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共迎2006春節包機
首頁   專題首頁   包機   要聞   最新動態   相關評論  臺島輿情   媒體反應   通郵   通航   通商
字號:
由“春節包機”到“兩岸直航”

  時間:2005-01-18 16:50    來源:     
 
    有關兩岸直航問題,隨著臺商赴大陸投資及工作,以及臺灣學生及觀光客的增加,籌碼原來就不在臺灣這一邊,蒙受不方便和經濟損失的,也在臺灣這一邊。過去,由於臺灣面對大陸,採取“鎖國政策”,它當然對“三通”問題採取被動的排拒立場,臺灣人到大陸,都必須舟車勞頓的經過港澳轉机。縱使2003年春節包機得以勉強成行,但除了象徵性的意義較大外,實質的意涵並不顯著。

  但今年的包機談判卻不同了﹗

  其一,由於過去兩年來,大陸持續開放觀光,這意味著縱使直航,也不會對港澳造成民航業與觀光旅遊等的受損。

  其二,由於過去兩年來,民進黨當局在兩岸問題上極盡挑釁之能事,已使得臺灣人民的憂慮日深,希望改善兩岸關係的聲浪和民意也告增加,不久前的臺灣“立委”選舉,泛綠無法過半,即是很好的證明。這意味著臺灣的反“獨”與非“獨”力量漸趨集中,對兩岸都是重要的資訊。

  其三,近年來,臺商至大陸者已逾30萬,加上學生及觀光客,來往人次漸增,但因臺灣經濟欠佳,愈來愈介意兩岸來往的費時費錢,而民航業者由於經營困難,也更加迫切需要直航來創造利潤,這些都是臺灣民間的壓力。

  其四,目前北京已做出《反分裂國家法》及公佈《國防白皮書》兩大反獨動作,為了表達其“反臺獨不是反臺灣人民”的立場,它當然必須做出許多爭取反“獨”與非“獨”人民的努力,而包機問題遂成了很好的著力點。

  也正因此,我們遂看到了北京在因應春節包機問題時所顯露出來的快速反應能力。

  在策略上,它顯然已不把這次春節包機問題視為每年一次的特例來看待,而將它視為全面“三通”的預演。“多點、雙向、不中停”這三原則,已是兩岸直航的佈局了。

  相對於北京方面的佈局和好整以暇,臺灣方面打從一開始就表現出手足無措的尷尬。它不敢公然反對,反對就會得罪臺商﹔它也不便贊成,贊成即違背“臺獨”立場,因而只能在技術上隔空放話。及至上了談判桌,都還無法估計出情勢。

  由媒體報道可知,在談判桌上,臺灣方面提出了越過琉球飛航情報區之議,以讓包機因此即變成“國際航線”而非“國內航線”,但被北京代表拒絕﹔臺灣也反對臺商及其眷屬之外的旅客搭乘,這顯然是仍想把包機之事看成是“春節”“臺商”的個案,而不想讓它擴大成通案。但由此一來,其實已招致航空業者、學生及觀光客的反感。而另外,臺灣官方也反對將臺中列為航點,但這並無其他原因,純粹是臺中新機場啟用不久,條件極差,不可能做為一個航點。由上述談判內容,已可看出臺灣代表的空間已極跼踀了。

  而北京方面,由於策略和佈局已定,它的談判代表最高的只是民航總局臺港澳主任浦照洲,這是“地方性官員”,而北京又否決了飛越香港飛航情報區之外的意見,讓這次談判變成了純屬“國內事務”。單單這點,就已是大勝,而臺灣代表並沒有反對到底、寧願讓它破局的本錢。臺當局官員返臺時在機場被迎接時哈哈大笑,這其實不是勝利的笑,而是解決了一個棘手問題後放心的笑而已﹗

  來源:摘自香港《明報》(內容有刪節) 作者:南方朔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