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共迎2006春節包機
首頁   專題首頁   包機   要聞   最新動態   相關評論  臺島輿情   媒體反應   通郵   通航   通商
字號:
當交通遇上政治:包機雖激活 兩岸情勢仍嚴峻

  時間:2005-01-31 09:42    來源:     
 
    兩岸春節包機啟航,歷史性地衝破五十六年的藩籬,臺商返鄉之路更近、更省時,也更省錢了。然而,沉浸在歡慶春節包機對飛喜悅的同時,人們應該清醒地看到,陳水扁的臺灣當局並未就此收斂分裂活動,更沒有改變其“臺獨”的立場,兩岸關係形勢依然嚴峻。

  兩點之間最近的距離就是一直線,這是最基本的常識。但由於臺灣當局長期拒絕直接“三通”,陳水扁不僅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不承認“九二共識”,更將海峽兩岸説成“一邊一國”,積極推行“臺獨”路線,致使兩岸關係持續陷入緊張僵局。這種一意孤行,導致兩岸每年近四百萬人次的客流量和七百多億美元的物流量,都要以“間接”的方式往來。

  春節前急於回家過年的在大陸臺胞,不得不忍受轉機勞頓,回鄉趕吃團年飯。正如臺灣媒體所指出的,飛行是交通問題,直飛是省時、省力、又省錢,還比較安全,但是這些道理對於當局來説都沒用,而政治當然是最不直接的。

  因此,當交通遇上政治,當然不通。

  今年的臺商春節包機中,臺灣當局在島內民意、在野黨、國際社會等各方壓力下,雖然同意了兩岸航空業者達成的方案,但出於其阻礙兩岸交流的一貫思維,仍設置了一些障礙,使包機許多良好的構想未能實現,經濟效益也大打折扣,最終方案離臺胞的根本利益和願望還有距離。

  如為避免外界對包機有直航的感覺,臺“陸委會”要求所有包機一律必須飛到香港機場上空“報到”後,才能前往大陸各個航點,不能最大限度滿足臺商省時、省力、省錢和方便地回家過年的願望;與二○○三年春節包機相比較,大陸增加了北京、廣州兩個航點,而臺灣仍維持臺北、高雄兩處;更有甚者,臺灣當局還將約五千名在大陸就讀的臺灣學生、近二十萬在臺的大陸配偶及沒有加入臺商企業協會但在大陸工作和生活的臺商、臺胞全都排除在外,不能搭乘此次包機。

  島內媒體就此氣忿地指出“不過是‘行’個方便,何苦搞得複雜不堪!血脈相連,人親土親,不論臺商或臺生,都是道地臺胞,返鄉路上,誓言人權至上的政府就該一視同仁才對!”

  更為諷刺的是,一向標榜新聞自由的臺灣當局,對於島內民間的喜悅和對大陸各大航空公司的熱情,“陸委會”卻要求臺各航空公司低調,就連新聞採訪也要節制,以“避免被誤導為兩岸直航”。在臺灣接待大陸民航首飛的儀式上,“陸委會”更作出限制,不準在停機坪舉辦歡迎儀式,只能在航廈狹小的候機樓辦理,還規定好時間。

  國民黨發言人也指出,當局雖然在內外壓力下以允許春節包機,展開兩岸互動,疏解長期僵持的壓力,但這不代表兩岸關係已經緩和,兩岸形勢依舊嚴峻。

  “臺獨”勢力臺聯更是迫不及待地跳出來,極力反對臺商建議兩岸應儘快直航的訴求,叫嚷要提防大陸“以通促統”、不能“太過躁進、冒進”、“不能對大陸心存幻想,兩岸在互動過程中,應秉持臺灣優先的原則,不能一廂情願”等。

  在島內分裂勢力不斷極力破壞和毒化兩岸關係的同時,臺灣當局仍頑固堅持“臺獨”立場,頻繁推動所謂“去中國化”活動,不但使兩岸直接三通遲遲無法實現,更成為兩岸關係形勢依然嚴峻的主要根源。

  來源:《澳門日報》31日社論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