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2日電 美國《世界日報》當地時間20日刊出社論説,在臺灣,從傳出有綠營地方首長將和陳雲林會面,到有些綠營團體公開表態不歡迎,可看出綠營地方執政困境即“統獨”立場和地方利益的衝突,同時凸顯綠營內部意識形態面對現實必出現分化現象。可以相信陳雲林的經貿之旅本就在向臺灣南部招手,也不必受行程拘泥,是以不是陳雲林和臺南無緣,而是和“臺獨”無緣。
文章摘編如下:
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預定23日訪台,重點是臺灣中南部的經貿之旅。從傳出有綠營地方首長將和陳雲林會面,到綠營團體公開表態不歡迎,這些其實都在預料之中,透顯出綠營地方執政的困境,即“統獨”立場和地方利益的衝突,同時凸顯出綠營內部意識形態面對現實必然會出現的分化現象。
以民進黨為例,日前公開聲明沒有規劃任何抗議活動、但尊重不同意見的表達;公開不歡迎陳的“臺灣智庫”,則通過綠營執政時期出任過“陸委會主委”的吳釗燮説:如果陳雲林來臺能促進兩岸關係發展或促進臺灣經濟發展、有助臺商投資保障的話,臺灣人民沒理由反對。
這就説到重點了,只要有利於臺灣經濟,臺灣人民沒有理由反對兩岸經貿發展,自無必要反對陳雲林訪台。換言之,“臺獨”已無從回避兩岸關係的正常發展,即兩岸經貿關係已非“臺獨”所能抵擋。高雄市改制後的首任副議長、也是民進黨籍的蔡昌達,即表態歡迎陳雲林來高雄看看臺灣最真實的一面,也期望對岸能將兩岸經濟交流的眼光放到臺灣南部,不要獨厚臺灣北部及科技産業。這説明臺灣南部雖是綠營地盤,但不可能自我排除兩岸經貿的互惠機遇。
眾所週知,兩岸經貿關係有賴馬英九當局對“九二共識”的尊重,馬英九此前一再呼籲民進黨承認“九二共識”的道理也在這裡。民進黨所以遲遲不願表態的緣由很簡單,就是民進黨丟掉了“臺獨”還有什麼可資標榜,又如何自我區隔藍綠。
日前民進黨最有可能出馬爭逐2012年“大選”提名的蘇貞昌,提出要從“生存”和“民主”兩個端點尋求“臺灣共識”,生存的基礎首重經濟有無發展空間,這就不可能反對和大陸來往;但蘇貞昌又聲明係本諸民進黨“臺灣前途決議文”的精神。等同才開了一扇窗,又關上了一道門,立即陷入政治人物的自我分化。
“臺灣前途決議文”就當初制定的情境言,應可判定就是“臺獨”的變型,較諸謝長廷此前提出的,蘇貞昌似乎更在意深綠意向。這固然係蘇貞昌有意和謝長廷以及和藍營有所區隔,身為綠色政治人物,蘇貞昌的痛苦或許也在這裡,即如何才可能自我定位、自我標定。
“臺灣前途決議文”既是變型,更易分化。為此,蘇貞昌刻意指稱,馬英九最近有關“臺灣前途決定論”和他的主張愈來愈接近。反過來説,蘇貞昌似又有意擺脫深綠的激進“臺獨”,不敢或忘中間選民。
從綠營的這些論述可以清楚看到,“臺獨”面對現實壓力的二元分化,一是反彈,一是變通。前者不可能歡迎陳雲林;後者則陷入兩難,反固不宜,不反又怕失去綠營基本盤。直接反映出“臺獨”的躁動,間接反映出“臺獨”的憂鬱。
吳釗燮説,“如果陳雲林來臺是開空頭支票......,臺灣就不歡迎。”吳釗燮口中的“空頭支票”或許可能隨時兌現,而這才是吳釗燮和綠營的憂鬱所在,激進者則更躁動。
可以相信陳雲林的經貿之旅本就在向臺灣南部招手,也不必受行程拘泥,是以不是陳雲林和臺南無緣,而是和“臺獨”無緣。陳雲林屆時會否走訪台南,球仍在綠營手上,更在綠營執政縣市長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