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全文發表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與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這是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首次納入兩岸問題,特別提及“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清華大學臺研所研究員巫永平認為,十一五規劃將促進“海峽經濟帶”的形成。……
[十一五規劃全文]
專題首頁最新消息權威解讀宏觀經濟趨勢區域經濟趨勢行業經濟趨勢專家評述西岸動態臺商投資集中地網友熱評
 
 
《瞭望》文章:最高軍事學府解讀“十一五”
 
 
  來源:      日期:2006-03-17 14:19

 

     隨著“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審查和批准,會上會下對“十一五”規劃的關注熱情持續上升。“十一五”規劃闡明國家戰略意圖,是未來五年我國重點提升綜合國力,對內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和諧社會、提高國防能力,對外倡導推動“和諧世界”建設的國家行動綱領。

     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作為“十一五”規劃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我軍充分利用戰略機遇期,切實提高戰鬥力、認真履行新使命的重要保證。作為中國最高軍事學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從高級將領到普通學員都十分關注“十一五”規劃的編制,從戰略高度解讀“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中“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內容,並積極建言獻策。

     軍隊為“十一五”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十一五”規劃“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部分提出,著眼于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軍隊的歷史使命,全面加強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努力提高部隊資訊化條件下整體防衛作戰能力。接受採訪的國防大學有關領導認為,這一切要求我軍提高應對危機、維護和平,遏制戰爭、打贏戰爭的能力,要求人民軍隊更好地肩負起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穩定的神聖職責,為“十一五”建設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國防大學校長裴懷亮在接受《瞭望新聞週刊》採訪時説,看到“十一五”規劃的宏偉藍圖,使中國軍人增強信心。只要國家經濟平穩發展,到2020年全面完成我軍機械化建設的任務,同時大大加快資訊化建設的進程,本世紀初軍隊分幾步走的戰略目標一定能實現。

     國家“十一五”建設,對國家“關鍵時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能否確保國家“十一五”計劃的順利實現,直接關係到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國家實施“十一五”規劃提供安全保證,就是為人民利益提供安全保證,是我軍根本宗旨的時代要求。

     裴懷亮校長説,“十一五”期間對我國來説,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時期。此期間,從安全環境來看,發生需要我們舉國迎敵的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可以排除,國家總體將處於和平環境。這為我們充分利用後發優勢,吸取人類文明成果發展自己,後來居上提供了重要條件。軍隊應把保證國家“十一五”建設放在忠實履行我軍宗旨的高度來認識,用有效的軍事能力應對影響國家“十一五”建設的各種威脅,履行好維護國家安全、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神聖職責,為創造一個有利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安全環境作出應有的貢獻。

     國防大學政治委員趙可銘在接受《瞭望新聞週刊》採訪時指出,我軍新的歷史使命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撐。國家利益的核心是人民的安全利益和發展利益。隨著國家“十一五”規劃的全面實施,國家戰略利益,尤其是發展利益必然面對新的挑戰。自古以來,國之大事莫過於發展與安全。世界上沒有不以安全為條件的發展,也沒有不以發展為目的的安全。這就決定了國家的安全利益,必須隨著國家利益的發展而不斷延伸。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隨著世界經濟的一體化、全球化,隨著國家“十一五”期間我國對外經濟活動日益頻繁,國際依存度日益增大,國家利益涉及的領域日益擴大,如果沒有相應的軍事實力作支撐,不僅國家的發展利益得不到切實保障,而且國家的生存利益也會受到損害。

     趙可銘表示,作為保衛社會主義祖國鋼鐵長城的人民軍隊,國家利益發展到哪,軍隊的歷史使命就應延伸到哪。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拓寬國家安全戰略和軍事戰略的視野,不僅要關注和維護國家生存利益,還要關注和維護國家發展利益;不僅要關注和維護領土安全、領海安全、領空安全,還要關注和維護海洋安全、太空安全、電磁空間安全。

     創新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機制

     “十一五”綱要(草案)提出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總要求是,“根據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發展利益的要求,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形成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胡錦濤主席曾強調指出,要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正確認識和把握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係。接受採訪的國防大學的師生提出,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關鍵是創新兩者協調發展的良好機制。

     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教研部經濟學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導師于連坤教授參加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九五”、“十五”、“十一五”規劃的建議徵求意見活動。他認為,由於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有其特殊的內在規律,軍隊戰鬥力的生成有其特定的生長週期,短期內很難見成效,所以必須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否則,其損失會花費更長的時間和更多的投入才能補回來。

     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碩士生導師孫科佳副教授以通用性強的軍用設施建立軍民協調機制為例説,通用性強的軍用設施要做到軍民合用,以提高經濟效益。許多軍用設施儘管直接目的是為國防建設服務的,但在和平時期常處於閒置或使用不充分的狀態,而且有時還需要為維護與保養而投放不小的費用。國家“七五”計劃期間,鄧小平就提出,空軍可以騰出一部分機場搞軍民合用;海軍有的港口也可以軍民合用。實踐證明,通用性較強的軍用設施實行軍民合用,既可以使和平時期的軍用設施得到有效的利用與保護,又可以支援國家的經濟建設。改革開放以來,軍隊先後開放了101個機場、29個港口和碼頭、300多條鐵路專用線與地方合用。最大限度地提高通用性強的軍用設施的國防效益與經濟效益,可以有力促進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

     孫科佳建議,國家在“十一五”期間應進一步用國防建設需求拉動國家經濟建設內需。加強國防建設是否影響經濟建設,是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拉動國家經濟建設的需求,取決於各個國家的具體情況,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工業結構和勞動力市場狀況。

     在談到“十一五”規劃提出“堅持軍民結合、寓軍於民、強化基礎、自主創新的方針,加快國防工業轉型升級”時,孫科佳説,從國家“十一五”發展前景看,國防建設並不會對國民經濟建設形成一種單純的消耗,實際上,國防建設對經濟建設同樣具有拉動和促進作用。

     首先,國防投資可以拉動經濟建設。國防工業發展,涉及軍地雙方諸多領域和部門的系統工程,加大軍工産品建設的資金投入,在擴大國防工業生産規模的同時,必然帶動與之相關的民用經濟産業的相應規模擴張,從而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産生投資加倍效應,最終以總需求的擴大帶動經濟的發展。

     其次,國防工業消費增大可以拉動整個國民經濟消費的增長。國防工業,尤其是軍用裝備的研製與生産所需的生産資料和生活資料,最終來源於國民經濟領域。因此,國防建設消費需求構成了社會總消費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擴張必然引起國家總體經濟的擴張,其收縮也必然影響到國家整體經濟的收縮。

     最後,軍事科技的轉換與擴散必然引起國家總體科技水準的提高。在國家總體科研體系中,國防科研處於力量雄厚、技術領先的重要地位,同時,科學技術的發展往往首先應用於軍事領域,因此,加大國防科技的科研力度並將其釋放于國民經濟建設過程中,將有利於拉動國民經濟的發展,尤其是促進民用科技的發展,從而産生較大的經濟效益。

     為加強國防建設建言獻策

     即將開始的“十一五”,是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第一步目標的最後五年,到2010年要努力實現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提出的各項要求,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最高軍事學府的師生紛紛對“十一五”時期的國防和軍隊建設建言獻策。

     針對“十一五”計劃提出“增強國防動員能力”,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教研部國防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晉豫副教授認為,目前,社會上對國防和軍隊的重視不足,和平環境保證經濟發展,但一些人國防觀念逐漸淡薄。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的國防觀念如何,會影響到國防和軍隊建設。各級政府在制定發展規劃時應充分考慮國防、軍隊的需要,而人大應儘快出臺《國防動員法》,使“十一五”期間經濟發展為國防和軍隊建設預留“介面”,有法可依。

     國防大學12隊博士生常興説,為紮實有效落實“十一五”規劃中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任務,進一步提高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品質,“十一五”規劃實施期間,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突破性進展:

     一是對國防人才的培養與科學使用,尤其是對高學歷國防人才的科學使用應有進一步明確的政策。長期以來,對國防人才,尤其是高學歷國防人才只重培養、不重科學使用的現象比較突出。這不僅造成了國防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出現國防人才的流失,而且將會嚴重影響制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品質及長遠發展。

     二是軍人的待遇問題應納入科學的管理工作。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深入發展,軍、地同級別待遇,尤其是收入差距矛盾將會進一步突出。作為一種特殊行業,在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的同時,如何科學評估軍人的職業價值,並將軍人的待遇問題納入科學的管理工作,已經成為市場經濟條件下國防建設不容忽視和回避的一個重要問題。它不僅關係著部隊正規化建設的順利實施,而且更關係著部隊戰鬥力的進一步提高。

     三是應加強對未來戰爭形態的研究。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在增多,尤其是在可預見的未來,我軍面對強敵時可能遇到的戰爭樣式與交戰方式將會對我國國家安全産生深遠影響,同時更會對我國國防建設品質帶來嚴峻的考驗。

     此外,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教研部經濟學教研室碩士生導師張軍果副教授認為,農村為軍隊提供大量兵員,農村建設好了,對部隊的軍心穩定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同時對國防和軍隊建設也將起到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中央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這為農村的大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機遇。但從我國農村目前發展的實際看,這將是一個長期的戰略性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他説,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除了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外,關鍵是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作用。當前,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能力還相對較弱。因此加強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關乎著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敗。(文/《瞭望新聞週刊》劉德茂 記者楊柳)

來源:《瞭望》
 
                                       編輯:weim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