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通,各顯神通

時間:2008-12-12 17:09   來源:海西物流

  那麼,香港應該怎麼做?葉海京顯然經過了一番深思:“香港通過過去三、四十年來跟國際社會建立了非常好的互信、誠信商貿金融體系,對國際市場裏的運作非常了解,而且所有的外匯進出沒有管制。這是香港所具備的優勢。我們也因此控制了很多無形的離岸貿易。比如,我們在華北地區採購,在福建的採購,都不用經過香港。2006年,香港為臺灣及其他在內地成立生産線的外資公司處理的“無形”的離岸貿易達到了23460億港元——超過了香港同年的轉口貿易額。我想,香港擔當處理實質貨物轉口貿易樞紐的角色將隨著兩岸三通的實現而逐漸淡化,但擔當管理離岸貿易、金融貿易及其他商業服務的交易的角色將與日俱增。”

  另外,香港的經營平臺、專業服務、法律、市場推廣等營商環境都是成熟的。這已經吸引了很多內地企業到香港來成立公司。特別很多加工貿易、國際貿易的公司。為此,葉海京還提出自己的設想:“企業可以是內地、香港、臺灣之間合併、共同投資,利用各自的優勢結合起來的。甚至可以借鑒上世紀將企業設在香港,卻在內地、臺灣運作的管理經驗。”

  多元創新增值物流服務與電子物流管理

  目前,物流成本在中國還佔有20%的GDP,但先進國家只佔有8%或7%。尤其現在是買家市場,買家的選擇多了,自然就會要求降低他的物流成本。那麼,作為物流企業又該怎麼應對呢?葉海京認為:“積極推動現代物流資訊化、標準流程化,提高供應鏈的運作效應,提升增值服務,才能使我們更有競爭力,更有效率。”

  他這麼解釋:假如我們接到一個訂單,這個訂單是分批出口,並且由不同供應商生産,或者涉及到國際貿易,比如國外的零售商在內地有1萬個供應商,我們該如何去做他們的業務?顯然,我們應該利用現代電子物流手段。電子物流主要著重于個性化或量身定造,以及訂單管理;內容非常完備。像這類的業務,我們就要設計出最好的途徑,最好的運輸,再交到客戶手上。“最後取得客戶的同意,也就是Permission to Ship。”葉海京説,“同時,還要做到Just in time,即準時。”以美國公司為例,他們把自己的貨倉規模減少很多,因為那邊的成本太高了。所以他們就要求我們做到Just in time。“做運輸,最好要快,而且一定要快,但快不是最好的物流;應該是準時,剛剛好才是最好的。去美國明明是往東邊走,但為何選擇西邊呢?因為如果倉位緊張的話,貨物就必須慢慢地運,一個月後才到美國。這個運輸可以通過空的集裝箱的調度,通過航線最便宜的設計,即要通過一個恰當的作法進行操作。”葉海京笑著説,“這就是在節省物流成本。”

  對於內地物流業,葉海京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內地現代物流企業有十年左右的歷史,通過這十年可以做好未來十年的戰略部署。同時,他們有香港、臺灣的經驗可以借鑒。他們首先要認清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加強區域經濟的合作,更好的發展現代物流。”

 


 

編輯:陳寧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