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步臺灣
 
信步臺灣之一:媽祖情緣

  時間:2006-09-05 11:45    來源:     
 
 

  應臺灣法人財團北港朝天宮董事長蔡永常先生之邀,剛剛過了元宵佳節,我便隨天津市南開區媽祖文化交流訪問團一行赴臺灣交流訪問。一下飛機,年己古稀的朝天宮總幹事吳祥先生早已迎候在那裏。顧不上過多寒喧,我們便乘上等候多時的朝天宮專車直奔北港朝天宮。二月的臺灣春意盎然,氣候宜人。臺灣的朋友們説這是臺灣最舒服的季節。

  北港朝天宮位於臺灣雲林縣北港鎮,據載是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時由僧人樹璧從福建湄洲將媽祖神像請去臺灣,開臺灣民眾信仰媽祖神之先河。當時北港的福建泉州、漳州地區的移民很多,因感念媽祖神源自祖籍,故禮拜十分虔誠,先以小祠奉祀,後有信士敬獻廟地,並募集外9莊居民與當地紳商籌款,以瓦易茅,號“天妃廟”。道光年間,為紀念媽祖奉自祖廟朝天閣,故改宮號“朝天宮”,具思源之意義。朝天宮廟構莊嚴華麗,觀瞻之富,規模之大,堪為臺灣首善,參旨信眾終年絡繹不絕,年逾400萬,已成為臺灣媽祖信仰的中心。

  朝天宮坐東朝西,前有廟庭,以後依次為媽祖正殿、觀音佛祖殿、聖父母殿,兩側則分別有土地公殿、五文昌殿、三界公殿、注生娘娘殿等,並有專供信眾使用的金爐、休息所、診療所和洗手臺等。這和當年天津天后宮群神雜居的情況一樣,説明媽祖文化的包容性是極強的,且在各地的表現形式是極其相似的。

  朝天宮每天24小時不閉宮門。臺灣信眾的進香習俗與津地不同,尤其是有組織的進香團,除媽祖誕辰、升天等固定的祭祀朝拜時間外,其餘時間均需根據占卜結果來測算進香朝拜的良辰吉日,因而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總會有一撥又一撥的進香團進宮朝拜。  

  據朝天宮的同仁介紹,臺灣民間很講究進香和割火。進香是指信徒迎請神明前往外地廟宇參拜,是地位平等之神的煙火交融,分享靈氣,強化關係,是神與神之間、人與人之間的聯誼活動。進香的臺灣信眾還基於還願、贖罪、祈福平安等願望,籍由長途跋涉、勞累身心來答謝神恩,洗滌罪孽或祈福消災。割火則是指分靈的神明定期回到神廟乞求香火,籍以更新神力,強化靈性,也就是分身進渴本尊,加強神威的儀式。

  臺灣信眾的朝拜方式也頗具特色,進宮與出宮都要燃放鞭炮,這些鞭炮蜿蜒平鋪在地上,倘若拉直都要將近幾十米甚至上百米。人們踏著燃燒著的鞭炮,在濃濃的煙霧中像接力賽一樣依次將隨團環遊的媽祖像、令旗等或請進或請回,然後在宮外有表演者身著“千里眼”、“順風耳”二將軍和“四大天王”等神靈的服飾、道具巡迴走動進行表演,雖然動作比較簡單,但頗具威嚴。此外,還有一種比較慘烈的祭祀方式,即由幾個表演者(在當地被稱作“乩童”)在宮外廣場做著諸如拿寶劍直劈頭頂、胸口、後背或舌頭等部位的表演,儘管鮮血直流,但經過一番“處理”後,頃刻間血止傷癒,令人瞠目。在現在看來有點像硬氣功。倘若是趕上媽祖誕辰日,民間的祭祀活動更是盛況空前,特別是媽祖繞境巡遊活動,吸引著上萬信眾恭隨,無論年過八巡的垂幕老人,還是稚氣未脫的頑皮小童。期間不僅有隆重莊嚴的法師誦經安座儀式,更有成千上萬挂鞭炮齊鳴,小山一般的成堆金紙熊熊燃燒,將近20幾輛的摩托車隊在隊伍的最前面護駕,以後依次有用鮮花裝點的開路鼓車、聖火車、國樂車、哨角車、媽祖聖駕車、交通車、指揮車等,浩浩蕩蕩,規模盛大。每當神轎經過時,各地廟宇神轎都會齊聚路口迎駕,並以燃放鞭炮或以神轎阻擋方式進行“搶轎”,意在希望媽祖神轎能繞行本社區或村落,並能多逗留一些時辰。這又與當年天津天后宮舉辦的皇會期間娘娘出巡散福、皇會截會等風俗十分相同。

  朝天宮旁邊還建有媽祖文化大樓,樓內有陳列室、會議廳、劇場等文化設施,除經常展示一些專題性的陳列展覽外,還經常舉辦各種類型的學術研討和演出活動。最有特色的是在五樓的樓頂建有媽祖文化公園,園內綠樹成蔭,遊廊環繞,水榭亭臺,別有一番情趣。園中建有一座質地為花崗岩的媽祖立像雕塑,高達數十米,氣勢恢弘,和福建湄洲島上的媽祖神像遙遙相望,其中蘊涵著海峽兩岸民眾一種割捨不掉的骨肉親情和祈盼團聚的美好願望。

  此外,朝天宮還以媽祖文化為紐帶在當地從事了許多慈善事業,比如建媽祖醫院、舉辦賑災捐款、捐物、資助教育等善舉。這也與過去和現在的天后宮大有雷同之事。

  夜晚,漫步街頭,呼吸著帶著濃郁芬芳的空氣,眺望薄暮籠罩中的朝天宮,香息嫋嫋,房脊上高挑著的精美的彩色雕塑,不僅沒有被夜光遮沒了本來的美麗,相反更呈現出與白日不同的翩翩風致,使安寧中的心緒澄澈如水。

  北港鎮的中心實際就是以朝天宮為中軸線開發的一條商業大街,沿街均是以香燭紙祃等民俗祭祀用品和食品、土特産品、民間工藝品、旅遊紀念品以及以餐飲為業的商家。這一點也和天津以天后宮為中心形成的宮南宮北大街(現改稱古文化街)極其相近。

  由此,儘管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但對於媽祖文化發展的規律、表現形式、淵源的研究、考證以及對當地民眾的影響力、凝聚力乃至在政治、經濟、文化、民風民俗等諸多方面,各地卻是相同和相通的,祭祀的方式在透過表面現象進行研究發現卻也有異曲同工之處。同時,在當今民眾的普遍信仰中還有著這樣一個共識,即媽祖已遠遠超出了其創始階段的海神功能,如今,她已是連接海內外華人骨肉親情的紐帶,也可以説,她是維繫著整個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的文脈。

  在臺灣,無論我們走到哪,民眾一聽説是來自大陸,特別是作為媽祖文化交流訪問團的成員,就會受到無比熱情的禮遇和接待。由此可見,媽祖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她的作用都是無法比擬和替代的。

  當我們戀戀不捨地告別臺灣的朋友,告別北港朝天宮和其他媽祖廟的同仁,告別令我們難以忘懷的寶島,我們不約而同、情不自禁地祈禱著祖國早一天和平統一,中華民族更加繁榮昌盛,全世界所有華人和所有愛好和平的人們吉祥如意。(尚潔)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