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受益行業之海西商業貿易

  時間: 2009-05-07 21:46     來源: 台灣網綜合       
 
 

  商業貿易:福建地處我國東南沿海地區,處在我國兩大經濟圈的斷裂地帶,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毗鄰相連,承接臺灣海峽兩岸,與東南亞各國距離適中,距出境澳較近,具備優越的地理位置、較強的經濟實力和良好的交通運輸條件。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的出臺,有望加速把福建建設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商貿流通服務中心的步伐。

 

輻射長三角和珠三角發展

 

  有關專家表示,從國家層面來説,支援福建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除了促進兩岸經貿合作,也有利於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的進一步協作,更有利於構建中西部地區的對外開放新通道。

  記者了解到,福建省正在通過加快高速公路、鐵路和港口群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形成服務中部崛起、西部開發和沿海經濟發展的新的通道。

  以鐵路為例,面向中部腹地,福建省今年新開工建設贛龍鐵路復線、京福高速鐵路福建段、漳州港尾鐵路;連接長三角和珠三角,今年3月,福建第一條沿海快速鐵路———溫福鐵路全線鋪軌貫通,同時福廈鐵路正式進入鋪軌階段,這是我國東南沿海鐵路的一個重要部分,向北可以直通杭州、上海,繼續往南連接正在加快建設的廈深鐵路,縱貫我省潮汕地區並最終達到深圳市,東南沿海鐵路建成後,海西經濟區連成一片,將出現一個新的沿海3小時經濟圈。

  對臺資源豐富的潮汕地區或許將擁有新的角色———未來海西經濟區與珠三角地區實現對接的“橋頭堡”。記者了解到,汕頭已經要求圍繞國家海西規劃做好實施配套工作,在土地利用規劃、城鄉總體規劃等方面,與海西發展規劃銜接;建設海西區域南翼的重要交通樞紐,把汕頭建成對臺“三通”主要口岸。

  形成“海峽經濟區”

  在李保明教授看來,海西經濟區獲批的意義並不止于成為拉動區域協調發展的又一引擎,進一步的,隨著兩岸經貿合作更加深入、基礎設施建設和制度建設的完善,最終形成橫跨海峽兩岸的“海峽經濟區”也並不遙遠。

  福建省社科院臺灣研究所所長吳能遠也指出,海西經濟區的長遠發展目標,是成為包括海峽兩岸在內的“海峽經濟區”,其GDP總量有望比肩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

  記者了解到,現在學界提出“海峽經濟區”的概念認為,海峽經濟區是以臺灣海峽為紐帶,以海峽兩岸經濟互補性、地緣臨近性以及文化同源性為背景,以兩岸經濟功能性一體化發展為基礎、兩岸經濟機制性一體化為共同願景的經濟區域。

  李保明表示,去年兩岸實現了三通,根據測算,從海峽西岸到海峽東岸最近的距離乘坐快輪只需3—4個小時,無論是貨物還是人員往來都十分便捷,隨著大陸與臺灣經濟關係進一步正常化,海峽兩岸經濟整合是必然的趨勢。

  可以設想,如果海峽經濟區構建形成,將是構建兩岸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直接暢達的溝通管道,無論是臺商企業還是大陸企業都可以在兩岸自由往來經營,産業鏈也更加順暢,企業在海峽兩岸佈局更為緊密。

 

 承接兩岸産業轉移

 

  據福建發改委相關人士透露,鼓勵、支援臺商投資高新科技園區,建設海峽西岸高新技術産業帶,使之成為承接臺灣高新技術産業與技術轉移的載體是此次國務院支援意見的一個亮點。

  李保明表示,由於海西經濟區特有的對臺區位優勢,未來承接臺灣産業轉移應該已是預料之中,而且為應對金融危機的衝擊,兩岸需要加強産業對接和互補,同時産業轉移也是臺灣自身發展的必然趨勢,海西經濟區正好作為這種合作平臺。

  據了解,福建省有關部門已經在考慮引入臺灣新竹科學工業園的發展模式與管理機制,在福建創建科學工業園,此外還將推進與臺灣在金融、電子資訊、機械、石油化工、現代農業等領域的合作。

  有分析認為,在對臺經貿方面,海西的運輸優勢是珠三角地區和長三角地區所不具備的,兩岸“大三通”後,只需幾個小時便可橫跨臺灣海峽,海西對臺臨港工業、石化産業等等都有很強的吸引力。

  “這對臺灣來説也是很好的機遇。”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巫永平認為,臺灣的石化産業目前就面臨很大壓力,建立海峽西岸經濟區有利於臺灣石化産業更好轉移。

  另外,海峽西岸經濟區目前已成為大陸承接臺灣産業轉移的最活躍地區,此次《意見》也提出海西經濟區是“東部沿海地區先進製造業的重要基地”,要求海西區“充分發揮後發優勢,高起點發展特色産業”。這被相關人士解讀認為,兩岸未來將在製造業方面實現更為深入的産業對接。

 
編輯: 邵磌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