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上天引世界猜想 美媒重提空間競賽

時間:2011-09-30 14:44   來源:人民網
  搭載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長征二號FT1火箭昨晚成功發射,外電宣稱“中國人距離把自己的宮殿蓋在太空又近了一步”。如果天宮一號未來兩年能與神舟飛船順利對接,中國將因突破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確保在載人航太這一“世界最小俱樂部”的“會籍”,穩住追趕美俄的腳步。過去十年,世界至少有過幾百次航太發射,但中國每隔幾年上演的“航太大戲”總是出奇招眼。由於天宮一號升空恰逢美俄減緩太空探索腳步之際,這個被稱有著“浪漫名字”的項目不可避免地招致一些外媒更多刻薄的政治解讀,有美國媒體宣稱中國人重復美國45年前的舉動不足為懼,另一些媒體卻將它視為東方大國謀求稱霸太空的警鐘。華盛頓因此被稱面臨“選擇時刻”:要麼與中國在太空競爭,要麼打開國際空間站的大門,與中國合作。多家國際媒體29日提到一個有可能出現的場景:2020年前後,國際空間站退役,地球外空唯一的空間站來自中國。有學者認為,這恰恰説明探索太空是一個大國對人類應盡的職責。

  外媒稱中國為建“天宮”邁出第一步

  長征二號FT1火箭29日晚21時16分載著天宮一號順利升空。美國MSNBC稱,在一場令人印象深刻的夜間展示中,中國成功把它的第一個空間實驗室送入太空,這被認為是中國向建設首個空間站邁出的里程碑式一步。英國廣播公司(BBC)稱,幾週後,中國還將把神舟八號無人飛船送入太空,與天宮一號實施空間交會對接。如果一切順利,2012年兩艘載人飛船神舟九號與神舟十號也將與天宮一號對接,從而構建中國首個空間站的雛形。BBC還説,中國的最終目標是在2020年前後建設一個60噸重的空間站。雖然與重達400噸的國際空間站相比,中國空間站“體重”較小,但它的出現本身就已是一項巨大成就。瑞士《巴塞爾日報》説,中國人的目的很明確——把一個屬於自己的宮殿蓋到太空中。

  “真正的考驗不在於發射,而在於天宮一號能否與其他飛行器完成交會對接”,雪梨宇航專家莫裏斯對英國《每日郵報》這樣説。他表示,空間交會對接是空間站建設的最關鍵技術,如能成功,將為未來幾年發射真正的空間實驗室奠定基礎。一名熟悉情況的航太人士29日對《環球時報》説,天宮一號設計壽命僅兩年,之後它將主動離軌隕落在指定海域,因此,天宮一號並非正式的空間站,更像是中國人為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在太空中的一次練手。

  多家國際媒體注意到,此次天宮一號發射恰逢中國國慶節前夕。彭博社稱,此次發射是中國雄心勃勃登月計劃的一部分,它與高速鐵路、北京奧運會,以及世界上最大的核電建設計劃一起,構成中國崛起為全球性大國的主要標誌。法新社稱,亞洲大國已將空間項目看做展示日益強大的科技實力和國際地位的標誌,證明中國共産黨成功改變了一個曾經極度貧窮的國家的命運。日本《産經新聞》説,在中國古典小説中,“天宮”意為“神仙居住的地方”。文章説,中國力求與國際空間站建設拉開界限,獨立推行航太事業,並借此弘揚國威。

  美國“空間”網站説,載人航太是“規模極小的俱樂部”,在中國加入前數十年裏,這個俱樂部的會員只有美俄兩國。而當下形勢是,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正因太空梭今年夏天正式退役而陷入痛苦,奧巴馬因財政壓力砍掉了載人登火星項目的預算,而中國的航太項目卻突飛猛進,許多美國人因此擔心美國未必能贏得新太空競賽。天宮一號升空後,美國彭博社稱“中國在擁擠的太空縮小與美國的差距”。華盛頓智庫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學者路易斯則説,中國一直把太空計劃看做重建信心的東西,有了它,中國人就可以確認“我們與西方國家一樣了,我們終於擠進了這個俱樂部”。

  俄羅斯《觀點報》等國際媒體則想到這樣的場景:2020年前後當中國首個空間站順利升空時,人類現存唯一在外空飛行的空間站——國際空間站早已退役,中國屆時將成為唯一擁有在軌空間站的國家。這一場景激發了BBC一個猜想,由美、俄、日、歐洲等多方參與合作的國際空間站會敞開大門與中國合作嗎?文章説,中國的神舟飛船等空間器很多采用俄羅斯技術標準,國際空間站也是如此,因此從技術上説中國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完全是可能的,而且歐洲一直期待引入中國這樣的合作夥伴,幫助分擔國際空間站巨大的成本。但美國卻因與中國的政治分歧拒絕中國加入。現在,中國看來很希望證明自己不靠別人也能將空間站發展到相當的水準。

  美學者爭論“天宮”是機遇還是警鐘

  “如果蘇聯控制太空,他們就能控制地球,就像幾世紀前誰控制海洋,誰就能統治大陸”,這是蘇聯1958年將人造衛星送上太空後不久,時任美國總統肯尼迪對美國人的警告,它27日出現在瑞士“國際關係與安全網路”網站的文章中。該文章説,當年美國經歷人造衛星恐慌時,類似“控制太空”的言論很多,它們大多有很高的表演性,在邏輯性上卻相當差。如今美國不斷縮減自己的太空活動,中國卻朝相反方向努力,這在美國激起與當年類似的辯論:中國人到底要用他們的火箭幹什麼?美國FroexTV則問得更加直接:“中國的天宮一號是給NASA敲響的一記警鐘?”
“美國與中國:在空間競賽還是合作?”美國“空間”網站説,當中國實現自己里程碑式的突破,美國不得不做出選擇,要麼與中國提升在太空領域的合作,要麼回到過去,像上世紀60年代與蘇聯競爭那樣與中國再來一次空間競賽。文章説,不論哪種選擇對美國而言都有利有弊,而這僅僅是美中複雜關係中的一個側面。

  為什麼當俄羅斯加緊與中國在太空合作,歐洲等其他夥伴也流露出這種意願,美國卻在與中國空間合作方面退縮?美國宇航專家芙瑞斯的解釋是,許多人擔心如果與中國合作,會讓中國在技術上佔很大便宜,但她認為,與中國合作恰恰是了解中國的機遇。而美國傳統基金會中國政治與安全事務專家成斌説,我們對中國的空間政策系統缺乏了解,並且中國的空間項目有濃厚的軍方因素,當我們與中國在空間合作,實際上就是在和中國軍隊合作,這並不一定是壞事,但要求我們必須瞪大眼睛保持警惕”。“空間”網站説,很多美國議員也堅決反對美中太空合作,與之相比,奧巴馬政府似乎有不同意見,NASA局長博爾登2010年訪華時有意開啟與中國的合作,但回國後卻被美國議員質疑行程過於機密,“美國行政和立法系統在如何應對中國問題上再次出現裂痕”。

  “探索太空是一個大國對人類應盡的職責”,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燦榮29日對《環球時報》這樣説。他表示,中國沒有與美國在太空競賽的意願,但作為大國必然重視太空現代化,後者是檢驗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的技術標準。中國即使發射了天宮一號,距離美國的技術水準也相差很遠,美國一些人反應過度,是因為在他們的意識裏,美國的“絕對安全”容不得半點下降。

  美國輿論場上也有相反聲音,一些學者認為,中國的天宮一號有些類似于美國上世紀60年代的雙子星計劃,也就是説,中國在做美國人45年前就做過的事,因此“不足為懼”。瑞士《巴塞爾日報》29日對中美太空態勢的解讀是,中美分別有點像著名寓言中的烏龜和野兔,雖然中國在技術上比美國落後,但卻有極大的韌性,中國人每年都在進行太空發射,一點點積累,而美國更像在短跑,跑跑停停,缺乏永久性。用不了太久,世界會看到中國人在太空站居住,並將紅旗插上月球。

  外國人評説天宮一號

  “你知道天宮一號嗎?”《環球時報》駐英國特約記者28日在倫敦街頭向十多名路人隨機問了這個問題,超過半數人表示不知道它是中國的空間項目,這與西方輿論近年來對中國航太大戲亦步亦趨的關注有些不同。在天宮一號發射前,俄羅斯、日本、印度、菲律賓等中國周邊國家也都在跟蹤報道它的點滴進展。不過熟悉《西遊記》的倫敦人麥金農和記者拿“天宮”的名字開起了玩笑,他説:“猴王去天宮是推翻天上的皇帝的,天宮一號這次是要去和西方國家爭奪太空的王位嗎?”他同時稱讚天宮一號名字浪漫,讓太空不再那麼死氣沉沉。

  過去幾天,多名外國學者向《環球時報》記者表達了他們對天宮一號的看法。美國智庫“海軍分析中心”專家馮德威説,中國應當像美俄一樣把太空計劃看做一項公益事業,而不僅僅是民族自豪感的來源,他表示,天宮一號與即將發射的神舟八號都是中國太空項目的重要步驟,但與航太技術成熟的大國相比,中國航太項目至今仍沒有任何優勢。

  在國際輿論體系中,當下的亞洲時常被描述為太空競賽的新中心,參與角逐的除了中國,還有印度和日本。印度尼赫魯大學教授孔達帕利對《環球時報》表示,3國太空任務特點各不相同:中國的太空任務有更強的“數量”意義,印度在“品質指標”上取得了一些進展,而日本的太空計劃比中印更加精密、尖端。他認為,作為一項重大進展,天宮一號將令中國在經濟和國防領域雙雙受益。美國學者芙瑞斯説,與中國相比,美國現在太空開發的劣勢在於缺乏如中國般強烈的政治意願,而“如果一場競賽真的上演,起決定作用的往往不是技術,而是意願”。(●本報駐英國、日本、德國、加拿大記者 紀雙城 孫秀萍 青木 陶短房 ● 本報記者 王海峰 ● 柳玉鵬 汪析)
編輯:陳寧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