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天中午12時,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在空間軌道上運作184圈,目前工作狀態良好,飛行一切正常,各項試驗進展順利。昨天,天宮一號騰訊微博發出第一張自拍照。照片中,天宮一號只露出半個身子,可以清楚地看到資源艙外表局部和中繼衛星天線。作為我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的雛形,天宮一號將是未來我國航太員在太空中的新家。記者從中國航太員中心獲悉,航太員們正為奔向“天宮”而艱苦備戰,“天宮”中維持氧氣、溫濕度、二氧化碳、壓力等指標的系統正在以無人方式運作,直到航太員進入“天宮”前再建立載人環境。
監控訓練三小時不離座位
天宮一號發射猶如打響發令槍,距離中國航太員執行新任務的時間越來越近。
在昨天的訓練課程裏,航太員教員姚志在訓練模擬器大廳的監控器前一動不動地坐了3個小時,航太員們正在進行飛船飛行程式訓練,他要為航太員發送指令,同時提醒注意事項。為了不上廁所,他早餐沒怎麼敢喝水。訓練結束後,姚志穿著藍大褂風風火火走進休息室講評,“有人按下執行鍵慢了,指令位置要非常熟悉才行。”
在工程研製現場,技術骨幹陳浩坐在一個鐵制支架上,被人推著彈來彈去,另一端的箱體上自動顯示“62千克”的數據。這個用在太空失重環境下測量航太員體重的裝置,是他和同伴們一起研製的。
在航太員公寓食堂,營養師黃賤英忙得不亦樂乎,她不僅要為航太員給出膳食建議,在航太員吃完飯後還要將其吃剩的碗一一過秤,甚至碗裏的剩骨頭也要稱出來,為的是分析航太員營養攝入情況,檢驗膳食營養工作效果。這位女博士説:“我會更努力工作,讓航太員吃得科學,吃得滿意,健健康康地奔向天宮。”
首次帶入微生物凈化裝置
“相比神舟系列任務,‘天宮’的生命保障工作可謂精細有餘,萬無一失。”專家李英斌告訴記者,人在太空生存,必須要依靠航太器提供適宜的氧氣、濕度、溫度和壓力等,儘管歷次神舟任務已在這方面積累了成熟經驗,但“天宮”任務仍然提出了巨大挑戰。
“天宮”內部要求嚴苛的艙內微生物指標和可吸入顆粒物指標。為此科研人員研製了微量有害氣體凈化裝置,採取綜合手段對艙內氣體高效凈化,還首次帶入微生物凈化裝置,為航太員打造高度潔凈的環境,同時還帶上去專門的儲箱用來回收人體呼吸、排汗等代謝産生的水汽。專家余青霓介紹,艙內不是絕對無菌的,微生物遇到合適環境就會生長,人體代謝也是微生物産生的來源,這些微生物不僅有害健康,時間長了會腐蝕設備;而水汽會引起電器設備受潮短路,人在潮濕的環境中也不舒服。
據天宮一號研製專家趙丕盛介紹,目前天宮一號的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統處於無人模式狀態,氧氣只進行儲存,不往外供氣,要確保不泄漏,等將來航太員準備進艙前,再提供適宜的氧氣、溫濕度、壓力等。(記者 蔡文清 通訊員 姚曉勇 孫海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