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專題首頁  最新動態  濱海新區概況  專家看濱海  圖解濱海新區  津臺交流  地方解讀  臺商看濱海  政策扶持
 
 
天津濱海新區:支點能否撬動環渤海
 
 
  來源:      日期:2006-10-12 13:52

 

     自天津濱海新區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後,今年以來關於天津的消息特別多:投資巨大的歐洲空客公司A320系列飛機總裝生産線花落天津,濱海新區被確定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務院明確天津將逐步建成北方經濟中心,“濱海新區板塊”成為中國股市的一大亮點。但是,濱海新區要承擔更大責任,在振興環渤海區域經濟中起“領頭羊”作用,還有許多需要破解的難題。

     制度創新是首要任務

     2006年,國家明確宣佈:作為環渤海地區經濟中心的天津市,要以濱海新區的發展為重點,逐步建設成為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國家首次確定天津建設北方經濟中心,是解決中國經濟南高北低、推動經濟平衡發展、區域經濟協調共進的重要戰略‘支點’。”天津市社科院盧衛研究員説。

     但是,天津必須看到,隨著中國市場化進程的發展,靠“給政策”吸引資源的模式已經過時,觀念、組織以及制度上的創新上升為第一需要。國務院在有關意見中也指出,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主要任務是:以建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為契機,探索新的區域發展模式。

     天津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緊鑼密鼓地編制出了《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和近3年行動計劃,以及配套的企業、科技、金融、土地、行政管理等10個專項改革方案,均已提交國家有關部門。“能夠為濱海新區創造出符合新形勢發展,又不脫離實際的制度,這比給錢更重要。”南開大學教授季任鈞如是評價。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最大難題

     環繞渤海各省市圍成的這個“圈”,其地理上的聯繫遠比經濟上的聯繫緊密,相互間的競爭大於合作。天津市市長戴相龍也承認:“到目前為止,環渤海更多的是一個地理的區域概念,還不能夠構成環渤海經濟圈,主要是因為津京冀、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三塊地方之間的經濟活動是相對獨立的,有自己完整的體系,關聯度比較低。”

     不少專家認為,包括環渤海地區,大部分北部地區受計劃經濟傳統影響較深,對外開放的程度、市場化程度相對較低,人們的思想觀念、企業的市場經營意識,遠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大家對環渤海區域內合作的共同認識是“起大早趕晚集”、“雷聲大雨點小”。“環渤海地區經濟聯合市長(專員)聯席會議”成立20年,會議開了10多次,每次達成合作意向協議金額數百億元,但往往無法落實。

     應該為濱海新區營造和培育對周圍帶動和輻射的充分發揮空間,這一點已經成為共識。不過,天津上下也認識到,要讓濱海新區馬上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確實“為時過早”。2005年,濱海新區GDP為1600多億元,這個規模顯然還難以起到天津市市長戴相龍所説的“強大輻射能力和帶動作用”。

     環渤海區域的合作完全靠市場的力量是難以推動的,一開始就要政府來推動,環渤海各省市政府要創新合作機制,形成一種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的區域合作新格局。

     與北京的合作不可忽視

     隨著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以及“北方經濟中心”桂冠落在天津頭上,京津在北方地區的龍頭之爭再次成為焦點。年初,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站出來表示,“北京和天津是協調發展的關係,不存在誰做龍頭。”

     從整個北方區域來説,過去由於定位不明確,大家都在各自的地域內埋頭“耕地”,沒有把有效的資源優化組合,每個城市的發展都受到了限制與影響。“先進的城市,落後的地區”,人們曾這樣描繪環渤海京津冀區域發展的滯後,尤其是去年一度公開披露的環京津貧困帶調查,讓人們見識了在這兩大繁華都市周圍的貧困現狀。

     京津兩市都在反省。北京市領導表示,“發揮首都科技創新和研發中心集聚優勢,抓住天津濱海新區建設機遇,建立交流合作的長效機制。”國務院批復也指出,天津市的規劃建設要注意與京冀地區發展規劃的協調,“特別要注意加強與北京市的協調,實現優勢互補、協調發展,提高為首都、環渤海以及北方地區服務的功能。”

     “天津的定位和北京並不衝突。兩個緊鄰的直轄市,在功能定位上首次有了明確分工,這將有助於兩個城市的協調發展。”季任鈞教授告訴記者,現在北京不再提“經濟中心”了,不是地位的削弱,而是把應有的作用充分發揮,這可以使北京輕裝上陣。“首都功能”是任何一個城市無法替代的。

     民營經濟是一塊軟肋

     “從全國改革開放情況看,哪個地區民營經濟發展得好,哪個地區的經濟增長就快,而且成本低、效益高,這一點必須引起注意。”南開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周立群教授指出,濱海新區作為一個新區,既要吸收珠三角與長三角發展經驗,也不能走老路,要啟動民間的資本市場要素,構建統一市場。

     與浦東和浙江相比,目前濱海新區的民營企業,無論在規模上、數量上,還是單個企業的影響和實力方面,都相對較弱。專家們認為,濱海新區的發展,如果還是僅僅依靠國家資金、外資堆積促成,沒有民營經濟的快速增長來配合,其對周邊的可全面推廣的示範效應就相當有限。

     濱海新區的“民營軟肋”已經得到重視。天津市委常委、濱海新區管委會主任皮黔生説,濱海新區將採取多種措施大力扶持民營經濟發展,使目前發展較為緩慢的民營經濟佔國民生産總值的比重,在未來數年內,從目前的13%增長到30%以上。(記者 張濤 呂福明 劉軍 崔軍強)(完)
 
來源:濱海新區商業網

編輯:weim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
  責任編輯:魏 萌
美術編輯:廖雪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