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7日電 “十一五”期間我國要在關鍵領域實現技術突破,主要基於如下考慮:
第一,帶動生産力的跨越式發展的需要。高技術重大專項工程事關國家長遠和戰略利益。“十一五”期間,要根據自身的國情和需求,把握科技發展的機遇,在關係國計民生的重點領域組織實施重大戰略産品和工程專項計劃。
為了達到帶動生産力的跨越式發展的目的,在確定重大戰略産品專項時遵循了以下原則:一是關係全局,對經濟社會發展、國家安全以及科技自身發展具有重大帶動作用和影響;二是對國家發展具有戰略性、標誌性意義,能顯著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威望;三是充分體現我國的優勢和特色,反映世界科技發展趨勢,能夠促進重點領域的跨越式發展;四是目標明確,可操作性強,保障條件可行,在未來預定的期限內能夠實現。同時在重大專項的形成和實施中,還要把握以下要求:一是強調國家意願。二是強調政策穩定。三是強調體制創新。四是強調隊伍建設。
第二,能夠提高國家整體競爭能力。
一是把發展能源、資源和環境保護技術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依靠科技創新,開源節流,保護環境,發展迴圈經濟,實現從資源耗費型向資源節約型轉變,從忽視環境的增長向環境友好型增長轉變,下決心解決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重大瓶頸問題;二是以獲取自主智慧財産權為中心,搶佔部分資訊技術戰略制高點,提高我國資訊産業的國際競爭力,全面加速國民經濟的資訊化;三是增加對生物技術研究開發和應用的支援力度,為保障食品安全、優化農産品結構、提高人民健康水準提供科技支撐;四是以資訊技術、新材料技術和先進製造技術的整合創新為核心,提高重大裝備和産品製造的自主創新能力,支撐製造業的自主品牌的崛起;五是加快發展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拓展未來發展空間,保障國防安全,維護國家戰略利益;六是加強多種技術的綜合整合,發展城市和城鎮化技術、現代綜合交通技術和公共安全預測、預防、預警及應急處理技術,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保證公共安全,達到全面提高國家的整體競爭能力。
第三,應對未來發展挑戰的需要。一是繼續穩定發展基礎學科,高度關注和重點發展交叉學科。二是超前部署,準確把握和重點支援前沿高技術研究。我國必須在資訊科技領域中的深亞微米、超大型積體電路技術和網路化、智慧化技術,以及量子計算、生物計算技術;生命科學中的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結構生物學、系統生物學、腦與認知科學;醫學中的幹細胞技術、基因和分子診斷技術、再生醫學和移植技術;地球系統科學中環境科學定量方法、生物多樣性和全球氣候變化等未來必爭的戰略領域有所作為。
第四,深化改革,構建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和科技自身發展規律的新型國家創新體系的需要。一是針對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傳統體制的系統缺失和薄弱環節,加快建立一個既能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又能提升國家在科技領域的有效能力;既能激發創新行為主體內的活力,又能實現系統各部分有效整合的新型國家創新體系。二是強化國家公共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為全社會科技創新與産業化活動提供有效的支援。三是創造良好的環境,加速實現高技術産業化。(完) 來源:新華網
編輯:we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