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1月29日對於海峽兩岸來説都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日子,這一天,臺灣民航飛機將首次不中停港澳直航到北京、廣州、上海;而祖國大陸的飛機更是半個多世紀來第一次降落在寶島臺灣的土地上,在臺北、在高雄,大陸首航飛機降落的那一刻都是歷史的一刻。近日,本報記者馬不停蹄採訪了臺灣各界人士,了解他們對2005年春節包機的看法,現將部分採訪記錄整理如下:
王永慶:台塑集團董事長
春節包機是件大好事,方便了大家,最好持續走下去,直到實現“三通”。“三通”主要方便的還是臺灣民眾,如果臺灣到大陸的有100個人,大陸同胞到臺灣來的也許只有1人,所以不直航,不是大陸人民不方便,是臺灣民眾不方便,這是很現實的事情。對於“三通”大家都要促進,一起努力,越快越好。
樂大信:臺北市航空運輸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今年臺商春節包機雙向、對飛、不中停,且增加了航點,既方便了臺商,節省了他們的金錢與時間,也大大降低了臺灣航空公司的飛行成本,和2003年的春節包機相比,那時即便上座率100%,因為單向飛,也只能達到五成。所以今年是往前跨了一大步,兩岸航空同業的合作也往前跨了一大步。在這種氣氛下,我們兩岸的同業將多來往,增進了解,尋求更大的合作空間,為兩岸的同胞多做服務工作。
沈慶京:威京總部集團主席
這次春節包機在臺灣社會意識形態紛爭嚴重的情況下協商成功,臺灣工商界人士普遍表示歡迎。包機確時為我們提供了方便,也拉近了兩岸人民的距離,是向“三通”邁進了一步。“三通”雖然短期無望,但長期還是看好的。“三通”可以為企業爭取時效,節省開銷,對每個企業都會有幫助,只是因為企業的性質而幫多幫少的問題。
從這次包機成功可以看出,兩岸交流只會越來越多,兩岸同胞之間了解也會越來越深,尤其是對臺灣的年輕人來説,了解大陸非常重要。我們集團的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曾經製作過在兩岸都有影響的《八千里路雲和月》電視片,今後我們還會致力於兩岸文化教育交流,我們正在揚州建設的“京華城”也正在積極招商,爭取明年營業。
劉翰宇: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教授
這次春節包機對兩岸實現“三通”有正面積極的意義,如果實現“三通”,臺灣每年可節省運輸成本7.3億美元,兩岸直航可以讓臺灣在空運方面每年節省132億新台幣,而臺灣航運目前虧損大約在400億以上,所以兩岸實現“三通”的經濟意義很明顯。
朱榮彬:臺灣留學大陸青年學生發展協會理事長
希望當局再辦理春節包機時,對在大陸的臺灣同胞一視同仁,不差別待遇,讓在大陸的臺灣同胞都能方便返臺,都能享受兩岸協商達成共識的優惠,不要獨厚臺商,不要再留“為德不足”的遺撼。也希望春節包機以後更便捷快速,讓真正有需要的人都能搭上飛機。(人民網記者陳曉星 孫立極 臺北1月27日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