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八天宮交會對接述評:從交會對接看團結協作

時間:2011-11-09 09:24   來源:新華網

  這是美輪美奐的太空之舞:漫漫追逐,深深凝望,如約牽手……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的共舞,如此和諧,如此美妙。

  “二者協調統一,如同一人。”天宮一號技術負責人楊宏以“1+1=1”描繪這一時刻,“高度的協作,才能達到無間的親密——成為一個組合飛行器遨遊太空。”

  其實,何止是“1+1”,正是無數個獨立的個體傾其全力,無私奉獻,凝聚成中國載人航太這個大寫的“一”。

  從來沒有哪個行業,像載人航太這樣涉及如此眾多的專業和領域;也從來沒有一項工程,像載人航太這樣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凝聚著全國人民的力量。

  力量凝聚在運載火箭20多萬個零部件上,凝聚在了飛船、目標飛行器等産品數十萬個元器件上,凝聚在了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的上百萬條重要軟體語句中,以及更多常人所不知的地方。

  以交會對接機構為例,這個由上萬個零部件組成的機構異常複雜,除上海航太技術研究院負責研製外,還有很多的協作配套單位也參與了對接機構的研製和生産。這些單位遍佈神州各地:有的在貴州,有的在安徽,有的在哈爾濱……千萬個感受過梅雨、見證過冰雪的零部件,如散落在銀河中的星辰,最終會面協同、親如一家,攜手共赴天際。

  這是難以想像的高度協作與配合:西安的火箭發動機,天津的飛船太陽帆板,河南的電連接器,上海的推進器,四川的元器件……一聲令下,前一天還在工廠的設備,第二天已送至北京的總裝車間。

  力量凝聚在每一個奉獻者的汗水裏。據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的不完全統計,直接參與載人航太工程研製工作的研究所、基地、研究院一級的單位就有110多個,配合參與這項工程的單位則多達3000多個,涉及數十萬科研工作者。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主任程明介紹説,交會對接的各大系統幾乎都有電子科技集團的産品或設備,參與任務的設備有78種、400多臺(套),300多位保障人員24小時技術保障,他們分佈在國內外各個基地、站點、測量船等外場,默默無聞,無私奉獻。

  奉獻無言,付出無私。在飛船副著陸場訓練了8年的搜救隊員從未見過飛船,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親手摸摸返回艙;為了維護一個價值僅幾千元的元器件,工作人員不斷往返于酒泉和北京之間;有的元器件交貨後,工人師傅並不清楚究竟用在哪個地方,但“只要飛船上有咱們的東西,就高興”……

  從神八飛船升空的那一瞬間開始,從黃海之濱青島到西部邊陲喀什,從漂泊在三大洋上的遠望號測量船到設在各國的地面測控站,成百上千的雷達和各種跟蹤測量裝備幾乎同時啟動,成千上萬的科研人員把一道道數據由四面八方匯集到北京、酒泉、西安……

  這樣的團結協作,甚至令世界震驚——比利時空間資訊中心資深研究員泰奧皮拉爾説,中國發展航太事業可以説是舉全國之力。在他看來,中國發展航太事業相比歐洲和美國的一大優勢在於中國人信心堅定,能做到齊心協力。

  團結就是力量,協作凝聚希望。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太,社會主義的大協作精神,是航太人創造的寶貴財富。(記者趙薇)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