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迎接連戰,連氏宗祠進行了大修 (圖片來源:廈門晚報)

依山傍水的馬崎社風光秀美。 (圖片來源:廈門晚報)
中新網4月11日電 4月中旬,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一行將前往祖籍地福建龍海馬崎社祭祖。廈門晚報記者提前到馬崎提前“探營”。
報道説,300多年前,連戰先祖連興位從馬崎跨海入臺,300多年後,春暖花開的日子,馬崎將迎來海峽對岸宗親,迎來具有歷史意義的相聚時刻。
新路美景候親人
一年前的春天,來到馬崎時走的是黃泥路。現在,通往馬崎的4公里道路變成全漳州市最美的村道了:平整的水泥路面,兩側樹木生機勃勃;草坪上,棕櫚樹迎風搖曳。道路兩旁的農田裏剛剛播種的秧苗一片嫩綠;村頭田邊遍植的龍眼樹已綻開了花骨朵;粉的、黃的、紅的野花開遍了田野。
連氏宗祠周圍,幾塊綠地修剪得錯落有致,周邊十幾座二、三層的嶄新別墅暗示著村莊的富足。村民小組長們正聚集在宗祠內開會,討論整治村中環境事宜。
村中的連宗和老人告訴記者,為歡迎連戰一行回馬崎村謁祖,有關方面投資對進村道路進行了拓寬翻新,並在村口新建了一個臨時停車場;現正抓緊時間對開基始祖連佛保及其夫人李氏的墓地進行修繕。此外,村里正加緊新建一條公路,連接連氏祖墳至連氏宗祠,路面寬度設計為12米,再加上兩旁10米寬的綠化帶,足足有30米寬。
馬崎位於長洲風景區內,背倚“漢唐古道”萬松關,面臨九龍江,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馬崎村依傍的那一段九龍江,因是水陸交通要衝,明代在此設“柳營江巡檢司”,俗稱“柳營江”。走在村中,江風和著淡淡的龍眼花香拂面而來,江岸芳草青青,遠處萬松關連綿巍峨,有如天然水墨畫。村民家中不時傳來歌仔戲的鄉音鄉韻,村婦們在橋下搗衣閒聊,處處充滿閩南鄉村和諧寧靜的氣息。
12道祭祖儀程
重修于清初的連氏宗祠內供奉著龍海連氏鼻祖連南夫、馬崎開基始祖連佛保及其妻子李氏的牌位。數天后,連戰將在這裡舉香祭祖。
村中老人連鴻舉告訴記者,宗親們對迎接連戰一行及祭祖典禮的工作安排,已基本就緒。屆時,宗親們將組織具有地道閩南風情的鑼鼓隊、腰鼓隊、獅龍隊、弦管樂隊夾道歡迎。連戰進入連氏宗祠後,鄉親們將奉上用雞蛋、桂圓幹製成的甜茶。
喝過一道茶後,將正式按照馬崎當地風俗,開始12道祭祖儀程。鳴炮開祭後,主祭人連戰與16名陪祭執事就位,主祭陪祭凈身凈手,由主祭人連戰先生打開祖神龕迎祖,這道祖神龕的門平時只在冬至祭祖那天打開。行上香禮、祭祖禮、三祭酒、酹酒、獻三牲,接著由司儀恭讀祭祖祝文,表達著慎終追遠、不忘根本的教誨。之後主祭人率眾人向先祖三鞠躬,司儀與連戰將帛書置於香爐中焚化,告慰始祖先靈。最後再由連戰親手關上祖神龕門送祖,鳴炮,禮成。整個過程大約半小時左右。拜祭過祖祠之後,連戰一行將到開基始祖連佛保墳上進香拜祭。
作為司儀的連宗和老人和各位執事已將連戰一行的線路走了一遍又一遍,整個祭祖儀式已排練了兩遍,確保萬無一失。
4份禮物寓深意
屆時,馬崎宗親將送給連戰4份富有深意的禮物:家鄉江米,由取自古江東橋一帶的九龍江水和漳州平原上盛産的大米組合而成,取飲水思源不忘故土之意。桂圓幹,馬崎的桂圓幹古稱“岐山福圓肉”,是遠近聞名的特産。因土質原因,這裡的桂圓“甜得像蜂蜜”,周邊民眾遠走他鄉時,“岐山福圓肉”是必帶之物,取“幸福團圓”之意。一幅繪有家鄉風光的國畫作品,薈萃萬松關、江東橋、瑞竹岩和馬崎祖厝等美景。此外還有一幅書法作品。(劉麗英) 來源:中新網
編輯:we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