水果銷到大陸的同時,把東北地區生産的梨、蘋果等銷到臺灣。如此既可惠及兩岸農民,也能為攜手合作走向國際市場摸索路子。袁飛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編輯:芳翼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