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黨對黨"共識落實大盤點 臺胞親歷交流故事
 
 
  來源:      日期:2007-06-08 13:42

 

  兩年前的4月、5月、7月間,中國國民黨、親民黨、新黨主席相繼訪問大陸,胡錦濤總書記分別與他們舉行會談、會見,並達成了堅持“九二共識”、共同謀求兩岸和平雙贏、追求中華民族振興的多項共識,建立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新架構。隨後,中國共産黨和國民黨、親民黨等一道,積極努力推動落實各項共識並取得實質性進展。

     兩岸交流再現“春潮”———“黨對黨”共識落實大盤點

     大陸三次推出48項惠臺政策措施

     以國共兩黨為例,兩年來,兩黨堅持不懈地履行著對兩岸同胞的共同承諾,推動解決了很多涉及兩岸民眾權益的實際問題,廣大臺灣商人、農民、學生普遍受益。

      2006年4月至今年4月底,大陸借助3次舉辦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之機,推出了48項惠及臺灣同胞的政策措施。

     其中包括擴大臺灣農産品在大陸銷售、認可臺灣高校學歷、鼓勵兩岸擴大農業合作領域、歡迎臺灣地區高校招收大陸學生、鼓勵臺灣相關企業直接投資參與大陸的有關建設等……這些惠及廣大臺灣同胞根本利益的新舉措,受到兩岸民眾的熱烈歡迎與擁護。加強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增進兩岸同胞福祉,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一些專家學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對於一個積極有為的政黨來説,為促進兩岸的共同發展與繁榮,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兩岸人民的託付。從這個意義上看,中國共産黨和中國國民黨沒有辜負時代和人民的重托。

     兩岸交流“以民為本”漸入佳境 7大方面合作出現突破進展

     2005年3月,胡錦濤總書記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高瞻遠矚地提出了“四點意見”(“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極大地豐富了我們對臺方針政策的內涵,對於構建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産生了深遠影響。2006年4月,胡錦濤總書記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又提出了“四點建議”,進而強調:和平發展理應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主題,成為兩岸同胞共同為之奮鬥的目標。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主張,反映了兩岸同胞的願望,指明瞭兩岸關係的發展方向。

     在大力推動兩岸交流的同時,大陸方面非常關注解決臺灣同胞所關心的一些切身利益問題,積極落實祖國大陸向臺灣同胞所作出的各項承諾,推動兩岸交流與合作走向範圍更廣、層次更高、關係更緊密的全方位發展“佳境”。兩年來,兩岸合作在貿易、投資、農業、金融、“三通”、教育和醫療7大方面出現一些突破進展。

     ——2006年全年,兩岸間接貿易額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達1078.5億美元,同比增長18.2%。其中,大陸對臺灣出口207.4億美元,同比增長25.3%,大陸自臺灣進口871.1億美元,同比增長16.6%。截至2006年底,兩岸間接貿易總額累計突破6000億美元,祖國大陸已成為臺灣第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

     ——2006年,大陸方面共批准臺資項目3752項,合同資金113.4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21.4億美元;同年臺灣居民來大陸突破440萬人次,大陸居民赴臺突破20萬人次。從今年5月15日起,在原有開放8個口岸臺胞簽注點的基礎上,大陸又增開了廣州、青島、武漢等3個臺胞簽注點,往來于海峽兩岸的廣大臺灣同胞獲得了更大便利。

     ——“農業熱”堪稱近年來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的熱點。僅去年10月在廈門舉辦的海峽兩岸農業合作成果展覽暨項目推介會,就簽約農業合作項目500多個,實際簽約金額286億元人民幣……通過國共兩黨交流平臺,大陸繼對臺灣部分水果實行“零關稅”後,今年5月又開放了11種“零關稅”蔬菜。祖國大陸為照顧臺灣農民利益,近年兩次緊急採購共500噸臺灣滯銷香蕉,幫助臺灣農民擺脫了賣難困境。

     ——兩岸金融交流合作近年來不斷升溫。目前,祖國大陸銀行紛紛出臺了支援臺資企業發展的融資便利政策,大陸臺資企業融資環境進一步優化。據悉,國家開發銀行和華夏銀行已分別為臺資企業提供300億元和200億元人民幣融資支援。隨著大陸資本市場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臺資企業在大陸上市進程大大加快,至今已有4家臺資企業在大陸上市,並有數家正在接受評審。

     ——在教育領域,祖國大陸對就讀大陸的臺灣學生實行同等收費和設立臺灣大學生獎學金後,2006年又正式認可臺灣教育主管部門核準的臺灣高等學校的學歷,開通了專門的招收臺灣學生資訊網站。2006年向臺胞開放了報關員、註冊建築師資格考試後,今年又向臺灣居民開放了經濟、會計、衛生、電腦技術與軟體等15類(項)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目前有關方面正在抓緊相關考試的準備工作。

     ——在醫療方面,祖國大陸宣佈在臺胞比較集中地區的醫院設立固定診區和專門門診部,為臺胞在大陸就醫回臺報銷醫療費提供便利,歡迎和鼓勵臺灣醫療機構與大陸合資合作興辦醫院。進一步完善已建立的兩岸疫情通報與合作機制,積極落實去年與世界衛生組織秘書處達成的有關諒解備忘錄,幫助臺灣醫療衛生專家參加世界衛生組織相關技術活動。

     ——近年來兩岸“三通”在包機和海上直航也取得新進展。在兩岸春節包機不斷取得突破的基礎上,兩岸民間航空行業組織共同努力,在客運包機節日化、專案貨運包機、緊急醫療包機及特定人道包機4個方面達成共識。根據這些共識,已順利實現2006年中秋節日包機、2007年清明節包機、數項專案貨運包機及醫療救助包機。大陸有關部門不久前宣佈,將陸續開放成都、杭州、南京、深圳、大連、桂林等第二批包機地點。目前,兩岸有關航空公司已開始著手準備即將到來的端午節包機,多家公司已先後公佈了包機航班計劃。海上通航方面,新增福建泉州港石井港區設立對金門客運通航口岸;增設福建寧德城澳港、白馬港區對金門、馬祖、澎湖海上貨運直航口岸。2006年5月,廈門與金門客運班輪開辦兩岸包裹業務,兩岸漁工勞務合作也于同月恢復。2007年5月15日,福州─澎湖貨運直航儀式在福州市連江縣舉行,實現了福建沿海與澎湖貨運直航常態化。

分頁符圖標,請勿在代碼中對其進行修改,否則可能會造成錯誤而不能使用!

  和平發展主題更加深入民心

     當前,儘管反對“臺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的鬥爭依然嚴峻、複雜,但是兩岸交流交往空前活躍,兩岸關係朝和平穩定方向發展的勢頭不斷增強。尤為可喜的是,胡錦濤總書記對臺“四點意見”以及隨後提出的和平發展理應成為兩岸關係發展主題的重要主張,已在海峽兩岸深入民心。兩年來,兩岸同胞相互間的了解進一步加深,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光明前景有了更深刻、更真切的認識。隨著兩岸交流與合作進入新階段,特別是祖國大陸方面展現的善意、誠意,讓島內民眾對大陸有了更多的正面認識,過去長期被誤導而形成的對大陸的隔閡、誤解、甚至敵意開始“融化”。“兩岸合則兩利、分則兩害”,“臺獨”不符合臺灣民眾的利益,正成為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的心聲。臺盟福建省委副主委陳正統説:“接觸了許多臺灣中南部民眾,包括我自己的一些臺灣親屬,他們都對大陸的快速發展感到驚訝和欽佩,也認為大陸對臺灣人民充滿了善意。”

     知名臺灣問題專家楊毅周認為,事實證明,臺灣主流民意是“求和平、求安定、求發展”,國共兩黨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所作出的努力受到了兩岸同胞的廣泛歡迎,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共同為兩岸同胞謀福祉,是順應兩岸同胞民心的大好事。2007年是臺灣政局演變十分關鍵的一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面臨重大機遇,也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但無論遇到多少困難,祖國大陸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信念不會改變,推動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的決心不會改變,為臺灣同胞謀福祉、辦實事的誠意不會改變。“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兩岸和平發展的歷史潮流是誰也無法阻擋的。 (記者 張勇)

     臺胞親歷的交流故事

     今年5月,半月談記者特意走訪了在福建、北京讀書或創業的部分臺灣同胞。面對記者,臺灣同胞暢談了大陸惠臺政策推出後的親身感受,講述了他們在大陸生活的難忘經歷。

     “我打算在大陸就業”

     在福建讀書已6年的臺灣學生楊才瑛,如今已經深深地愛上了這塊土地。她笑著説:“2008年就要畢業了,我打算在大陸就業,爸爸也希望來祖籍地福建養老。”

     楊才瑛在福建師範大學攻讀經濟學碩士學位。談起兩岸往來,她説:“第一次回家的時候我先從福州坐飛機到澳門,然後再從澳門轉機臺灣,早上6點就出發,到了下午4點多才到臺灣。費用大約在3000多元。兩岸實現‘小三通’(福建沿海地區與金門、馬祖海上直接往來)後,回家方便多了。”2003年以後,她每次回家直接從廈門坐船到金門轉飛機到臺灣,費用減少了一半。   

     2005年楊才瑛再次從臺灣回到學校的時候,忽然發現“在大陸辦臺胞證方便多了”。楊才瑛記得:以前臺灣學生來大陸讀書,回家一趟,回來就需要再辦理一次臺胞證,如果不順利的話,要花近10天時間。如今一次可以辦1年~5年的居留簽注,而且簡化了程式。“對剛入學的大學生,一次性辦4年居留簽注,確實十分方便。”楊才瑛把自己的研究方向確定為兩岸物流,她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兩岸經貿合作提供一些建設性意見。   

     楊才瑛學習成績在班裏數一數二。去年她獲得大陸獎學金二等獎4000元,今年又獲得了一等獎6000元。“這幾年上學經濟壓力越來越小了。”楊才瑛告訴記者,2001年入學時,需要學費13000元,2004年起臺灣學生繳學費和當地學生同一標準,都是3500元。“我家是普通職工家庭,大陸對臺灣學生的優惠政策也給我的家庭減輕了負擔。”   

     像楊才瑛這樣享受到大陸對臺優惠政策的臺灣學生越來越多。從2006年至今,北京的清華大學共有80多名臺灣學生享受獎學金,其中本科生5名,其餘為博士和碩士研究生。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陳致中,畢業于臺灣“中山大學”,在美國獲得碩士學位後選擇在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他告訴記者:“在美國讀博士學位的費用很高,臺灣的經濟持續下降,很多大企業外移,就業很困難。而大陸的經濟近幾年呈兩位數的高增長,就業機會多,我想在大陸工作。”為此,他選擇了到清華大學讀博,享受優惠,學費一年12000元,與大陸學生基本一樣。北京大學臺灣研究會會長劉澤對記者説,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在京的臺生不到100人,而目前北京在校臺生1300多人,大陸在校臺生已接近6000人。僅在北京大學就讀的臺灣學生就有300多人,在清華大學就讀的臺灣學生也有100多人,一些臺灣學生畢業後選擇在大陸就業。

分頁符圖標,請勿在代碼中對其進行修改,否則可能會造成錯誤而不能使用!

  “我是臺灣農民創業園的受惠者”

     “祖國大陸惠臺政策不斷釋出善意,地方政府服務台農十分用心,這給了我們很深的感受。”46歲的茶農李志鴻是福建省漳平市(永福)臺灣農民創業園的臺灣農民。他告訴記者,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持續推進,地方政府給予臺農相當多的支援和照顧,這是打動他來大陸創業的重要原因。漳平市(永福)臺灣農民創業園2006年5月正式成立,目前共有臺資企業30家,臺商投資總額2億元。

     祖籍福建永福的李志鴻談起創業園來滔滔不絕:“永福是福建最大的高山臺地,地理條件可與臺灣阿里山相媲美;高山茶是精緻農業的龍頭項目,經濟價值很高;大陸不斷推動兩岸農業合作,臺灣良好的茶葉生産技術和茶園管理經驗,加上大陸低廉的生産成本和巨大的市場空間,前景令人樂觀。我是臺灣農民創業園的受益者。”李志鴻2004年底承包的3000畝高山茶園,2008年就能大量生産。看著茶園裏的茶樹不斷生長,他感到很快樂。“福建省海峽辦、臺辦都很關心創業園的發展,有關領導多次前來視察。龍岩市、漳平市也想法設法把農業園做大做強。臺農們在永福成立了聯誼會,今年年初開會時大家都説,過兩三年大量投産後,永福肯定能成為全國的高山茶重鎮。”李志鴻説,永福鎮已成為臺資個體農業在大陸投資最密集的鄉鎮。“目前常住永福的臺商有300多人,據我所知,還有更多的臺灣茶農有意到這裡發展。”他頗為驕傲地總結:“永福的良好勢頭反映了大陸對臺政策的成功。”

     “政府對臺商的尊重和優待讓人感動”

     56歲的何希灝在福建省漳州市投資、生活近20年,現在是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福建漳州臺商協會會長。他説:“不管是中央政府宣佈的多項惠臺政策,還是地方政府鼓勵扶持臺商投資的種種舉措,大陸方面已經表達了相當大的誠意。”“在兩岸交流合作方面,大陸能為臺商做的都做了。”何希灝説,以漳州市為例,長期以來,漳州市委、市政府給了臺商很大支援,2006年更專門下發《關於鼓勵臺商投資與扶持臺資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鼓勵臺商擴大投資領域、放寬準入經營條件、支援企業融資和開拓市場、優先保障企業用地等等,政府對臺商的尊重和優待讓人感動。徐幸暄是北京金艾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2001年由臺灣的文曲星公司派到北京,2005年初他在北京投資建立自己的公司。説起大陸的優惠政策,徐幸暄也有同感:“在北京做高科技的臺商,可以享受‘三免兩減’稅收優惠政策,這樣的政策是非常好的,體現了對我們臺商的照顧,有利兩岸的交流合作。”何希灝説,大陸目前經濟發展速度相當快,是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中央又相繼出臺惠臺政策,在這種情況下,來大陸投資的臺商相當多,臺資企業已有七八萬家,他們發展都相當好,這與大陸作出的種種努力是分不開的。(記者 孟昭麗 許雪毅 殷麗娟 專題策劃 / 編輯:林雙川 李力)

 

來源:新華網

 

編輯:妮妮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