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的歷史名城江西省南昌市素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美譽。數千年的歷史風霜錘鍊了南昌人大氣、堅韌、開放、誠信的品格。 “八一”一聲槍響讓英雄城彪炳史冊。在今天, “八一精神”照耀英雄後代在現代化建設攻堅戰中奮勇搏擊、化危為機。 “八一精神”激勵南昌勞動保障人在嚴峻的就業壓力下屢出奇招,在民生保衛戰中譜寫了一曲和諧發展的讚歌。
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 觸角更遠微笑更甜
南昌市的經濟發展相對滯後、人口眾多、就業壓力巨大。南昌市每年需要安置就業的城鎮勞動力約15萬人左右,實際安置就業為8萬-9萬人,每年崗位缺口保持在6萬-7萬個。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經濟環境的變化,也使創業不確定因素及風險不斷加大,造成創業難度增大。
南昌市勞動保障局局長陳匡輝坦言: “面對這些困難我們想了很多辦法,出臺了許多政策。對症下藥固然重要,但是好的政策更需要落實到基層、落實到老百姓身上,公共服務系統是和老百姓接觸最為緊密的窗口。要想促進就業工作,提高就業率,必須把加強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作為關鍵抓手。”
為此,南昌市在全省率先開展了街道、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的星級評定工作,在全國率先開展了社區勞動保障協管員星級評定工作,努力讓基層勞動保障工作朝著 “制度化、專業化、社會化”方向邁進。
南昌市最終評出了五星級勞動保障事務所3家、四星級2家、三星級17家,沒有達到星級建設要求的勞動保障事務所,按照星級標準去建設。
作為3家五星級勞動保障事務所之一的南昌市沙井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各項考核指標都超額完成任務。截至目前,其 “4050”人員再就業完成全年任務195%,轉移農村勞動力完成全年任務的166%,免費職業介紹完成全年任務的150%,城鎮職業培訓人數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人數完成年任務的108%等等。
“南昌地區的任何人只要有培訓意願,不管是否就業,更不管是農村還是城鎮戶口都可以免費到事務所參加大部分技能培訓。”沙井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所長鄔江華介紹。
南昌市民錢春霞不但免費參加了沙井勞保所的公關禮儀培訓,還因出勤好表現好獲得了培訓班裏的學習一等獎。除了免費參加事務所的職業技能鑒定,還得到了沙井勞保所的學習獎勵。錢春霞高興地説:“這真是太好了,在這裡參加過技能培訓的人員,找到工作後還能免費參加禮儀培訓。不但可以免費提高我的技能,學好了還能得到政府的獎勵。”
按照 “六個到位、三個銜接”和 “四個一”的要求,南昌市進一步強化了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建設。目前南昌市建設了街道 (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116家,社區勞動保障服務室303家,各種應配設備全部安裝調試到位,實現了市、縣 (區)、街道 (鄉鎮)、社區 (村)四級聯網。在城區303個社區、鄉鎮1434個行政村建立了勞動保障協管員隊伍,形成了規範、專業、標準、社會化高的基層勞動保障平臺格局。
基層平臺搭好了,人才中心來助威。在南昌城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要找工作就去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如今,南昌市已建成市級人力資源市場1個,縣區級9個,各類民辦職業仲介機構23個,形成了市、縣 (區)、街道 (鄉鎮)、社區 (村)四級市場就業服務網路。經過多渠道籌資改造了人力資源市場,各就業服務中心配備了國內一流的電子查詢系統、資訊發佈系統和電子叫號系統。
建創業之家 離夢想更近一步
南昌人以他們火熱的激情和良好的基礎條件獲得了國家首批創建創業型城市的 “入場券”。
大學畢業生無疑是創業群體中最具有活力和創造力的人群,南昌市出臺多種政策、措施,積極幫扶這股最具創造性的力量。
南昌市勞動保障局設立了創業工作站 (創業之家),工作站的成員是畢業而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他們既是服務對象又是服務者,他們接受別人服務的同時還需要去服務他人。江西師範大學的羅金邴説: “我在這裡每個月有580元的見習補貼,上1個月創業培訓課,3個月在這裡見習,在此期間我們都要定時開展班團活動,和學校裏很像。唯一不同的是,我們又要承擔一定的實際工作,算是工作人員,是一種雙重的角色。我感覺收穫很大。”
為了更有針對性地幫助大學生創業,南昌市勞動保障局特意為他們安排了當地具有影響力的企業家,進行一對一的幫扶輔導。江西製造職業技術學院的鐘立一直鍾情創業,曾在學校擔任創業協會的會長,他的結對幫扶企業家是南昌慧華高科混凝土有限公司的楊桂花。在楊桂花的公司實習期間,鐘立體會最深的是理論怎樣才能與實踐結合,鐘立説: “我在楊總的公司的每個部門都過了一遍,辦公室、人事室、結算室等每個部門對我的能力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創業對大學生來講最大的難題是如何去解決現實問題,是否具有充分的應變能力。見習後我最大的體會是創業不簡單,覺得通過學習自己離夢想更近了一步。”
南昌市還出臺了 《南昌市模擬公司創業實訓項目實施方案》,這是全國首次政府確定開展創業實訓的組織機構及扶持政策,將有創業願望的高校畢業生及臨近畢業的在校生納入創業培訓範圍,目前開展創業實訓220人。此外南昌市勞動保障局還深入高校,在江西師大、江西財大、江西旅遊商貿學院舉辦創業項目推介活動,為高校畢業生提供項目推介、政策諮詢、專家指導、小額貸款等 “一站式”服務,有效地扶持了南昌市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
創勞務品牌 轉移就業闖四方
南昌市每年從外地來此尋找就業機會的就有7萬到8萬人,在加上本地勞動力,勞動力市場競爭空前激烈,南昌市勞動保障局勞動就業服務管理處副處長許善良認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走出去是關鍵,而打造品牌是重要手段。”
南昌市郊的安義縣,農業人口18萬人,其中農村富餘勞動力近7.8萬餘人,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為了打造勞務品牌,安義勞動保障局大力推行先培訓、後輸出,培訓、就業、維權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通過政府抓、資訊引、典型帶、跟蹤服務為保障、輸出基地為依託的勞務輸出新模式,每年輸出城鄉勞動力4.7萬人,佔全縣農村勞動力總數的60.25%,組織培訓農民工1.2萬人(次),年創勞務收入3.7億元,勞務收入佔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的65%。
許善良説: “安義縣財政在財力十分緊缺的情況下,安排了25萬元勞務輸出經費,構建了 ‘縣、鄉、村’三級網路,做到資訊直通,政令暢通,及時掌握一手資訊。”
要想成為社會公認的品牌,提高勞動力綜合素質十分重要。為此,安義縣勞動保障局不惜重金聘請技術精湛、經驗豐富的師傅,組織農村勞動者及城鎮下崗失業人員開展鋁合金塑鋼技能培訓。通過培訓、組織引導,這支隊伍由當初的550人,迅速發展壯大,形成了一支人員超過3萬人,範圍遍佈全國各地的安裝加工銷售大軍,涌現出上萬個加工點和近千個競爭力較強的塑鋼銷售網點,年銷售塑鋼型材料近百億元。據不完全統計,安義人掌握著全國70%的塑鋼鋁合金門窗材料銷售市場,市場上形成了 “安義人銷售哪家企業的産品,哪家就會興旺發家的現象。”
為了走出去,南昌市還積極打造進賢縣的醫療器械品牌、新建縣的廚師品牌、麻丘鎮的生豬宰殺品牌等。
南昌市勞動保障局還利用舉辦招聘會、送崗下鄉、開展諮詢活動等方式做好就業對接工作。通過開展各項技術培訓,來促進就業。家住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昌東鎮光明村余家自然村的余巨龍,參加了南昌市建築工程技工學校開設的鋼筋工技能培訓班。訂單式培訓後,他憑著掌握的技術進入了江西昌恒建築工程公司工作。短短不到一年時間,余巨龍已從一個普通的農民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技術管理人員。
今年以來,南昌市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31.11萬人,其中省內轉移就業16.62萬人,省外轉移就業14.49萬人。(余依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