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畫家兩岸情緣:首次到臺灣卻像回久別故鄉 

時間:2008-11-25 10:38   來源:SRC-14

于成松近影

  于成松的專訪進行了兩次,分別是一個上午和一個下午。雖然近來因為籌辦個人畫展的緣故,于成松常常是飯都顧不上吃,但他還是主動又約了記者一次,于成松這樣解釋:“一説起畫畫和祖國的大好風光,總感覺有説不完的話。”

  最得意的事

  一個從四川大山裏走出的農村娃是如何走上藝術道路,又是如何成為職業畫家的?單單是這個問題本身就很有故事性。但于成松卻沒有用尋常的方式來講述這個故事。


  在於成松講述的這個故事裏,沒有學藝的艱辛,沒有對名利的追逐,也沒有隨成敗跌宕的心路歷程。他選擇了另一種訴説方式。

  “30多年前,我剛學畫,那時候紙對於我們山裏人來講是很珍貴的。母親就把養蠶時用的紙收集起來給我訂成練習本,那些大小不一、不方不正,還帶著一塊塊黃斑的紙就是我最初的畫布。”

  “17歲那年,參軍去西藏,第一次坐上了汽車。汽車在青藏高原上馳騁,雪域高原的壯美動人心弦。當時,我暗下決心,總有一天一定要走遍神州大地,用畫筆描繪祖國的大好山河。”

  “我把從神農架撿來的清泉灑在畫布上,把從西雙版納叢林拾到的樹影映放在紙上……”于成松用詩人般的語言描繪著自己的創作過程。他告訴記者,如果他現在算得上成功,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堅持,“30年來,我就是堅守著同一個創作主題”。

  《中國風光畫集》便是于成松30年的堅持。《中國風光畫集》總共35卷,每個省份獨立成卷(臺灣兩卷)。畫集的封面和扉頁上都沒有于成松的名字。指著扉頁上“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指定禮品”一行字,于成松説:“這才是我最得意的!”

  “這又不是什麼大獎?”記者調侃道。

  “比得任何大獎都過癮!2007年底,國際奧會經過討論,決定把該畫冊作為禮物贈送給參加北京奧運會的中外來賓,這個消息讓我興奮不已。”于成松説,“我一直有個夢想,希望能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的山水、中國的美麗以及中國的視角和展現方式,奧運會是個再好不過的平臺。”

  最難忘的事

  為了《中國風光畫集》,于成松走過了很多地方。最難忘的,卻是2002年的臺灣之行。

  “臺灣卷是最後完成的,因為遲遲不能到臺灣去。其實在此之前,我接到過很多島內藝術團體的邀請,但是由於當時臺灣當局阻撓兩岸交流,所以一直未能成行。”回憶起第一次踏上臺灣的情形,于成松仍很激動。

  “寶島是什麼樣子?飛機上我就一直在想像。一到臺北,聽到的是同樣的語言,看到的是同樣的房屋建築,明明是第一次到臺灣,卻像是回到了久別的故鄉,那種感覺真是美妙極了。”于成松讚嘆寶島臺灣之美,在臺灣的點點滴滴他至今記憶猶新。

  “臺北有的街道叫南京路、重慶路,在那裏行走就像走在北京的衚同或是四川的巷子。在臺北故宮參觀時,看著那些凝聚著中華五千年燦爛文明的稀世之珍,如同翻閱中華民族的巨大史書。”于成松説,臺灣的山山水水都點燃了他的創作熱情。他獨自去采風,到圖書館翻閱資料,用苦行僧似的方式創作出一幅幅絢麗的寶島畫卷。

  “所以你的畫冊中有兩冊是臺灣風光。”記者説。

  “對呀,因為當時臺灣還沒有開放大陸民眾赴臺旅遊,有太多的大陸人不能親眼看到臺灣的美麗景色,所以我想用自己的筆描繪給他們看。”于成松説,“有機會的話,我一定還會再去。”

  如今,于成松又開始了新的創作——《世界風光》大系100卷,這將花費他10年到15年的時間。

  “完成這項創作肯定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你已經功成名就,悠閒地度過這段時光不好嗎?”記者問。

  “也許繪畫本身已經融入了我的生命,想分也分不開了。”于成松笑答。(李煒娜文/圖)

編輯:李婷婷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