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頭
English
繁體
 
 
臺灣水果介紹:檳 榔
 
 
  來源:      日期:2006-05-22 14:01

 


           檳榔半圓凹網紋,基窩之旁新月痕,
           切面大理石紋理,殺蟲下氣功效真。

         [來源]  為棕櫚科常綠喬木植物檳榔Areca catechu L.的成熟種子。

         [産地]  主産海南省。雲南、福建、廣西等省亦有栽培。

         [采收]  春末至秋初果實成熟(由橙黃至鮮紅)時采收,水煮後低溫烘乾,剝去果皮,取出種子。

         [藥材形性]  形似雞心,或半球狀卵形,高1.5-3.5cm,底部直徑1.5~3cm。表面淡黃棕色,具稍凹下的網狀溝紋,基底部中心有凹窩(即珠孔),近珠孔之側,有一新月形或三角形的疤痕(種臍)。質堅硬,切面呈棕、白色相間的大理石樣花紋。氣微,味澀、微苦。

         以個大、堅實、斷面色鮮艷,無破裂者為佳。
 
         [炮製]  將原藥材放清水中浸,每日換水,冬春季浸3—5天,夏秋季浸2—3天,撈起放竹籮內,每天淋水2-3次,保持外皮潮濕,候內心潤透,切0.1—0.15cm薄片晾幹。或一層擯榔,一層黃砂(約一隻檳榔厚),分層輔平,每日灑水1次,潤透切薄片晾幹。

         檳榔片為類圓形薄片,大小不一,直徑約1.5-3cm,切面顯棕白相間、曲折放射狀的大理石樣花紋,中心偶見空隙,味澀微苦。

         炒檳榔.取檳榔片,用文火炒至焦黃色,取出放涼。炒後使藥性緩和,適於挾虛患者。
 
         檳榔炭  取檳榔片,用中火炒至黑褐色,取出放晾。炒炭能增強消積治血痢的作用。

         [成分]  含6種與鞣質結合存在的生物鹼,總生物鹼量0.3-0.7%,而以檳榔鹼含量最多,也是檳榔的有效成分。其餘為檳榔次鹼、去甲基檳榔鹼、去甲基檳榔次鹼、異去甲基檳榔次鹼。此外尚含有鞣質約15%,脂肪油14-18%,一種紅色素檳榔紅。

         [性味、歸經]  辛苦溫,入胃、大腸經。

         [功用]  殺蟲消積,行氣利水。用於多種腸寄生蟲病如絳蟲、薑片蟲、蛔蟲、蟯蟲等,以及食積腹痛,痢疾,水腫、腳氣等病症。

         [處方名]  檳榔  花檳榔  大腹子  大白  炒檳榔  檳榔炭
 
         [用法、用量]  煎服5-10克。單用殺絳蟲時可用60-120克。

         [保貯]  放缸瓷內,置陰涼乾燥處,防霉蛀。

         [注意]  1.過量檳榔鹼可引起流誕、嘔吐、昏睡及驚厥。如係內服所致者,可用高錳酸鉀洗胃,並注射阿托品。

                      2.宜在春、冬季節加工切片,以少浸多潤為原則,切好片後,不宜曝曬,否則捲起不平、易變色。 

編輯:妮妮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