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滄桑,時光流轉。一個個封建王朝興亡更替。經過歷史的淘汰,官府菜真正能夠完整流傳下來的,實在是鳳毛麟角。孔府菜是由於孔府在歷代封建王朝中所處的特殊地位而保全下來,是乾隆時代的官府菜。
在我國著名的文化古城山東省曲阜城內的孔府,又稱為衍聖公府。這座坐北朝南三啟六扇威嚴的宮殿式府第,門額上高懸藍底金字"聖府",它是孔子後裔的府第。
中國封建社會 ,孔府既是公爵之府,又是聖人之家,是"天下第一家",比皇帝的家還要顯貴。歷代統治者,都把孔子的後裔封為"聖人"。直至蔣介石1935年封孔子77代孫孔德成為"大成至聖先師奉報官",並以"特任官待遇",都是加官進爵。
從明清到近代,由於歷代"襲封衍聖公",官列"文臣之首",權勢十分顯赫。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
是孔子的論述,歷來作為飲食名言相傳。孔府孔氏子孫在飲食方面較聖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經過千萬廚役的勞動,創造了獨具特色的孔府烹飪。
孔府烹任,基本上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宴會飲食;一類是日常家餐。宴席菜和家常菜 雖然有時互相通用,但烹飪是有區別的。
孔府宴席用於接待貴賓、上任、生辰家日、婚喪喜壽時特備。宴席遵照君臣父子的等級,有不同的規格。
第一等用於接待皇帝和欽差大臣的"滿漢全席",是以清代國宴的規格設置的,使用全套銀食具,上菜196道,全是山珍海味,熊掌、燕窩、魚翅等,滿族的"全羊帶燒烤"。
另一種喜慶壽宴的高擺宴席 :
在宴席上有四個"高擺",是用江米麵作成的圖柱體,像支粗大的蠟燭,外面用各種乾果鎮成圖案和字形,寫有"壽比南山"等吉言,每個一個字,擺在銀盤 ,成為宴席的特殊裝飾品,莊重高雅。
孔府菜中有不少掌故:"孔府一品鍋", 衍聖公為當朝一品官而得名;"帶子上朝"、"懷抱鯉",都是一大一小放在同一個食具中,寓言輩輩為官、代代上朝。這些菜造型完整,不能傷皮折骨,所以在掌握火候調味、成型等方面,難度很大。
"神仙鴨子"是大件菜,為保持原味,將鴨子裝進砂鍋後,上面糊一張紙、隔水蒸制。為了精確地掌握時間,在蒸制時燒香,共三炷香的時間即成,故名"神仙"。相傳這是被逼出來的,衍聖公要求此菜做成立即趁熱上桌,不得延誤,要熟爛,又要準時,廚師想出點香計時的方法,成為烹飪中的美談。
孔府有一種與火不接觸的獨特自烤菜。如烤花籃桂魚:把炮製乾凈的桂魚調味、造型後, 網油,再包面餅,把魚包封嚴密,放在鐵鉤上,下用木炭火兩面烤熟,其鮮味不失,色白而嫩。食者知其味,不知其法,曾是孔府秘不外傳的名菜制法。
烤鴨、烤乳豬,孔府都列為宴席菜,被稱為"紅烤菜", 指烤出的菜紅潤光亮。
孔府的另一類菜肴是"家常菜",從米粥、煎餅、鹹菜、豆腐到豆芽、香椿、雞蛋、茄子,這些來自民間的常食小吃,經過孔府廚師的精巧製作,成為孔府的獨特菜品,其原則是"精菜細作,細菜糖炒"。所以孔府的家菜也是別有風味的。
豆芽菜,將豆芽去芽和根,清油快炒,鮮脆爽口,曾受到乾隆皇帝的讚賞。香椿芽也是山東西部民間春季常用的菜蔬,孔府每年收進數百斤上好的椿芽,供一年食用。
孔府家常菜中,經常用土特産品烹制各種菜肴。僅各種"蝦仁"菜,多達幾十種,如:玉帶蝦仁、雨前蝦仁、翡翠蝦仁、三鮮蝦仁、松子蝦仁、腐乳蝦仁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