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共迎2006春節包機
首頁   專題首頁   包機   要聞   最新動態   相關評論  臺島輿情   媒體反應   通郵   通航   通商
字號:
香港輿論熱評包機首航 期盼開啟兩岸關係新局面

  時間:2005-01-31 08:40    來源:     
 
    中新社香港一月三十日電 零五年臺商春節包機于二十九日正式啟航,大陸與臺灣九架客機來回十八個航班雙向對飛,打破了五十六年來空中交通的隔阻局面,開啟了兩岸民航史上新的一頁。香港各大主要報章三十日均以全版或多版篇幅報道了這一盛事,部分報章併發表評論,期盼以這次春節包機為起點,開啟兩岸關係新局面。

  今天多家報章都以通欄大標題,例如“破冰對飛大陸客機首降臺北”、“直航第一飛大陸客機首降臺灣”、“兩岸雙向直航融解五十六年霜凍”、“希望每週都有包機直飛”等,詳盡報道這次兩岸十家航空公司雙向對飛的歷史之旅。

  《明報》的“春節包機”專版形容,臺海兩岸和國際社會關注的春節臺商直航包機昨天首飛,中國南方航空公司航班成為兩岸民航交通中斷五十六年來,第一架降落臺灣的大陸飛機,為兩岸和平互動揭開新一頁。見證這次兩岸半世紀“第一飛”的臺商都表示心情興奮,期望能以此作起點,把包機直航常態化,進而推動兩岸實現全面“三通”。

  《成報》社評“願兩岸新局不用再等五十六年”指出,這次春節包機雖然只有四十多班,但其突破性的意義將在中國歷史上留下珍貴的紀錄,因為這次包機安排不僅為日後兩岸商議全面直航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作用,還可以為雙方日後加強接觸創造契機。

  《新報》就包機啟航發表的“新論”説,近年來在兩岸關係上,大陸明顯佔主動。在包機直航前,政協主席賈慶林就發表談話:只要臺灣民進黨認同“一個中國”,放棄搞分裂,大陸願意恢復談判,謀求和平統一。在“反分裂國家法”出臺前,直航包機成事後,“球”踢往臺灣那邊,陳水扁陷於被動。

  《香港商報》的新聞分析專文“兩岸良性互動可期”説,此次春節包機,雙方民間及航空業者共同爭取擴大正常交往,並在具體事項上務實協商,已逐步建立起合作基礎。這種民間力量不斷壯大,對推動兩岸良性互動越來越有信心,應是兩岸之福。文章指出,雖然今年的春節包機“雙向、多點、不經停第三地”,是兩岸民間、航空業者不懈爭取的結果,但仍只是“曲飛”,航班分散,航點有限,機位不過七千個,且僅限于臺商及其僱員、眷屬。相對於在大陸的五十萬名臺商及兩倍於此的僱員、眷屬,相對於在大陸求學的數千名臺灣學生,相對於每年四百萬名臺灣觀光客,“春節包機”尚不能滿足兩岸民間的往來需求。這至少應是下一步協商來年“春節包機”、甚至“端午包機”、“中秋包機”、“常態包機”的突破點。

  文章認為,當前,要實現兩岸關係良性互動,必須從符合兩岸利益,尤其是經濟利益及民間往來的具體事務上首先著手協商。由於臺灣當局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及“九二共識”,使得兩岸協商機制被迫中斷多年;兩岸民間應該發揮推動力量,以爭取符合雙方人民長遠及根本利益的光明前景。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