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道涵會長派個人代表赴臺灣悼念辜振甫先生,此事引起各方關注,其中或有對辜振甫先生表示敬意;或有為兩岸關係低潮扼腕嘆息;或有對春天雞啼的希冀。凡此種種。但筆者認為汪老悼辜振甫先生唁電裏的一句話“勢之所趨,事之必至”乃點睛之筆。
兩岸關係發展風風雨雨,漚浮浪卷,但發展規律總是有跡可循,這就是世界和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現實,決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走向,決定了人心向背。在大勢面前,順之逆之,是兩岸政策制定者必須選擇定奪的。
此次臺商春節包機的成功實現,集中印證了汪老這句話的深刻含義。筆者以為,兩岸的許多事情,只要順應潮流,服從趨勢,自會辦成兩岸人民都希望辦成的事。一時辦不成,也終究會辦成。
古語雲:“勢成道生。”有人曰:“不審勢則寬嚴皆誤。”今人道:“形勢比人強。”這些都告訴我們,在兩岸關係上要謀略長遠,要看大趨勢,看政治經濟和民意的變化規律和最終走向。當今任何一個國家都絕對不能容許分裂國家的主張,任何人要挑戰和分割國家主權領土,都是逆勢背道,註定要失敗的。
審時度勢,發展兩岸關係是兩岸絕大多數人民的要求,這就是潮流,這就是趨勢。“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我們就能作成有利於兩岸人民的事,展現和平統一的美好前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