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五年海西 五彩繽紛(海西歷程回顧)

  時間: 2009-05-08 09:55     來源: 台灣網綜合       
 
 

 

  站在2009年,回望福建過去五年的發展時,我們發現,有無數成績令人振奮,有不少經典成為流行,更有太多記憶值得珍藏,而這一切,都深深烙上了海西的印記。

  2004年來,一個以福建為主體、涵蓋周邊區域、對應臺灣海峽的“海峽西岸”概念,在中國區域版圖上漸漸清晰。五年來,海西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大跳躍,就像跳棋中的一個棋子,給它的空間有多大,它就可以跳多遠!五年來,海西平臺越做越大,海西品牌越來越響,從2006年至今,“支援海峽西岸經濟發展”更是連續幾年被寫入中央政府工作報告。

  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奇跡的見證者,也是這個奇跡的參與者。中國人喜歡把五年比作一個節點,在海西五年這個節點上,我們從頭梳理海西不平凡的發展歷程,用最平實的手法,繪就一幅海西五年聚合共贏的精彩畫卷。

  2004年 “海西”概念浮出水面

  2004年1月,福建省十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時任福建省長盧展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構想。這是“海峽西岸經濟區”概念首次完整、公開亮相。

  2004年3月,福建省出席全國十屆人大二次會議的代表聯名向大會提交關於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議。

  2004年11月,福建省委頒布《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綱要(試行)》和兩個配套文件,指出了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目標:立足祖國統一大業,著力推動福建以及周邊地區作為一個充滿活力的經濟板塊加速崛起,成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前沿平臺、兩岸三地交流合作的重要地區,最終成為中國經濟重要增長極。

  2005年 “海西”首次寫進中央文件

  2005年1月,福建省十屆人大三次會議通過《關於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決定》,海西建設進入全面實施新階段。

  2005年3月,福建省出席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代表建議,把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

  2005年5月17日,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在會見參加“海交會”和“商交會”的來賓時,提出了“五緣六求”的概念,“五緣”即閩臺間存在地緣、血緣、文緣、商緣、法緣;“六求”即新形勢下福建在發展閩臺關係方面追求緊密經貿聯繫、兩岸直接“三通”、農業全面合作、旅遊雙向對接、文化深入交流、載體平臺建設。

  2005年10月,“支援海峽西岸經濟發展”寫入《中共中央關於制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2006年 總書記為海西指明方向

  已運作2年的海西戰略,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精力呵護下茁壯成長。2006年胡錦濤總書記視察福建期間,更對海西的發展提出了“六個”紮實推進與“兩個”機遇,希望海西能抓住機遇尋求新發展。

  2006年初,建設部將海峽西岸城市群列入全國城鎮體系規劃,成為全國優先支援發展的八大城鎮群之一。

  2006年3月5日,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式上,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那屆大會上,海西同時被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

  2006年10月,十六屆六中全會《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決定》再次重申支援海西發展。


  2007年 兩個先行區,海西就要這麼建

  2007年1月,福建省十屆人大五次會議通過《福建省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綱要》,海西建設進入全方位推進階段。

  2007年8月,福建省委召開常委會議,指出要堅持“好”字當頭謀發展、改革創新謀發展、以人為本謀發展、統籌協調謀發展,推進海西又好又快發展。

  2007年10月,在十七大上,海西首次寫入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

  2007年11月,福建省委八屆三次會議提出全面推進海西建設的新要求,要求努力把海西建設成為科學發展的先行區、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區。

  2008年至今 海西駛上新幹線

  2008年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海西再次寫入中央政府工作報告。

  2008年3月8日,鐵道部和福建省政府在北京簽署了《關於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新一輪鐵路建設的會議紀要》。

  2008年4月,建設部(現已更名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式批復《海峽西岸城市群協調發展規劃》。這是繼京津冀城市群之後,國家批復的又一區域城市群協調發展規劃。

  2008年12月,國家工商總局做出決定,再推15條扶持政策,支援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

  2009年5月4日,溫家寶總理近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關於支援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

 

  ……

 

 

 

 
編輯: 邵磌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