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地處中國腹地中心,長江中游與漢水的交匯處,是湖北省省會,華中地區和長江中游的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全國特大城市和重要的交通樞紐。全市版圖面積8467.11平方公里,共轄13個區,2個開發區,總人口768.1萬。建國後,市郊轄區幾經變遷,目前共轄黃陂、新洲、江夏、蔡甸、東西湖、漢南、洪山7個區,漢陽、江岸、硚口、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東胡高新技術開發區等5區所帶動的鄉鎮街,共有16個鄉、21個鎮、30個街道辦事處、20個國營農場、2071個村民委員會,農業人口305萬。 武漢市作為特大中心城市,科技人才密集,學科門類齊全,科技實力居全國前列,農業高新技術及現代農業科技成果多數處於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準。如:中科院水生所銀鯽天然雌核發育機理的研究、魚類基因轉移育種應用基礎研究、魚類基因轉移定向育種新技術研究居世界領先水準。省農科院培育的轉基因豬,達到國內領先。華中農大在基因組研究、分子標記基因定位研究、基因的分離克隆、主要基因的比較基因組研究,以及武大、華師大在轉基因病毒的研究上,均走在全國前列。華農大的轉基因番茄是我國首批獲得農業生物安全委員會批准商品化生産的轉基因作物。武大、華農大、省農科院的Bt研究各具特色,達國內領先水準。市畜科所的奶牛胚胎移植系列技術,達國內先進水準。市蔬菜所培植了世界上第一支試管藕。 市科技局組織實施的“星火富民”工程培育了一批區域特色優勢産業:新洲區的食用菌、蔬菜,江夏區的藠頭、水産,東西湖區的農産品加工、奶業,蔡甸區的蓮藕、西甜瓜,黃陂區的蘆筍、油茶,漢南區的玉米,洪山區紅菜薹等,有力的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農業資訊技術的研究在我市已起步,與此相關的3S技術,農業區域佈局、洪澇災害預測預報及農業氣象上得應用,在98年全國抗洪鬥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農用新材料,如:可降解塑膠的研究與産業化得到很大發展,居國內先進水準。新型化肥、農藥的研究居國內領先水準。設施工程技術在市菜籃子工程建設中作出了巨大貢獻。新型農業機械,如:蓮藕挖掘機的研製達國際先進水準。
綜上所述,武漢市現代農業科技工作的發展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作物種資源建立、保存、評價和利用研究取得顯著進展; 2、家畜胚胎移植和魚類轉基因工程育種技術進展喜人; 3、名優水産品育種技術取得豐碩成果; 4、植物轉基因研究與開發取得重大突破,實力居全國前列; 5、水稻、油菜及蔬菜雜交育種研究與應用達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準; 6、基因工程疫苗研製有所突破; 7、生物農藥的研製與開發取得長足進展; 8、植物組織培養和快速繁殖技術研究開發形成一定規模; 9、設施農業技術、支農技術成果顯著; 10、農産品貯藏、保鮮、加工技術取得成效。
來源:武漢農業資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