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始終把經濟建設放在中心位置,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胡錦濤同志強調:“全黨全國都要增強促進發展的緊迫感,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鬆,充分調動和切實保護廣大幹部群眾加快發展的積極性,堅定不移地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産力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建立在發達的生産力基礎上。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始終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解放和發展生産力始終是我們的中心任務。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發展,首先是要發展經濟。國家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説到底是經濟實力問題。國際競爭,説到底也是經濟實力的競爭。只有經濟發展了,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增強了,人民的生活才能不斷改善,國家才能長治久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才有堅實的物質基礎,我們才能在國際格局中佔據更加有利的地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不能放鬆。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抓住機遇加快經濟發展,保持平穩較快的經濟發展勢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百分之九點六,按當年平均匯率計算,二〇〇五年已經達到二萬多億美元,躍居世界第四位。但佔全球經濟總量的比重僅略高於百分之四,每人平均僅一千七百多美元,仍屬於中低收入國家。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按照十六大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部署,提出到二〇一〇年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要比二〇〇〇年翻一番。實現這一目標意義深遠,任務艱巨。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只有加快經濟發展,才能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才能更好地解決前進道路上的矛盾和問題,才能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緊緊抓住和切實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大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對於我國加快實現現代化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我們強調加快經濟發展,不是單純追求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國內生産總值是目前世界通用的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具有綜合性強和簡便易行的優點。但是,國內生産總值不能全面反映經濟增長的品質和結構,不能全面反映人們實際享有的社會福利水準。要以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看待國內生産總值,防止任何片面性和絕對化。要把加快經濟發展,建立在優化結構、提高品質和效益的基礎上。忽視增長的品質和效益,不惜浪費資源和破壞環境,片面追求一時的高速度,勢必會造成大的起落,就不能實現真正的發展。有品質、有效益的發展,才是真正的發展,才真正體現了發展的硬道理。
2.堅持“五個統籌”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推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全面發展,要努力做到“五個統籌”,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使各方面的發展相適應,各個發展環節相協調。
“五個統籌”是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新鮮經驗、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提出來的。毛澤東同志説過,我們的方針就是統籌兼顧,各得其所。這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處理社會主義建設中重大關係的基本方法。鄧小平同志提出,“我們必須按照統籌兼顧的原則來調節各種利益的相互關係。”江澤民同志強調,“我們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應該正確反映並有利於妥善處理各種利益關係,都應認真考慮和兼顧不同階層、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針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五個統籌”的思想,豐富了我們黨關於統籌兼顧的思想,是對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
統籌城鄉發展,就要更加注重農村的發展,解決好“三農”問題,堅決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方針,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逐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實行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統籌區域發展,就要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繼續發揮各個地區的優勢和積極性,通過健全市場機制、合作機制、互助機制、扶持機制,逐步扭轉區域發展差距拉大的趨勢,形成東中西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新格局。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就要在大力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社會發展,加快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在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把加快經濟發展與促進社會進步結合起來。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就要高度重視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就要處理好國內發展和國際環境的關係,既利用好外部的有利條件,又發揮好我們自身的優勢,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把擴大內需與擴大外需、利用內資與利用外資結合起來,努力實現國內改革發展和對外開放相協調。
“五個統籌” 深刻體現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切入點和現實途徑。堅持“五個統籌”,必須在大力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兼顧經濟社會各個方面的發展要求,實現經濟社會各構成要素的良性互動,在統籌協調中求發展、以發展促進更好的統籌協調,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3.增強把握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求的辯證思維能力
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必須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高度,準確認識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矛盾和新問題,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正確把握和處理好各種關係。
一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的關係。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結合起來,既要考慮當前發展的需要,又要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既要遵循經濟規律,又要遵循自然規律;既要講究經濟社會效益,又要講究生態環境效益。要抓緊解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亟待解決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同時要著眼未來發展,堅決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要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著眼于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著眼于實現現階段的發展目標和促進可持續發展,切實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的生産生活條件,保證有利於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
二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關係。全國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整體,從根本上説,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是一致的。局部要服從全局,全局要照顧局部,要兼顧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努力實現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良性互動。要堅持全國一盤棋,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中央在作出重大部署、制定方針政策時,既要考慮全局利益和長遠利益,也要照顧不同地區、部門的特點和利益,區別對待。地方要充分發揮各自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因地制宜地做好工作,但必須堅決維護中央的統一領導,維護中央權威,自覺維護國家的整體利益。要不斷增強在大局下行動的自覺性,堅決克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現象。只有把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都發揮好,才能把中國的事情辦好。
三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發展的平衡和不平衡的關係。平衡與不平衡的辯證運動是事物發展的重要特徵。事物發展是一個從不平衡到相對平衡再到不平衡的迴圈往復的過程。實踐表明,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大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既不是毫無波折的平衡增長過程,也不是一邊倒的絕對非均衡增長過程。我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不同的地域、群體、行業和領域,因發展起點、資源條件和自然環境以及資金、人力、知識等方面的差異,不平衡發展是必然的。一刀切、一個模式、齊步走是不可能的。要堅持既突出重點,又兼顧全面;既鞏固已有的基礎和優勢,又要著力加強薄弱環節;既善於調動各方面發展的積極性,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又注重持續穩定發展,努力實現發展的均衡性。
四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既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以增強經濟的活力和效率;同時又要充分發揮政府宏觀管理和調控的作用,注重克服市場的缺陷和不足,解決市場不能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在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加快和改革攻堅的過程中,要注重發揮政府在促進就業、調節分配、完善社會保障、實現社會公平、協調城鄉和區域發展、保護生態環境、保持經濟平穩運作中的作用,努力實現又快又好發展。
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各種關係,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唯物辯證法,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及時研究和解決改革發展穩定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牢牢把握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人民日報》 (2006-07-23 第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