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福州11月7日電(記者許雪毅 康淼)福建産茶。記者採訪了解到,福建茶産業發展呈現新趨勢。
提升品質
福建省安溪縣生産烏龍茶已有千年曆史,生産鐵觀音也有300年時間。近年,安溪縣茶産業取得快速發展,茶園總面積、年産量、茶業受益人口、茶農每人平均收入、涉茶行業總産值等均有不俗成績。
安溪縣長高向榮認為,茶葉生産已從原來的小農生産、家庭作坊向專業化分工、社會生産轉變;加工技術從傳統的純手工發展到半機械化、智慧化、數控化;産業功能從“單一”走向“多元”。産業發展的外部環境也在急劇改變,衛生品質標準越來越高,産業發展的自我規範、自我提升的要求越來越緊。
國家茶葉品質監督檢驗中心(福建)負責人林鍛鍊説,我國從2006年起把茶葉正式列入QS認證體系,目前通過認證的安溪茶企業近500家。政府的規範引導對茶農促進很大。原來很多茶農施肥用藥憑經驗和老傳統,QS認證體系實行後,促進企業規範經營,提高産品品質,使茶農科學施肥用藥。
文化品位
福建省安溪縣魏蔭名茶有限公司董事長魏月德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鐵觀音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他建的佔地27畝的鐵觀音文化園集茶品種觀賞、茶文化展示、茶産品展銷為一體,設有鐵觀音茶史館、鐵觀音精製廠、鐵觀音傳習所等功能區,吸引海內外人士參觀。
2009年開始,安溪縣引導茶企業投資建設茶葉莊園,拓展現代茶業文化、生態、産品和觀光休閒功能,提升茶企業文化品位。
“現在做茶的人大多三四十歲以上,需要培養年輕人來接班。”魏月德從法國參觀葡萄酒莊園回來後著力建設鐵觀音古鎮。他説,“要讓大家體驗和感受鐵觀音文化。我的目標是培養100個傳承人。”
據高向榮介紹,目前安溪縣著力強化茶産業的文化涵養,挖掘茶文化特色,建設茶文化載體,培育茶文化人才,開發茶文化旅遊,促進茶文化與茶經濟互動。依託安溪鐵觀音研究院,廣泛聯繫國內外茶業界人士,構建推動安溪茶業發展的學術研究、交流和應用的平臺。設立茶文化發展基金,開展茶文化陣地建設和精品創作。加快形成以縣茶文化藝術團為主力,多層次、多形式的茶文化藝術工作隊伍。重點抓好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建設,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培養茶企業高級管理人才,推進涉茶科研成果轉化應用。創建國家級、省級、市級行業研究中心、行業技術開發中心,建立防偽體系,提升安溪鐵觀音的美譽度、公信力,不斷豐富安溪鐵觀音的內涵。
抱團出海
“茶葉品牌的跨國經營,是茶業國際化重要特點。”高向榮説,安溪要確立更高發展定位,以國際視野和全球眼光,以海納百川的胸襟氣度,加快“走出去”步伐,積極參與國際合作競爭,大力開拓國際市場,使安溪鐵觀音真正成為世界級品牌。
安溪茶葉龍頭企業福建八馬茶業有限公司創建於1993年,公司副總經理林榮溪告訴記者,去年開始,公司到美國、義大利等國家宣傳茶文化。
對烏龍茶走向世界的前景,林榮溪表示樂觀。他説,新中國建立前烏龍茶的産量不多,現在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喝到鐵觀音。
借助網路
安溪茶産業的行銷渠道從廠家直銷、加盟連鎖等有形市場拓展到電子商務、網上交易等無形市場。其中一大創舉是與商務部合作開通全國性茶葉網上銷售電子商務平臺茶多網。
據中國茶多網運營中心總監林藝鵬介紹,茶多網是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與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合作網站,2010年投入使用。茶多網開啟電子商務F2C創新模式,“F”代表農業和原産地,“C”是消費者英文縮寫,“2”一語雙關,一是茶農與消費者之間的介詞,二是代表茶多網“第三方權威的茶葉價格指導服務”和“茶葉品質檢測服務”兩大特色服務。
茶多網模式依託茶都1800多家商家,採取“原産地+實體店”和第三方監管模式,減少茶葉銷售中間環節,提高茶農收入,維護消費者權益,目前入駐茶多網的商家已有1300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