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五日,華航空難發生,二百二十五條人命頓然消失,兩岸同胞極度沉痛,與此同時,要求儘速開放兩岸三通呼聲更加高漲。臺灣輿論指出,兩岸不能直航,每年往返兩岸的三百萬旅客,必須繞飛第三地,損失的不僅僅是金錢和時間,時更可能因一趟趟不必要的額外轉飛航程,擔更多的人命風險。兩岸三通不只是經濟問題更是旅客的人權和人身安全問題,灣當局對此絕不能視若無睹,放兩岸三通已刻不容緩,不能再拖。
兩岸已互為重要貿易夥伴
兩岸自一九八七年底恢復民間往來至今,兩岸互已成為重要貿易夥伴,兩岸易總額累計已超逾二千億美元;臺商大陸的投資企業已超逾五萬家,投資額二百多億美元。兩岸經貿、人員往來密切,前所未見。然而,為了把三通當作的政治籌碼,臺灣當局至今不顧民間的強烈要求,嚴禁兩岸三通,特別是嚴禁直航,致使兩岸之間一切人員、貨物、資金、航機、輪船往來,都必須繞經第三地,讓兩岸人民吃足苦頭。據臺灣商界估計,兩岸不能直航,臺商一年額外負擔的轉運費達新台幣一千億元。每年往返兩岸高達三百萬人次的旅客,更為此不知冤枉浪費了多少時間和金錢。
日前,華航空難發生,空難原因雖未查明,但機上二百多名旅客大部分並不以香港為目的地;換言之兩岸若直航,他們很可能得以回避這趟讓人悲痛的“死亡”之旅。
開放兩岸三通早已是臺灣民眾多年來的強烈願望,民調顯示,支援兩岸三通的民眾一直超逾七成。二○○○年臺灣大選,迫於民意的壓力,為了爭取選票,陳水扁把推動兩岸三通作為他的競選政見,上臺後又多次表示要加快推動三通,然而,兩年過去了,兩岸三通仍是遙遙無期,陳水扁的承諾一次又一次地跳票。
阿扁“三通”承諾一次次跳票
最近﹐陳水扁在其上臺兩週年前夕,又再放話説,兩岸三通是一定要走的路,表示兩岸三通可考慮委託民間代表進行談判。可是,與此同時,陳水扁卻又對外國傳媒公開聲稱“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臺灣“並非中國一部分或是地方一省”;海外傳媒認為,這是陳水扁歷來有關言論中態度最為強硬的一次,顯示其根本無意于短期內調整兩岸政策。顯然,臺灣當局談“三通”,只是一記虛招、空話,騙騙島內渴求三通的民眾而已,根本沒有推動三通的誠意,更談不上任何有關“三通“談判的規劃和準備。
隨著兩岸先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兩岸三通已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臺灣工商各界強烈要求當局不要再説一套、做一套。兩岸三通不能再拖。全球企業都加速進入大陸,本來臺灣可以其獨有地理位置優勢成為國際企業進軍大陸的橋梁和據點。兩岸不能“三通”,臺灣優勢消失,漸漸失去外商進入大陸的橋梁作用。此外,沉重的轉運費用,也增加臺商的營商成本,越來越多的臺商被迫考慮“根移大陸”,以保持競爭力。近日臺灣知名商界領袖、工商團體、政界人士不斷奔走呼籲,強調“三通”已是刻不容緩。台塑董事長王永慶指出,目前是臺灣推進兩岸經濟發展最好時機,臺灣有經驗、有資金,開放兩岸直航可以連結臺商上中下游的力量在大陸發展,可以降低成本,大幅提升臺商競爭力。臺灣現時的機會比美國、日本、韓國等都要大,兩岸三通,臺商可優先到大陸“卡位”,否則,再繼續猶豫不決,機會稍縱即逝。
編輯:小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