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臺灣臺東市社會教育館訪問團一行32人,應天津中華職業教育社邀請,到天津進行為期10天的參訪活動,臺辦新聞處參與活動,我有幸負責攝影工作。訪問團在津活動的4天時間裏,我與臺東的客人從陌生到熟悉,從他們話語中直接了解臺灣同胞的生活,了解他們對大陸的印象,感受頗深。以往隨團,因為只是攝影工作,很少有機會與臺灣客人聊天,或許是這次團內成員都十分感性的緣故,與他們相處非常開心,甚至很多感受都不禁希望用文字記錄下來。
令我感動的陳國義校長
陳國義校長從島內的一所學校退休多年,他説自己和老伴都喜歡到處走走,但到大陸還是第一次,因為自小就接受許多關於對大陸的負面教育,在到達北京前心裏還是惴惴不安,可飛機一落地,踏出機艙的那一刻卻感到一種強烈的親切感,一種回家的感覺,在大陸見到的每一個人都是這麼熱情親切,大陸的社會經濟發展更是震撼了他,難怪會有這麼多的臺商來大陸投資,難怪會有這麼多的臺胞選擇在大陸生活工作,之前在島內聽到的有關大陸的宣傳大多是不實的。陳校長説這番話時,神情顯得格外激動,話語是如此的真切,使我幾欲流淚。陳校長告訴我們,他祖籍河南,父輩們很早就來到臺灣,這此來大陸使他深切體會到兩岸的同胞情誼,以後他會經常來大陸。
能歌善舞的臺灣少數民族
能歌善舞似乎是所有少數民族的共性,臺東花蓮地區被臺灣民眾稱為"島內最後一片凈土",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區。這次訪問團中也有幾位少數民族同胞,成為全團活躍氣氛的代表人物。王田明是萬榮社教站召集人,他所屬的民族排在島內少數民族的第十二位,居住在太魯閣旁,全族人口只有兩千余人,他也是我最先認識的幾位團員之一。因為該團訪津主要是進行津臺兩地的社會教育交流,每個參訪地點都是與社區群眾直接溝通交流,一路走來,王召集人總會給被參訪單位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僅是因為他能歌善舞,更重要的是他的爽朗性格。在午飯時,組織全體團員帶動被訪社區的負責人,跳起早就排練好的少數民族舞蹈,每當熱舞后,王召集人總會幽默的説,"沒有舞蹈,宴會怎麼能結束"。
多才多藝 用心在生活
訪問團的成員大多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多才多藝是訪問團的又一特點。黃東明老師是美術協會理事長,這次訪津還特地帶來了他的油畫作品送給接待單位,更因為天津職教社的徐路老師對他作品的誇獎,黃老師主動要求為她畫一張速寫,我也有幸做了一次模特,十幾分鐘,我的速寫完成了,黃老師簽上他的名字,我把它收藏起來,作為接待訪問團的珍貴紀念。
賴媽媽是客家人,雖然年過六旬,卻不拘小節,也是團中的活躍人物。在歡迎晚宴上,賴媽媽為我們演唱童謠,在河西區參訪時和社區合唱隊學唱《美麗的臺灣島》,在參觀華夏未來少兒藝術中心時,打乒乓球,用英語與小朋友交談。我羨慕她快樂的生活態度,希望我到了她這個年紀也能保有如此的童心。
隨團的4天是快樂而輕鬆的,並沒有因為負有工作任務而疲憊,反而使我更貼近臺灣同胞的感受,更了解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雖然曾阻隔多年,使如今兩岸人民在許多方面仍需要互相了解、認識,但並未因此割斷思想和感情,這是中華5000年文化注入我們血液中且代代相傳精神紐帶。在這4天中,臺灣客人説得最多得話是"謝謝",最常顯現在臉上的是親切的笑容。
編輯:大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