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按照新近公佈的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和2005年經濟增長實際結果,“十五”期間國內生産總值增長速度比原來預計的高一些,“十一五”年均增長7.5%,將會超過中央建議提出的2010年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要求。
在昨日的人大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就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內容作了説明,並透露了上述資訊。
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7.5%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了“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溫家寶簡要説明瞭其中兩個方面的重要目標:一是今後五年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7.5%.二是提出了“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等目標。這是針對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加大的突出問題提出來的,具有明確的政策導向。
溫家寶介紹説,“十一五”時期的戰略重點和主要任務將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等六個方面。
約束性指標將納入績效考核
在綱要草案文本中,“十一五”發展主要指標被分為“預期性指標”和“約束性指標”兩大類。按照草案的表述,這些“發展目標體現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是凝聚人民意願的國家戰略意圖”。草案還指出,“本規劃確定的約束性指標,具有法律效力,要納入各地區、各部門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和績效考核”。
-專家解讀
綱要草案8大新提法引人關注
與以往的“五年計劃”相比較,昨日提交全國人代會審查的“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中有多處新提法,體現出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在宏觀和全局層面都進行了多項調整。為此,本報約請中央黨校經濟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和北京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趙曉進行了解讀。
新提法1 科學發展觀
“草案摘錄”“十一五”時期……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專家解讀”趙曉:2004年,中共中央首次提出科學發展觀概念。去年,胡錦濤總書記又在政治局集體學習時指出,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這次將其寫進規劃綱要草案並提升到戰略高度,在中國發展歷史上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決策。它沒有否定發展經濟,同時揚棄了過去經濟增長模式中的弊病。鄧小平將國家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帶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質變;這次提出由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科學發展,也是一次質變。
新提法2 和諧社會
“草案摘錄”必須加強和諧社會建設。要按照以人為本的要求……更加注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千方百計擴大就業……更加注重社會公平,使全體人民共用改革發展成果……
“專家解讀”周天勇:建設和諧社會是本次“十一五”規劃目標的應有之意。解決就業問題和鼓勵創業都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精神。
新提法3 效率指標
“草案摘錄”“十一五”時期要努力實現以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
“專家解讀”趙曉:這是中央規劃中首次提出效率指標。去年深圳市政府首次將“促進迴圈經濟發展建設節約型城市”寫入了年度政府工作報告,並將降低單位GDP的土地消耗、水資源消耗和能源消耗作為新的政府工作目標。當時我就指出,這是非常值得鼓勵的一種方向,可喜的是中央政府也開始在全國推廣這種做法。在目前我國面臨更加嚴峻的能源瓶頸時,這個指標非常可取而且可行。
新提法4 新農村建設
“草案摘錄”堅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方略,在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的同時,按照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紮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
“專家解讀”趙曉:1999年,北大林毅夫教授針對當時通貨緊縮的宏觀經濟形勢第一次提出了“新農村運動”概念。當時他指出,走出當前生産能力普遍過剩、內需不足、市場疲軟的突破口,仍然在農村。林毅夫的建議今年終於被列入中央“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這是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平衡推進現代化的要求,也被賦予了更多內容。中國實現現代化,一定是城市和農村一同實現的現代化。而且,城市和工業也有條件和有義務反哺農村和農業了。
“專家解讀”周天勇:在新農村建設中,有幾方面要引起重視,一是新農村建設與城市化相互協調,二是要保證糧食生産安全,三要加強農村體制改革,還要更加重視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新提法5 能源供應立足國內
“草案摘錄”堅持節約優先、立足國內、煤為基礎、多元發展,優化生産和消費結構,構築穩定、經濟、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
“專家解讀”趙曉:為解決能源供應瓶頸問題,一要尋找新能源和代替能源,二要節約使用能源。“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首次完整提出能源産業發展戰略,有幾方面涵義:中國將大幅提升能源利用率,這方面還有很大空間;從能源方面來講,中國威脅論不成立,中國立足國內,發揮自己的煤電優勢,並“積極推進核電建設”,説明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這個能源戰略也隱含著技術革命的思路。
新提法6 區域協調發展
“草案摘錄”堅持實施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健全區域協調互動機制,形成合理的區域發展格局。
“專家解讀”趙曉:這也體現了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平衡原則,意味著中國在經歷了二十多年有意識的不均衡發展後,將開始有意識地追求均衡發展。中央將加強協調功能,淡化過去的“諸侯經濟”。
新提法7 城鎮化改變二元結構
“草案摘錄”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按照循序漸進、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合理佈局的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逐漸改變城鄉二元結構。
“專家解讀”趙曉:“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為龍頭形成新城市群”和“人口分散、資源條件較差的區域重點發展現有城市、縣城和有條件的建制鎮。”體現了學術界的一貫主張,將方便物流,節約土地。中國的城市發展模式應該向日本學習,這樣比較符合中國國情。
新提法8 環境友好型社會
“草案摘錄”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建設低投入、高産出,低消耗、少排放,能迴圈、可持續發展的國民經濟體系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專家解讀”趙曉:這也是新提法。與此相關,建議提出要“實行有利於資源節約的價格和財稅政策”,並將開展迴圈經濟試點。
發展節能省地型建築也是首次提出。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的“綠色GDP”説法與此説一脈相承。
“周天勇解讀”要從發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兩方面轉變思路。
“十一五”部分發展指標
●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從2005年的1.3%增加到2010年的2%。
●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從2005年的55.8%增加到2010年的60%。
●耕地保有量,2005年為1.22億公頃,2010年不得少於1.2億公頃。
●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五年累計減少10%。
●森林覆蓋率從2005年18.2%增加到2010年的20%.五年累計增加1.8%。
●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數從2005年的1.74億人增加到2010年的2.23億人。5年間,年均增長5.1%。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2005年為23.5%,2010年覆蓋率不得小于80%。
●五年城鎮新增就業4500萬人。五年轉移農業勞動力4500萬人。
●城鎮登記失業率2005年為4.2%,2010年預期控制在5%以內。(司徒北辰)
來源:《新京報》
編輯:we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