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專訪
 
 
參展“花博會”臺商:兩岸農業合作潛力無限

  時間:2006-11-23 10:00    來源:     
 
 

    臺南市金龍食品商行的譚文龍(左一)在推介杏仁粉,這 是用他自己發明的小型研磨機磨出來的,更加細膩。

    今年花博會臺灣館再度亮相,依然火爆。兩天來,記者遍訪參展臺商,深切感受他們對兩岸農業交流合作“更上一層樓”的期盼。

    利益是共同的

    “你好啊,我們又見面了。”時隔一年,再度相逢臺灣館,今年又來參展的幾位臺商一下子就認出了記者。除了熟悉的面孔,記者還發現了熟悉的招牌,如“南投縣埔裏青草生産合作社”。正當記者詢問去年那位先生怎麼沒來時,展位前的一位女士笑了起來,“你還記得啊?那位是我的先生,這幾天正好溫州也有個展銷會,這邊就叫我來了。”這位祖籍河南的田姓女士介紹説,去年參加花博會後,感覺不錯,今年就又爭取了一個展位,沒想到展銷的筋骨草膏仍然很受歡迎。

    臺灣館組織者之一——臺灣雲林縣農會特産推廣中心會長王坤龍告訴記者,由於展位有限,今年很多想來大陸看看的臺商都來不了,“大家為什麼這麼急迫?還不是看好大陸廣闊的市場前景。”

    訴求還有很多

    眾多臺商普遍反映,大陸消費者對來自臺灣的産品有兩個感受:品質不錯、價位太高,因而,有些展位是“看的人多,買的人少”。

    對此,他們解釋道,這一方面是由於産品生産成本高、臺灣消費水準相對高於大陸,但另一方面是目前進入大陸市場的“成本”較高所導致。展銷臺灣獨特的古坑咖啡的王坤龍介紹,他已經在廈門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設立了經銷點,但目前貨還是要經轉香港運過來,這極大地增加了運輸成本,“一袋咖啡在臺灣賣50元,我在大陸就要賣100元,而賺的利潤是一樣多,因為多出來的都被運輸成本、關稅、營業稅等佔去了。”

    記者提及為什麼不經過廈金航線進貨,王坤龍説,這比較適合小規模的貨物運輸,因為所用的貨船相對較小,至於大宗貨物,即使走這條航線,又是上飛機,又是裝貨船,成本也難降下來。“所以,實現直接‘三通’最好,對大家都有好處。”

    經驗可資借鑒

    與去年一樣,今年臺灣館裏有幾家參展臺商仍是打“農會”、“合作社”、“産銷班”等招牌,如臺南市農會、古坑鄉農會、南投縣埔裏青草生産合作社等。

    “採訪我的記者幾乎都會問,農會有什麼作用啊?”雲林縣農會特産推廣中心王坤龍會長介紹説,在臺灣各地都設有農會,農民可以自主加入。農會設有輔導科、推廣科,為農民提供生産、銷售、技術服務,還辦家政班,提供像炒菜、照看孩子這樣的家政服務。此外,農會還設有加工廠,收購農民種植的作物進行深加工,而且,萬一市場行情不好,他們會以保護價收購。同時,農會還可以代表農民向政府部門爭取資金,支援新品種、農技推廣以及建設廠房等。此外,農會本身還設有金融機構——信用部,向農民提供貸款。

    有別於農會,合作社、産銷班則直接介入生産銷售。臺中縣全信農特産品推廣中心蕭元勝介紹道,合作社、産銷班根據種植作物的類別而區分組建,如番茄産銷班、梨子産銷班。産銷班實行産銷合一,一般有十多個人,一部分是耕作人員,一部分是行銷人員,還有農技人員進行科技推廣、輔導,帶動農民開發農産品等。

    “臺灣農業能獲得大發展,比較先進,農會的作用功不可沒。”王坤龍説。(記者段金柱文/圖)

    來源:福建日報

編輯:芳翼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