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與臺灣“五緣”關係緊密,農業生態環境、以及氣候、地貌、海洋環境和漁業資源、農産品結構和作物生長節律等與臺灣基本相同,一直以來是全國對臺農業合作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漳州在海峽兩岸農業合作交流的大潮中迅速崛起,奮力走在前列,並形成了六個全國“第一”:
一是創辦了全國第一家臺資農業企業。1980年7月,臺商張詔光先生以港資的名義在我市詔安縣創辦“詔正水産養殖有限公司”,這是國內第一家有註冊登記的臺資農業企業。
二是創辦了全國“第一大”投資規模臺資農業企業。1993年,臺商李瑞河先生回到其故鄉漳浦縣投資創辦“天福集團”,至今在我市總投資已超過1億美元,去年上繳稅收1.5億元,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和福建省品牌農業金獎企業,在全國各地設立了1000多家茶葉直銷連鎖店,形成了全國規模最大的集茶葉種植、加工、茶食品系列開發、銷售、觀光休閒、文化傳承、學術研究、教育娛樂等於一體的茶文化“大觀園”。
三是建立了全國第一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1997年7月,漳州被國務院臺辦、農業部和原國家外經貿部聯合批准為全國首批的2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之一,實驗區設立以來,全市共批辦臺資農業項目652個,合同利用臺資11.67億美元,實際到資6.92億美元,有力地推動了漳臺農業合作的發展。
四是搭建了全國第一個兩岸農業經貿合作平臺。1999年元月18日,由省政府主辦、漳州市政府承辦的第一屆“海峽兩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覽會”在我市隆重舉行,這是大陸首次冠以“海峽兩岸”為題頭的農業合作經貿活動。花博會至今已成功地舉辦了十一屆,在人民網評選的“改革開放30週年30個最受關注展會”中位列第11位;去年花博會又進一步提升和拓展,增加舉辦海峽兩岸現代農業博覽會,更加突出兩岸特色、突出南方特色、突出現代農業,是一次特色突出、規模較大,成效較好的盛會,榮膺“十大政府主導型展會”,成為我省農業對臺合作、招商引資的重要平臺。
五是創辦了全國第一個臺灣農民創業園。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是全國臺灣農民創業園的首創地。2006年4月被農業部和國臺辦正式批准設立,並作為首屆兩岸經貿論壇上祖國大陸促進兩岸交流合作的15項政策措施之一。今年春節前夕,胡錦濤總書記親臨創業園視察,看望在這裡投資興業的臺商代表,稱讚創業園辦得好,很有成效,是兩岸農業合作結出的豐碩成果,給兩岸同胞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目前,創業園已有70家臺資農業企業和7個臺灣農民個體工商戶到創業園投資興業,總投資1.21億美元。
六是農業利用臺資位居全國設區市第一位。至目前,全市累計批辦臺資農業項目995個,合同利用臺資14.6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8.61億美元;漳州已成為臺商投資農業的密集區和首選地,是全國農業利用臺資最多的設區市。漳臺農業合作和實驗區建設,對我市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一是推動了現代農業發展。引進創辦臺資農業項目,實現了資金、良種、設備、技術、市場等“所有”引進,從臺灣引進一大批國內外市場走俏的、具有高附加值的農業優良品種,以及具有世界領先水準的生産實用技術、加工工藝和設備等,迅速在我市形成生産力,有力地推進了我市農業産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和升級轉型,提高了我市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和市場的競爭力。據統計,我市已累計引進臺灣農業良種1700多種,其中大面積推廣的有100多種,推廣面積100多萬畝;引進臺灣各种先進農業加工設備5000多臺(套)、農業種養加工技術700多項。二是加快了縣域特色經濟發展。漳臺農業合作進一步優化了我市地方特色産業佈局,産業鏈配套日趨完善,産業集聚優勢日益顯現,從而形成了沿海地區的水産養殖合作區,平原地區的蔬菜、食用菌種植合作區,內陸山區的麻竹、茶葉種植合作區,九龍江下游的農産品加工合作區,東山水産品加工貿易合作區,沿國道324線從龍海市九湖鎮到漳浦縣綏安鎮的花卉合作區等特色産業帶或産業集中區,有效地促進了縣域特色經濟的發展。三是促進了外向型農業發展。漳臺農業合作與交流,提升了我市農産品的品質和檔次,加速了漳州農業與國際市場的接軌,增強了農産品的出口創匯能力。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市農産品及其加工製品出口貨值達9.18億美元,比增62.8%,其中水産品、罐頭食品出口分別達4.00億美元和2.42億美元,比增達114.8%和51.8%。四是推進了農業産業化經營。臺資農業企業外接國際國內市場,內聯生産基地和農戶,形成了“公司+農戶”、“公司+基地”的産業化經營組織,把農民與市場緊密地連接起來,有力地推動了我市水果、蔬菜、食用菌、水産、花卉、畜牧、茶葉等7個農業特色産業的發展。目前,全市141家市級以上的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中,臺資農業企業有28家,佔總數的20%。五是增加了農民收入。漳臺農業合作與交流為農村鄉鎮工業園區的迅速發展起到了有效的推動作用,並消化、吸吶了一大批農村剩餘勞動力。許多在臺資企業打工的農民,不僅學到了科技知識,而且還學到了臺商的經營管理經驗,回鄉創業後成為農村科技致富的帶頭人,帶動了農民增産增收。今年上半年全市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4699.3元,比增10.6%。六是密切了兩岸人民之間的關係。我市獨特的農業資源優勢和良好的投資環境,使許多臺資農業企業轉移到漳州以後又重新煥發出生機和活力,互利雙贏使漳臺兩地的依存度更趨緊密,人員往來更加頻繁。特別是以舉辦漳臺經貿懇談會、海峽兩岸農博會 花博會等為平臺,邀請臺灣農業界相關團體參會或聯辦,每年都引來了數十批臺灣農業團組前來參觀考察、經貿洽談和學術交流,進一步促進兩岸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溝通,為增進兩岸人民情誼和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做出了積極貢獻。
今年春節前夕,胡錦濤總書記親臨創業園視察,看望在這裡投資興業的臺商代表,併發表了重要講話;6月,兩岸有關單位在重慶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我市緊緊抓住這些有利時機,進一步加大漳臺農業合作力度,提出一系列對臺農業交流合作新措施,努力促進漳臺農業合作實現跨越式發展。一是著力深化胡總書記講話精神的貫徹落實。春節過後,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高度重視,組織市直各有關部門認真學習,貫徹落實胡總書記講話精神,結合貫徹落實國務院《意見》以及省委、省政府有關加快“海西”建設的戰略部署,努力在保障從事漳臺農業合作臺灣同胞的待遇、鼓勵和促進兩岸農業合作與交流、提高和優化服務水準、完善保障機制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市政府從支農資金盤子劃出專項支援漳臺農業合作;市財政積極籌集資金支援漳臺現代農業發展;市農辦等部門召開相關會議抓好精神貫徹落實,並組織有關人員走訪相關的臺資農業企業,幫助臺商解決生産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協助臺資農業企業申報閩臺農業合作示範項目等,促進漳臺農業合作交流向縱深發展。市工商部門率先批准臺商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由臺灣農民曾金雨先生與漳浦縣宏鵬農牧、建龍豬業、天馬畜牧等3個專業合作社及漳州大北農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組成了漳臺農牧專業合作聯社,這是全國首個有臺農加盟的農民專業合作聯社,也是全省首家農民專業合作聯社,兩岸農民攜手抱團開創市場,主要從事畜牧業養殖收購、銷售及相關生産資料採購、技術創新、諮詢服務等活動。2、著力推動兩岸農業合作雙向交流。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胡總書記講話精神,從更大規模、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促進兩岸農業合作交流。圍繞做大做強水果、蔬菜、食用菌、水産、畜牧、茶葉、花卉等特色産業和發展生物科技、觀光休閒農業等新興産業,積極組織參加“6 18”、“9 8”、“11 18”等農業招商經貿活動,進一步吸引臺商、特別是臺灣中南部掌握先進農業技術的農民前來參觀、考察和投資興業。今年來,我市認真貫徹中央對臺工作方針,積極推動兩岸基層鄉鎮“結對子”活動,全市今年又有22鄉鎮與臺灣22個特色鄉鎮、2家臺灣企業進行交流對接;南靖縣與宜蘭縣簽訂在南靖縣金山鎮共建“兩岸合作示範村(臺灣村)”;市實驗區辦與臺灣雲林縣農會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書》,雙方互設聯絡處,並在今年5月黃省長赴臺參訪期間舉行“聯絡處”揭牌儀式;東山海魁水産集團公司也於今年5月在臺灣高雄市設立辦事處,加強與臺灣水産業界聯繫,近日,該公司創辦的福建(東山)東海岸公共保稅倉有限公司隆重開業,吸引了臺灣28家水産企業入駐,其中3家高雄市企業與東山東海岸保稅倉有限公司簽訂1.2億美元的水産品供銷合約,首批1000噸秋刀魚已于7月28日運抵東山港。 3、著力提升漳臺農業合作産業水準。各級各部門積極貫徹講話精神,著力提升漳臺農業合作産業水準。一是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目前,我市在對臺農業合作的領域、規模等方面走在全省全國的前列,但在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産品市場體系建設等方面相對滯後,還不能滿足我市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為此,要在積極學習借鑒臺灣先進農業管理經驗方面先行一步,探索創辦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規範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根據“平等、自願、互利、互助”的原則,鼓勵農民在生産、加工、流通等領域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協會、同業公會、産銷合作社或區域性仲介組織,實行統一生産技術標準,統一包裝,統一商標,統一運銷,分戶生産,合作銷售,增強農産品抵禦市場風險能力。二是加快規劃建設海峽兩岸農産品批發大市場和物流配送中心。高起點、高標準的規劃建設海峽兩岸農産品批發大市場和物流配送中心,確實充分發揮市場拍賣、倉儲、配送、批發、物流、服務等功能,使之成為我國東南地區重要的農産品集散中心。同時,抓住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簽訂有利條件,鼓勵更多我市農業龍頭企業到臺灣投資興業,推動漳臺兩地農業雙向交流和融合。4、著力優化投資環境。各級各部門著力對從事漳臺農業合作的臺灣同胞,給予同等的國民待遇,享受同等的優惠政策和優質服務。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巨大影響,市人大組織開展了百家臺資企業調研活動,並將企業反饋的問題交給市直有關部門辦理,幫助臺資企業渡過難關,全市基本上沒有出現因危機而倒閉的臺資企業。市農辦積極鼓勵和扶持臺資農業企業申報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和品牌金獎農業企業,以及申報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標誌使用權、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農産品、福建省著名商標等認證,去年臺資信華食品(漳州)有限公司榮獲福建省品牌農業金獎企業,有6家臺資農業企業通過綠色食品認證;有8家臺資涉農企業的10項産品獲得了福建名牌農産品(含加工品)。市實驗區辦積極組織臺商申報2009年度省農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推薦3位臺商參評獲得高級農藝師(獸醫師)任職資格,佔全省總數60%。去年,天福茶學院李尚儒講師、漳州鎮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張唐維高級農藝師等2位臺胞還榮獲市優秀人才,這在我省也屬首例。海關、檢驗檢疫等部門為臺資農業企業提供通關便利和優質服務,認真落實“大通關”各項措施,堅持“5+2”工作制、24小時預約加班制,對臺灣農産品開設“專用通道”,實行“艙單提前申報、提前錄入、提前確認,報關優先審核、優先查驗、優先放行”的便利措施;對農産品試行信任放行制度,採取預申報、預歸類、預審價等通關便利措施,實行簡化歸類和簡易通關,提高通關速度。對臺商從事進口動植物及其産品涉及檢疫審批,出口農産品涉及衛生註冊登記及其他有關認證認可、檢驗檢疫等相關政策方面給予支援和服務。東山海關還在創業園管委會服務大廳內設立海關服務窗口,定期派員值班,解決臺資農業企業通關難題,指導企業用好用足各項優惠政策、享受各項通關便捷措施。市人民銀行積極引導各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産品和服務,進一步擴大對漳臺農業合作的信貸投入,針對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區內臺資農業企業存在著融資抵押擔保難等問題,市、縣兩級人民銀行加強與地方政府部門的溝通和協調,促成了漳浦縣政府出臺《關於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的意見》和《漳浦縣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暫行辦法》兩份規範性文件,為各金融機構在創業園開辦土地經營抵押貸款業務,服務台灣農民在大陸創業奠定了政策基礎。5、著力推動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我市各級各部門加大對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的扶持力度,特別是今年春節前夕胡總書記視察創業園帶來了良好效應,為創業園加快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市委將“推進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加快發展”課題研究被列為今年的十大重點課題之一,由市人大常委會陳易洲副主任、市政府王耀泉副市長擔任課題指導,市政府辦、市人大臺僑民宗委牽頭負責;課題組經過廣泛調查研究和召開臺商及有關部門座談會,認真總結創業園建設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提出了加快創業園發展建議,得到了市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去年,市發改委將創業園作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項目上報國家發改委,獲得150萬元資金補助;市科技局將創業園列為國家級海峽兩岸科技産業合作基地,並向科技部爭取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專項支援經費50萬元,有利地支撐了創業園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市質監部門在創業園成立我省首個“閩臺農業標準化研究推廣中心”,通過研究推廣臺灣農業標準和標準化生産,推動海峽兩岸農業産業合作向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發展。今年5月,省、市有關部門在園區成立智慧財産權工作小組,探索兩岸智慧財産權保護協作,建立跨部門的涉臺智慧財産權執法協作機制,為創業園企業提供智慧財産權維權、援助、培訓、諮詢等服務。漳浦縣也著力加快創業園核心區的海峽花卉集散中心、科技服務中心、創業孵化中心、農博會展中心、海峽兩岸丘陵山區農機演示中心和海峽園博園等建設,目前,海峽花卉集散中心、科技服務中心等已完成了項目規劃論證和3000畝的徵地工作;農博會展中心圍繞打造成為南方重要農業展會的目標,突出加強兩岸合作和現代農業發展,提升辦會檔次和水準,把農博會 花博會辦成兩岸農業合作交流的重要平臺;創業孵化中心、海峽兩岸丘陵山區農機演示中心、海峽園博園等也正在抓緊做好規劃與選址等前期工作,力爭通過“五個中心一個園”建設,將創業園打造成為海峽兩岸新的旅遊品牌。最近,創業園還首次公開向園內臺灣農民招聘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對促進閩臺人才交流與合作,加快創業園發展等將起積極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