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舟到天宮:中國一大步

時間:2011-09-29 22:18   來源:新華網

   決策天宮:測控覆蓋率擴展到70%

  中繼衛星的正式投入使用,令天宮一號的美麗身姿能更長時間地停留在人們的視線中。

  2008年,我國首顆數據中繼衛星成功發射升空。中繼衛星的加入,使天宮一號的測控覆蓋率提升至70%左右。

  “直觀地説,就是我們能看到的天宮一號的轉播時間更長,天宮一號繞地球一圈的時間是1個半小時,我們可以觀測到它的時間是1個小時左右。”測控通信系統副總設計師麻永平介紹。

  測控覆蓋率的提升,對降低飛行器運作風險、提高地面測控指揮決策效率,尤其是在飛行器出現異常情況下及時實施故障分析和太空搶救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70%的覆蓋率,並不是中國航太人的最終目標。

  “在不斷完善陸基和海基測控網的情況下,我們未來還要繼續發射中繼衛星,實現通過中繼衛星進行全部覆蓋。”

  拓展天宮:太空實驗與百姓生活相連

  從神舟一號開始,中國已經在太空開展了百餘項太空科學試驗。

  利用太空的獨特微重力、真實環境和有利的高度,開展地面無法進行的空間試驗研究,從而為人類造福,已成為人類目前載人航太活動的主要目的。

  天宮一號的建成,真正將科學實驗室“搬”到天上。

  “以前在神舟飛船上進行的太空科學試驗是短期的、探索性的,因為飛船在天上的時間很短,加上飛船空間有限,很難開展長期的、有很強應用價值的試驗。”空間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張善從説。

  張善從介紹説,在軌壽命長達兩年的天宮一號安排了地球環境監測、空間材料科學、空間環境探測3個方面的空間科學試驗,試驗過程貫穿天宮運作始終,所得數據將提供給各個科研單位開展應用研究。

  這一次,中國探索太空的腳步,走得更遠、更深入。

  看起來遙不可及的太空科學試驗,實際上與百姓生活緊密相連。張善從説:“天宮一號上安置了高光譜成像儀,如果試驗成功,以後我們再去看哪個地方有污染,就不需要通過抽樣檢查或者跑到市場裏面去檢查了,而是通過遙感手段就能探測到。”

  “合理利用太空,必將不斷改變人類生活。”張善從説,這也是探索太空的魅力所在。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