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共迎2006春節包機
首頁   專題首頁   包機   要聞   最新動態   相關評論  臺島輿情   媒體反應   通郵   通航   通商
字號:
要改“國籍法” 給“三通”加條件

  時間:2005-11-22 17:36    來源:     
 
 

       正當海峽兩岸積極醞釀以民間方式直接通郵、通航、通商(即“三通”)的時候,以臺聯黨為首的“臺獨”勢力,再一次在臺灣島內上演了一場阻礙兩岸“三通”的鬧劇。  

       “臺獨”分子又出惡招  

        臺灣媒體6月4日報道説,由“臺獨教父”李登輝一手扶植起來的臺聯黨,當天公開宣稱,他們擔心兩岸“三通”後可能會産生“國家認同”的“混淆”問題,因此他們力促當局和“立法院”在年底修改“國籍法”,明確規定未來持有“中國大陸護照”的“臺灣人”,必須放棄“臺灣護照”。  

         輿論指出,臺聯黨提出修改“國籍法”,正是為了“設堵”,是“有條件”地贊成“三通”。

         4日早上,臺聯黨還邀請了當局“陸委會副主委”陳明通出席他們的早餐會,雙方達成“攻守同盟”。早餐會上,陳明通不但表示贊成修改“國籍法”,更聲稱臺聯黨的提議將成為“陸委會”規劃兩岸“三通”的方針。輿論認為,臺聯黨此舉,顯然背後有李登輝支招兒。當局如此積極地表示贊同,説明臺灣當局也巴不得“借‘臺灣團結聯盟’之手”,給“三通”設置障礙,雙方可謂“沆瀣一氣”。  

        “臺獨雙簧戲”的老搭檔  

        而據香港媒體報道,臺灣當局才是這一鬧劇的真正主演。臺聯黨在4日公開拋出所謂修改“國籍法”提議的前一天,當局的“陸委會”就與之達成“協議”,“陸委會”明確表示,他們準備在今年11月底前完成所謂“修法”,確立兩岸開放“三通”的“法源基礎”。報道説,臺灣當局這次和臺聯黨又一次上演了他們慣用的“雙簧戲”。  

        如今,兩岸開放“三通”已成臺灣各界和民眾的共識,臺灣當局一方面希望開放“三通”,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也懼怕臺灣與祖國大陸的聯繫會因此越來越緊密,使臺灣的“主權”受到挑戰。按照“陸委會”的預測,如果兩岸開放“三通”,臺灣每年將有超過500萬人次前往大陸,在對岸不斷宣傳“我是中國人”的情況下,“臺灣人”將面對“國家認同”的嚴峻挑戰,如不及早採取“預防措施”,“中華民國”可能不戰自亡。  

        臺灣當局有關方面認為,目前“臺灣人”有“雙重戶籍”的現象較為普遍,即在臺灣設有戶籍,同時也在大陸又有戶籍。這是因為,臺灣民眾在大陸持續停留4年後,大陸便視他們為“大陸公民”,並給他們簽發“大陸公民戶籍”。當局認為,“雙重戶籍”雖不是“雙重國籍”,但在大陸擁有戶籍的臺灣居民,將來是有可能取得中國大陸的國籍的。  

        臺灣當局還念緊箍咒  

        去年8月,臺灣“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會議達成共識:放棄“戒急用忍”政策,改為“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方針,儘快推動兩岸“三通”。但是一年時間快過去了,“三通”還是沒有什麼實質進展。臺灣當局依然在念“戒急用忍”的緊箍咒。  

        最近,以臺灣塑膠工業集團董事長王永慶為代表的一群臺灣企業界知名人士,一再呼籲當局以臺灣的經濟前途和人民利益為重,調整大陸政策,與大陸開展實行“三通”的談判。臺灣兩大“在野黨”國民黨和親民黨也向“立法院”提出了提案,主張首先實現兩岸通航,進而推動“三通”。  

        輿論指出,臺聯黨此時拋出“修法”建議,無非是要向支援“三通”的臺灣企業和民間潑一潑冷水。  

        然而不管臺聯黨和“臺獨”分子如何表演,兩岸經貿文化往來已經日趨密切,兩岸“三通”已是大勢所趨。據了解,今年第一季度臺灣對大陸的出口額比去年同期激增了18.9%,佔臺灣總出口比重的22.6%,大陸已取代美國成為臺灣最大的出口市場。而同在第一季度,臺灣整體出口衰退,只有對大陸出口保持了好成績。

                                                                                                                                 編輯:小魚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