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首屆“海峽杯”閩臺烏龍茶品鑒交流會在建甌舉行

  時間: 2012-05-30 09:34     來源: 新華網     
 
 

  以茶為媒,茶香兩岸。5月26日,首屆“海峽杯”閩臺烏龍茶品鑒交流會暨“東峰矮腳烏龍”成功申報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新聞發佈會在建甌市東峰鎮隆重舉行。同時頒發首屆“海峽杯”閩臺烏龍茶品鑒交流會特優獎。

  據悉,首屆“海峽杯”閩臺烏龍茶品鑒交流會由建甌市人民政府、省海峽農業合作交流服務中心、海峽都市報社、龍岩市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區管理委員會、臺灣茶文化推廣協會、臺灣南投縣鹿谷鄉農會聯合舉辦,南平市副市長楊榮郎、臺灣茶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葉淑盆等領導和嘉賓參加了交流會。會上,舉行了對“東峰矮腳烏龍”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的揭牌,東峰鎮人民政府與臺灣文化推廣協會共同簽署合作協議;分別選取建甌矮腳烏龍、臺灣凍頂烏龍、漳平永福高山茶等茶樣進行品鑒,併為百年矮腳烏龍茶廠、鴻鼎茶業、德全茶廠等8家兩岸茶企業頒發首屆“海峽杯”閩臺烏龍茶品鑒交流會特優獎。同時還開展海峽都市報閩臺緣知識有獎競答、茶藝、採茶舞等茶文化活動。

  建甌是我國百個産茶重點縣之一,茶文化積澱深厚、歷史悠久,以“矮腳烏龍”為首的北苑貢茶,代表了唐宋團茶製造的頂尖工藝,享有“天下之茶建為最,建之北苑又為最”的盛譽。“北苑貢茶”共歷經四個朝代,29位皇帝,歷時458年。宋徽宗趙佶皇帝一句“本朝之興,歲修建溪之貢,龍團鳳餅,名冠天下”的評語使得“北苑貢茶”流傳千年。目前,全市有195個建制村産茶,擁有茶園面積10.65萬畝,年産幹毛茶8000噸,茶葉産值3.4億元。創建了“北苑貢茶”統一品牌,産品多次參加全省性、全國性和國際性的茶賽活動,頻頻獲獎和摘金奪冠。僅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名茶評選中,建甌選送的“矮腳烏龍”、“肉桂”、“閩北水仙”等茶樣“過關斬將”,一共摘得了5金11銀9優的佳績。

  閩臺同根同源,烏龍茶品更是同處一宗。茶葉就像一座金色的橋梁,連接著兩岸同源同種的文化,傳遞著兩岸茶人割捨不斷的情誼。據了解,東峰鎮桂林村至今還保存著擁有160年以上歷史的15畝茶園,種植的茶樹品種為矮腳烏龍。1990年9月,臺灣茶業界泰斗吳振鐸教授經過縝密的科學考證,確認桂林的矮腳烏龍為臺灣青心烏龍的祖樹,是臺灣享有盛譽的“青心烏龍”和“凍頂烏龍”茶的祖籍園。為保存閩臺烏龍茶品種歷史淵源的見證,1991年6月,南平地區行政公署、福建省茶葉學會和建甌縣人民政府對這片茶園立碑保護,永誌海峽兩岸茶業親緣相依的關係。在當日的閩臺烏龍茶品鑒交流會上,臺商林志純先生感慨地説:“兩岸情,兩岸緣,這次到建甌就是專門到百年烏龍茶園尋根問祖。希望通過兩岸茶葉技術交流、合作,弘揚兩岸茶文化,促進兩岸茶葉的發展。”

  矮腳烏龍茶“腳”雖“矮”,卻給當地茶企茶農帶來了“高”收入,現在一公斤矮腳烏龍茶最貴的可以賣到上萬元。1999年11月,在建甌市政府舉辦的首屆北苑貢茶節上,“東峰矮腳烏龍”被評為茶王;2005年,在全省名優茶評選活動中,“閩北烏龍(東峰矮腳烏龍)”被評為省名茶。如今,矮腳烏龍已成了建甌茶葉的知名品牌和拳頭産品,涌現了一大批專門從事矮腳烏龍的茶廠,並有了“成龍”、“百年烏龍”、“親家”、“峰苑”等有相當知名度的商標,表現出了真正優良品種的強大生命力。為了發揮矮腳烏龍茶的生産優勢,創建知名品牌,去年,東峰鎮政府積極申請註冊“東峰矮腳烏龍”地理標誌的證明商標,現今如願以償獲得批准通過。

  品牌響,茶葉俏。通過幾年的品牌打造,建甌茶葉從幾年前每公斤才十幾元賣到現在的幾百元,甚至三五千元,像今年的茶青價格最貴的一斤賣到76元,讓茶農的腰包越來越鼓。眼下,建甌正大力推進茶産業“十百千萬工程”:培育十大內銷龍頭企業;熱銷百座城市,在百座城市要經營建甌十大龍頭企業的産品;在百座熱銷城市中,要有千座茶莊;打造萬人的行銷隊伍;茶園面積要由現在的10萬畝擴大到15萬畝,産量要從現在的8000噸,提高到15000噸,出口達到1000萬美元。更大的發展在後頭,今年,該市還啟動建設投資4個億、佔地3500畝的集茶文化展示、茶加工貿易、茶旅遊休閒等為一體的“中國北苑茶都”。“建設‘中國北苑茶都’,開展對北苑茶文化的研究、開發和利用,將對打造建甌茶葉品牌,促進建甌茶葉産業化、推動建甌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建甌市北苑貢茶協會會長曾學俊信心滿滿的説。 (魏劍生 張家飚)

 
編輯: 馬迪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