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境南北長約120公里,東西寬約67公里,狀如火炬。土地總面積 3826.99 平方公里。山地、丘陵、河谷平原錯落分佈。其中山地佔 27.1%、丘陵佔 61.7% 、河谷平原佔 11.2%。主要山脈有武功山 ( 最高峰白鶴峰海拔 1918.3米 ) 和楊歧山 ( 主峰千拉嶺海拔 944 米)。主要河流有萍水、栗水、袁水、草水、蓮江等,南部的蓮江、東南部的袁水入贛江水系,中部的萍水、西部的草水和北部的栗水入湘江水系。
自然資源豐富。已發現礦種36種,金屬礦主要有鐵、錳、銅、鉬、鎢、鈷、鉛、鋅等14種,非金屬礦主要有煤、石灰石、瓷土、石英砂、大理石等22種。其中煤炭為萍鄉主要礦産,儲量達7.2億噸;鐵儲量5.5億噸,石灰石儲量500億噸,石英砂儲量4300萬噸,瓷土儲量1000萬噸。大理石有白玉、墨玉等10余種。植物資源有林地面積1930平方公里,佔土地總面積的50.4%。主要植物群落有杉木林、馬尾松林、竹林、油茶林和其他各類常綠闊葉林等,森林覆蓋率達 54.5%。
萍鄉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象條件較好。
人口構成以漢族為主,有回族、維吾爾族等18個少數民族。
萍鄉有著著稱於世的歷史文化和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1906年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在萍鄉、瀏陽、醴陵舉行了聲勢浩大的萍瀏醴起義,萍鄉萬人響應。1920年11 月,毛澤東同志來萍考察;1922年又先後派李立三、劉少奇等同志來安源開展工人運動,于當年9月領導了震憾全國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1927年萍鄉工農參加了秋收起義並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之一的蓮花縣工農政府。現有總平巷、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安源路礦工人消費合作社以及秋收起義軍事會議會址、紅一方面軍前委機關所在地等大批革命舊址。自然景觀有義龍洞、武功山、楊歧山等。天然溶洞-義龍洞位於萍鄉城北17公里處,全長4公里。洞內景致令人目不暇接,主要有“四人廳”、“龍牙穴”、“擎天柱”、“千丘田”、“仙女池”、“雨打芭蕉”、“峽谷”、“鴛鴦池”、“童子拜觀音”、“千丈瀑布”等,尤其是“洞天飛瀑”、“銀河飛瀉”等景為國內溶洞罕見之奇觀。武功山位於羅霄山脈北段,綿亙起伏 120 公里,主要景觀有“龍王潭”、“盡心橋”、“仙池”、“風火洞”、“泡鹽”、“吊馬栓”、“冠岩”、“千丈崖”、“萬松岩”、“潭口瀑”、“三疊泉”、“烏龍潭”、“迎賓松”等,不少珍稀動植物在這裡繁衍,有“天然動物園”和“天然植物園”之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年來,萍鄉的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都有高速發展,成效顯著。1979年至2000年,國民生産總值年均遞增10%以上,“八五”期間年均遞增達15.3% 。2000年國民生産總值 99.49億元,其中第一産業14.39億元,第二産業 63.98 億元,第三産業 31.12 億元。
對外開放不斷擴大,投資環境不斷改善。萍鄉交通便利。浙贛鐵路復線橫貫全境,地方鐵路連通各主要礦山、礦點。境內 319 國道和 320 國道交織貫通,形成東西、南北十字型運輸網路。通訊事業日益發達,全市已實現電話程式控制化。市政設施建設加強,市區電力、自來水、煤氣供應正常,城市功能更趨完善,鵝湖公園已全面開放,體育中心也已投入使用,佔地面積14.62萬平方米的秋收起義廣場已建設完工,使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招商引資政策完善,對外經貿事業發展迅速。“八五”期間累計利用外資達2277萬美元。一個全方位、多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正在萍鄉逐步形成。
面對新世紀的挑戰,萍鄉將力爭繼續保持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到2010年實現每人平均國民生産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要達到這一戰略目標,必須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走發展“高産優質高效、以少勝多”的路子,全面實施“五百工程”,建立農業綜合開發、鄉鎮企業發展和小城鎮建設“三位一體”的有萍鄉特色的農村經濟體系。必須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機制的發展,大力推進工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選擇和培植支柱産業和主導産業;圍繞國有企業改革,繼續深化各項配套改革。必須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促進第三産業發展,充分運用科技第一生産力推進企業技術進步。還必須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嚴格控制人口增長,保障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
萍鄉市及所轄各縣、區人民政府:
名 稱 聯繫電話 郵遞區號
萍鄉市 (0799) 6832274 (辦公室) 337002
蓮花縣 (0799) 7221220 (辦公室) 337100
上栗縣 (0799) 3661301 (辦公室) 337009
蘆溪縣 (0799) 7551301 (辦公室) 337053
安源區 (0799) 6833262 (辦公室) 337055
湘東區 (0799) 3441201 (辦公室) 337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