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一號:中國宮 中國夢
時間:2011-09-30 10:24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酒泉9月29日電題:天宮一號:中國宮 中國夢
新華網記者王玉山、李清華、趙薇
千年流淌的古老弱水河,在這個秋天的夜晚,目睹了中國人飛天夢想的又一次勇敢起航,見證了中華民族航太史上的又一次壯美騰飛。
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天宮一號成功發射,浩瀚太空迎來第一座“中國宮”。
同樣的點火,不一樣的期待
繁星閃爍,夜幕籠罩了茫茫大漠。
東經100度、北緯40度處的巴丹吉林沙漠邊緣,空曠的酒泉衛星發射場上,108盞聚光燈齊刷刷打開,亮如白晝。
一枚乳白色的長征火箭,穩穩托舉著中國自主研製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靜靜地依偎在高聳的發射塔架上,箭指蒼穹。
漠風輕拂,零號指揮員王軍剛剛下達的“40分鐘準備”的密碼,在發射場區上空迴響。
30度、90度、180度……隨著環抱火箭的第3組回轉平臺的緩緩旋轉。自9天前轉運到發射塔區後,天宮一號和長征二號FT1運載火箭的組合體第一次完整亮相。
修長的箭體上,金黃“神箭”兩個大字清晰可見;包裹著天宮一號的整流罩上,一幅五星紅旗的圖案絢爛耀眼。
各種密碼和報告聲此起彼伏。
雷達、光電望遠鏡、高速錄影機……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分佈在大漠中各點號的30多臺廣測、遙測、雷測設備,一起對準了發射塔架方向。
東風、渭南、太原、青島……一個個地面航太測控站聞令而動。
布控在大洋上的遠望號遠洋測量船,巨大的雷達天線也已展開。
箭在弦上。
伴隨著“30分鐘準備”的密碼,最後一批塔勤人員從塔架上撤離。
“15分鐘準備!”
“長征報告,運載火箭準備好!”長征,是火箭測試發射指揮員周曉明的代號。
“點火時間設置為21時16分00秒。”零號指揮員宣佈。
“長征報告,點火時間設置好!”——由天文臺授時、誤差在毫秒級的火箭點火時間,已經裝訂到火箭的飛行程式上,當到達這個時間時,火箭將自動點火起飛。
裝修一新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指控中心大螢幕上,清晰地實時顯示著各個畫面。
“3分鐘準備!”
“1分鐘準備!”
發射塔架擺桿緩緩擺開。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發射場一片寂靜。發射平臺下方18米深的導流槽裏,湍急的水流從密布槽壁的607個噴頭裏噴涌而出……
“……5、4、3、2、1。”
王軍面前,5個並排放置的話筒上分別標注著“廣播”“對上”“對下”“天地主”“天地備”——即使在發射前的最後一秒鐘,一旦出現意外情況,零號指揮員也有權中止發射。
“點火!”
點火按鈕操作手李建偉果斷地按下那顆大拇指大小的紅色按鈕——儘管是自動點火,但作為備份,操作手依然會按下點火按鈕,人工補發點火指令。
從神舟飛船的7次騰飛到天宮一號點火,這一幕,是如此的熟悉;這一幕,又是如此的不同。
新的起飛,新的未來
1、2、3、4……足足4秒鐘時間,火箭仍穩穩地站在發射平臺上——這個即將遠行的遊子,似乎不願意離開大地母親溫暖的懷抱。
這是長征系列火箭的第147次飛行。
為滿足交會對接任務要求,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的基礎上,運載能力8.6噸的長征二號FT1運載火箭進行了170多項技術改進,相當於再研製一枚全新火箭。
而運載能力更大、更節能的新一代系列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和長征七號,有望3年後首飛。
發射時慣常的4秒鐘停滯時間,如同跳水運動員起跳前猛地將跳板踏下蓄勢。
等待,令人感到壓抑的等待——40多天前,長征二號丙火箭發射“實踐十一號04星”失利,出於安全考慮,任務總指揮部決定對天宮一號發射計劃作相應調整,暫停了發射場的有關測試工作。
燈火通明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指控大廳裏,58歲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崔吉俊,直盯盯地望著墻面上那面實時直播發射場景的大螢幕。
他仿佛看到:53年前,從朝鮮戰場歸來,出任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前身——中國導彈綜合試驗靶場的第一任司令員孫繼先。而孫繼先還從沒有見過火箭是什麼樣。
這位當年在長征途中率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的紅軍營長,拍著桌子給官兵打氣:“沒見過又怎麼樣,我們就是不信這個邪,他們能造導彈,咱們就搞不出來?搞!”
他仿佛看到:53年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47顆衛星和7艘神舟飛船,創造了包括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艘無人飛船、第一艘載人飛船在內的中國航太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十個第一”,見證了中國航太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光輝歷程。
他仿佛看到:53年來,一代又一代航太人無怨無悔地來到荒涼的戈壁大漠,獻青春、獻終身、獻子孫,僅東風革命烈日陵園,就長眠著為中國航太事業獻身的13位將軍、685名官兵和科技人員。
大螢幕突然被煙霧填滿。
大團的蒸汽和烈焰從火箭底部猛地涌了出來,一束明亮的橘紅色火焰噴薄而出,托舉著高大的火箭,向著無盡的星空,扶搖而上。一連串空氣被撕裂的聲響瞬間爆發。
靜寂的戈壁灘上,剎那間響徹起陣陣震天撼地的巨響,轟鳴聲排山倒海般壓向四週。
“起飛!”堅定清晰的報告聲中,難掩興奮。
飛翔!飛翔!
天地間,似炸雷滾過。加速上升的火箭,如同一束炫目的火光,劃破無邊的長空。
飛翔!飛翔!
大漠中,如天崩地裂。漸飛漸遠的火箭,如同一顆明亮的星星,匯入墨色的天幕。
——多麼熟悉的一幕!卻又是從來也看不夠的一幕!
浩瀚太空迎來中國天宮
“火箭飛行正常!”
“跟蹤正常!”
“遙測信號正常!”
……
由中繼衛星、16個國內外陸基測控站和遠望號遠洋測量船,以及西安測控中心組成的測控通信網,緊緊地盯著火箭的一舉一動。
首次正式投入使用的中繼衛星,使天宮一號的測控覆蓋率由17%提升至70%左右。
此時此刻,千千萬萬航太人的心,緊緊追隨著天宮一號不斷延伸的航跡。
此時此刻,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心,緊緊牽掛著天宮一號不斷攀登的足跡。
人們不會忘記,50年前,前蘇聯把宇航員加加林送入太空;40年前,世界上首個載人空間站“禮炮1號”發射。
人們不會忘記,浩瀚宇宙那曲嘹亮的“東方紅”,“航太英雄”楊利偉那句“我為祖國感到驕傲”的肺腑之言。
50多年來,直面差距,不懼挑戰,中國航太人奮起直追,在太空中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屬於自己的奇跡。
2010年10月,中國宣佈正式啟動實施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計劃在2020年前後將建成規模較大、長期有人參與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而實施空間交會對接任務,突破和掌握交會對接技術,是建設載人空間站的基礎和前提。
中國載人航太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9月28日説:“天宮一號飛行的主要任務是,為實施空間交會對接試驗提供目標飛行器;初步建立長期無人在軌運作、短期有人照料的載人空間試驗平臺,為空間站研製積累經驗;進行空間科學實驗、航太醫學實驗和空間技術試驗。”
火箭開始實施第一個分離動作。統計表明,世界載人航太70%的事故發生在發射段,而發射段的前120秒,又是其中最危險的階段。
助推器分離,火箭一二級分離……
整流罩分離。火箭已經飛出稠密的大氣層,天宮一號在太空中露出自己的真面目——
21時38分,中國載人航太總指揮常萬全宣佈:天宮一號發射成功。
熱烈的掌聲中,中國載人航太的又一個第一誕生!
熱烈的掌聲中,人們期待著一個月後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的完美對接!
編輯:陳寧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