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的廈門情愫:一碗牛肉麵串起兩岸情

時間:2011-07-12 09:14   來源:東南網

  臺灣牛肉麵,地道的臺灣小吃,美味而久負盛名。就是這樣一碗牛肉麵,串起了一段兩岸情緣。

  徐國城來自臺南,胡虞桂是個江西女子。十多年前,他們在廈門組建家庭,開始經營“阿桂牛肉麵”,如今,“阿桂牛肉麵”已經有兩家直營店,面積均超過100平方米,烏石浦500多平方米的中央廚房配送工廠也在進一步完善中。而兩人的愛情故事正如所經營的臺灣牛肉麵一樣——— —— 雖是普通的平民小吃,但美味且溫暖。

  外地人在廈紮根 體驗創業艱辛

  徐國城是較早一批到大陸創業的臺商。1986年,他就從臺南來到廣州打拼,後來因為語言問題,離開廣州來到了廈門。剛到廈門時,徐國城做的女裝,都是當時臺灣流行的時裝,“那時候是1990年左右,可能因為産品‘太先進、太新潮’的緣故,本地的消費者接受不了,市場遲遲未能打開,於是我就把店關掉了。”  

  關了店之後,徐國城説自己是“把臺灣的東西都賣掉了再到廈門來”,已經沒有退路了。這時,經朋友介紹,他認識了來自江西的胡虞桂。

  “我們都是外地人,當時也不知道該做什麼,想起臺灣的牛肉麵比較好吃,當時在廈門還基本沒人做,於是就在蓮花公園菲律賓領事館對面開了第一家店。”徐國城説,店雖然開起來來了,但對於兩個從未做過美食的人來説,過程可謂艱辛。

  “剛開始我們請了一個師傅過來幫忙,但師傅領進門,修行就在個人了,我們都是靠自己摸索,一起研發口味。”徐國城説,為了找到熟悉且最合適的口感,這個過程,不知道失敗了多少次,倒了多少面。

  夫妻相互扶持 攜手共渡難關

  麵店開起來之後,徐國城經常叫一些朋友過來捧場,在這樣的磨合中慢慢積累了口碑和人氣。雖然是江西妹子,但胡虞桂説著一口熟練的閩南語,而且在與導報記者的交談中,可謂口若懸河。不過,胡虞桂説,她以前非常內向,“我是鄉下來的,什麼也不懂,但人是可以學的,不要把自己框住,都是被逼出來的,與人打交道也一樣。”

  在胡虞桂看來,徐國城性格很好,跟誰都合得來,更重要的是,兩個人都是從苦日子過來的,比較懂得拿捏,“他是個事業心比較強的男人,是工作狂,除了睡覺,講話三句不離本行,而且他還比較追求完美”。

  徐國城則説,胡虞桂非常善解人意,因為出社會早,經歷的事情是同齡人的兩三倍,而且持家有方,是他的得力賢內助,能夠分憂解愁。這樣的組合,每當遇到困難,總是能相互扶持,相互體諒,攜手共渡難關。“這些年都是壓力追著跑,一步一腳印,腳踏實地走過來。”

  引進“中央廚房” 堅持“死板”經營

  談起阿桂能夠成功的關鍵,徐國城説了兩個字:死板。在經營過程中,夫妻倆摸索出一整套經驗,這幾年都“一板一眼”嚴守這一固定程式。比如説,牛肉一定要選肋骨的部位,這樣肉會比較厚,筋也比較多,湯頭一定要固定,口味一定要統一等。也因此,徐國城引進“中央廚房”的概念,即原料都由“中央廚房”統一配送,再把半成品送到直營店。

  “我們做這一行,對吃的東西很講究,店裏的管理也很重要,湯頭稠不稠、牛肉嫩不嫩、調味料鮮不鮮等,都要儘量做到極致。”徐國城説,臺灣小吃都很精緻化,他們也以這個來要求自己。他表示,這十幾年間,不時有人想加盟,但他們遲遲沒有開放,就是覺得時機還未到。

  如今,阿桂有兩家直營店,一家在湖裏興隆路,另一家在海灣新城。十幾年的經營,讓夫妻倆越發體會到,臺灣小吃要生存下來並不容易,最關鍵的是堅持——— 堅持地道、堅持用心、堅持美味。(《海峽導報》 記者 林江琳)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